普通板带箔在制品管理办法(讨论稿)
第一条:在制品的定义。
在制品(work in process,简称WIP),指的是正在加工、尚未完成的产品。
广义的在制品包括正在加工的产品和准备进一步加工的产品,狭义的仅指正在加工的产品。
本管理办法采用广义的在制品范畴。
第二条:什么是在制品管理。
在制品管理工作就是对在制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
第三条:本公司在制品管理的重点。
考虑到当前普通板带箔产销在全部业务中占有99%以上的份额,因此,将普通板带箔在制品管理作为本公司在制品管理的重点。
根据铝板带箔生产的具体情况,在制品包括:存储于生产环节的铝锭及金属添加剂、中间合金;存储于各生产工序(车间)的铝材半成品;存储于各生产工序及由生产部管理的废料堆场的铝及铝合金废料。
第四条:在制品管理的意义。
在制品管理工作是调节各个车间、各道工序之间的生产,组织各个生产环节之间平衡的一个重要杠杆。
合理控制在制品、半成品的储备量,做好保管工作,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流动资金,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和避免积压。
第五条:在制品管理的要求和办法。
1、建立和健全在制品、半成品的收发领用制度。
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发领用,要有入库单、领料单等原始凭证,计量、签署、登账等要严格地实行按计划限额收发在制品制度。
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发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库存的半成品经常新旧更迭,质量常新。
车间内部在制品的流转通过加工流程卡等予以控制。
要建立在制品增减数字管理制度(发出、报废、代用、补发、回用等要做好帐物卡的登记工作)。
2、对在制品和半成品要正确地、及时地进行记账核对。
在工段之间、车间之间、制造产品与中间半成品之间,在制品、半成品的收发数量必须及时记账,及时结清账存,还要建立定期的对账制度,做到账实(卡、物)相符和账账相符,正确掌握车间内部和车间之间在制品的流转情况。
3、合理地存放和保管在制品、半成品。
在制品在车间存放时,要摆放整齐。
库存在制品一般要按照品种、规格分类
分区存放。
为了避免在制品在存放保管中的丢失、损坏、变质、混号,应根据每种在制品的特性建立各种保管制度,例如印号(或挂牌)、通风防潮、防止曝晒等。
还应解决各种辅助装置和设施,例如料架、工位器具等。
4、掌握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在制品的数量经常保持在定额水平。
4.1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全厂的定额管理由生产部负责,车间内部定额管理由各车间负责。
根据生产定额(订单量),由生产部下达各类产品的在制品存货量,由车间具体组织控制,生产部监督执行。
4.2凡在车间流转的在制品,要建立在制品的管理台账,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应分规格、品种填写报表报生产部。
4.3在制品流转必须有原始凭证(生产流程卡),统计员要经常查账,防止验账混乱,手续不清,报表差错。
4.4在制品流转到下道工序时,必须按顺序摆放整齐,符合文明生产要求,防止不同产品、不同规格的在制品发生混乱的现象。
4.5在生产过程中的交接验收,必须当面交待清楚,如实物与生产流程卡不相符合,拒绝验收。
影响工作时,由交付方负责。
4.6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次品,操作者应签字。
班组长、车间主任、统计员登账应写清规格、品种、数量等项目报生产部另行安排生产。
4.7在制品每月定于月底盘点。
第六条:在制品总量控制方案及考核办法
1.在制品总量控制方案
1.1在制品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必须严格执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方针,无订单或订单不明确,不允许下达生产计划安排生产;
1.2在制品总量控制应考虑的因素: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各生产工序的生产周期、各生产工序的成品率、设备条件、连续生产条件下的安全周转量、产品交货的及时性等。
1.3在制品总量的控制方案。
在制品总量控制的基础和确定标准:在制品控制总量以当月的订单量(或实际产量)为基准。
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与生产部协商和测算,确定以下在制品保有量控制目标:
1.3.1在月订单量(或实际产量)小于1,600吨成品的情况下,在制品的
安全周转量应不超过月订单量(或月实际产量)的75%,在制品安全周转量中包括可循环使用的工艺及技术废料;
1.3.2在月订单量(或实际产量)不小于1,600吨成品的情况下,在制品的安全周转量应不超过月订单量(或实际产量)的70%,在制品安全周转量中包括可循环使用的工艺及技术废料。
2.在制品总量控制考核办法
为了达到在制品总量控制的目的和保障在制品总量控制的效果,公司根据在制品总量控制情况对生产部实施奖励或处罚。
2.1月末在制品保有总量每低于控制目标1%,额外奖励生产部绩效工资1,200元;
2.2月末在制品保有总量每高于控制目标1%,额外扣减生产部绩效工资1,200元。
奖励或者处罚金额,由生产部根据各生产车间(工序)的控制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方案报企管部和行政人事部。
第七条:附则
1.本办法由企管部负责制订、解释和考核;
2.本办法由生产部负责实施;
3.本办法由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托人签字批准生效;
4.生产部应根据第五条的要求和办法开展在制品管理工作,如出现重大差错而未及时发现和纠正,由企管部根据调查情况另行处置;
4.本办法从2012年11月开始实施。
批准人:
201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