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梅香正浓》精品教案_3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岁寒三友 梅香正浓》精品教案_3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梅香正浓
教学目标:
1、积累“浩然正气、忠勇、敬畏、体恤、视死如归”并理解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为民族大义,为国家社稷而英勇赴死的英雄气概。

3、感觉“梅香”的含义,学习借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文插图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P109,欣赏书上的这幅“彩墨格花图”,看到这幅图画,你的脑海内闪现了哪些歌颂、赞美梅花的好词、佳句?
1、抽生欣赏后回答(预设)
“卓尔不群,坚贞不屈,傲霜斗雪,高洁谦虚……”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为什么要赞美梅花呢?
○1“它的坚贞不屈,坚强谦虚等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2它也是中国传统名花,又称“五福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3、师小结。

“是的,人们常以梅花的品格来赞美英雄。

”现代作家白桦从不就喜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因而读了有关他们英雄事迹的记述,只要有机会,还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

后来,他写了许多与英雄有关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桦以梅花赞美英雄的文章。

齐读课题——《梅香正浓》。

二、检查预习,强调重点字音。

1、抽读词语,强调重点字音。

2、对这些词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这些词语在下面我们学习课文时,还可以加深理解)。

3、介绍史可法(示PPT)
○1杨州史公祠史可法坐像
○2飨堂、楹联
上联是:数点梅花亡国泪下联是:二分明月故臣心。

○3介绍这幅楹联公司的典故。

○4引入重点学习内容。

4、学习课文○3、○4、○5(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史可法的事迹)。

○1“文中对这个自然段也有一个概括的句子”找一找——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勾画、齐读。

这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2“三至五自然段”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依据?)时间先后,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圈出时间词)。

三、品评词句体会主旨。

1、梳理第一件事情小标题。

○1“同学们也知道史可法镇守杨州是受命于”“危难之时”那就是——临危受命(板书)
○2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史可法面对哪些危险?”
抽生汇报、交流。

○3抓重点词“危难”“昏庸”结合上下文理解。

“昏庸”是什么意思?——糊涂而愚蠢,在文中具体表现是:
A、皇帝纵情逸乐,排挤史可法。

B、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

○4在这样的危难之中,史可法做了些什么呢?生用“~~~”勾画。

听师读,对照检查你勾完整没有?补充边听边想,应该用什
么样的语气朗读?
A:抽声朗读(前面一句抓住“危”来读,后面一句抓住“忧”来读)。

B:师生对读。

师读马士英做法。

生读史可法做法。

C:了解对比写法。

“读着读着,对马士英这个人物产生了痛恨、蔑视”,你们对史可法又产和了怎样的情感?(崇敬)
D:体会理解
“崇敬他的什么精神?”——勾画句子“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

理解“浩然正气”——正大刚直。

师总结:“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史可法这个人物精神的崇高。


2、读第四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
理解重点句“吾誓以身殉城!”
“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1理解第一句话意思,体会语气,并指导朗读。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誓言?
军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明朝大势已去之时
(坚定、悲壮)视死如归。

为什么史可法死后留下让别人把他安葬在梅花岭上的遗言?
○1从梅花的品质。

○2梅花岭的地理位置。

正如他的誓言那样:吾誓以身殉城!
指导朗读这两句,注意语气:坚定、悲壮。

3、理解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提炼小标题“以身殉国”
师“十天后,杨州城就被攻破了,破城时,史可法拔刀自刎”,清兵俘获史可法时,他大骂气绝而死。

他骂的是谁?豫亲王对他的态度是高官厚禄,劝他降清,他的态度是不答应,气绝而死。

4、感悟史可的品质,引出第三部分。

从这些事情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史可法是一位怎样的英烈?(坚贞不屈,忠肝义胆,视死如归)。

5、学习第○6段,(师读)引读楹联诗句。

强调史可法的气节——忠肝义胆。

像史可法这样的人物只有他一个吗?
生——岳飞、文天祥、秋瑾、叶挺、李大钊——
他们属于民族危之之时,出现的两类中的哪一类人?
有邦国而无自身——这类人“敬畏史笔——视死如归”
还有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就像——马士英、秦桧这样的人。

这里又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
6、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起的史可法?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1观察课文插图,这颗古梅花树有什么特点?
“虬枝峥嵘”——枝节文杂,苍劲有力。

○2为什么站在古梅树旁,作者会想起史可法?
○3齐读“五月的最后一个上车——来”
○4写这一段相呼应的是文章的结尾(师生对读)
伫立在梅花岭下——
四、感悟“梅香”升华主题。

浓浓的梅香指的是我们英烈们的民族气节,那就是——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

再读课题。

1、文中几次提到了梅?3次
开篇点题
中间以梅花自勉
以梅结尾
结构完整,主题鲜明。

2、从体裁上,这篇文章属于一篇游记,它与写自然风光的游记不同,它则是写人文景观,人物历史的游记——“补个副标题”。

写作的顺序安排也很有特色,开篇以倒叙,介绍史可法时
运用了插叙和顺序的写法,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还插入了作者的想象、联想,并且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怀古吊今,读者在朗读中随着作者的情感而产生共鸣。

文章的结构也是相当地完整。

这也为我们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与遗迹有关的调查报告打下铺垫。

五、小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梅香正浓(人文景观的游记)
(白桦)
——(浩然正气的)史可法对比一崇敬探访缘故
有顺序安排材料
前后照应○1临危受命不计生死
点明主题二感动(史可法的事迹)○2誓死守城
○3以身殉国坚持信念三感概万分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第八单元中最后一篇课外阅读篇目,之所以按照讲读课文的方法来教学,是因为联系六年级下册,将要训练学生写游记和调查报告,所以讲这个内容,借用教学《梅香正浓》这课来提前让学生一直清晰的概念,对描写人文景观的游记一个方法上的指导。

这样学生不仅对史可法的英勇事迹,历史背景一个了解,更是关于人文景观游记写法方面的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