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五章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五章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停滞型水分状况:其特点是地表经常积水,沼泽化土壤即 属此类型。
水分状况与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
表土有机质含量常随大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湿润地区的土壤风化度较高,而在干旱地区则 较弱;
随着湿度增加,土壤中赤铁矿含量趋向减小, 针铁矿含量则增加,土壤颜色也由红转黄。
热量状况(温度)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定着地下水的活动情况; 地行差别可引起地形雨,造成不同海拔高
度,降雨量不同; 地形引起地表温度差异:海拔高度、坡度
和方位差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散射 都不同。
地形影响水的分布
地形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例如,随着河谷地形的演化,在不同地 形部位上,可构成水成土(河漫滩) → 半 水成土(低级阶地) → 地带性土(高级阶地)的 发生系列。
3. 生物-Organisms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 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生命活
动将大量太阳能引入成土过程,使分散在岩 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向表层富 集,赋予土壤肥力特性,推动土壤的形成和 演化。
植物的作用
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质,富集养分;陆地上
植物每年形成的生物量约为3.5×1010 吨, 相当于 8.9×1017焦耳的能量;
花岗岩坡积物母质 发育的土壤剖面
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续)
(2)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养分含量
例如: 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盐基离子少; 强淋溶下土壤易呈酸性。而基性岩或石灰岩母质 发育的土壤,一般富含盐基离子,土壤不容易酸 化。
又如:钾长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含钾较多,而 斜长岩母质土壤含较多的钙,辉石和角闪石母质 形成的土壤铁镁钙较丰富。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1. 母质-Parent material
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变为疏松的 堆积物,即风化壳。
母质位于风化壳的 表层,是原生基岩经过 风化、搬运、堆积等过 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 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 质层,它是形成土壤的 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 身。
母质类型
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 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运积母质:是指母质经外力,如水、风、 冰川和重力等作用而迁移到其它地区的 物质。
度。
4. 地形-Topography
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 并不提供新物质,而是通过影响其他成土因素
而起作用: (1)影响土壤母质的再分配:如山地上部或台地上
,主要是残积母质,坡地和山麓则多为坡积物,而山前平 原的冲积扇地区,主要是洪积物或冲积物。
地形影响母质的分布
(2)改变土壤水分和热量分布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
水分状况与土壤物质的迁移
淋溶型水分状况:土壤水分运动的方向以下行为主,物质 遭到淋溶,土壤常具有盐基饱和度低、酸性强等特点;
非淋溶型水分状况:蒸发量略大于降水量,这类土壤常具 有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盐基饱和度高的特点,剖面中常有钙 积层;
上升水型水分状况:蒸发、蒸腾总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其 差额由地下水补充,如果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会导致盐渍化;
在中国温带,自西向东湿度递增,依次出现: 棕漠土、灰棕漠土、灰漠土、棕钙土(灰钙土)、 栗钙土、黑钙土和黑土。
在中国温带东部湿润区,由北而南热量递增, 土壤分布依次为: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 壤、黄壤、红壤和砖红壤。
土壤是气候变化的记录者,气候的变 化往往在土壤性质中得到体现,所以, 可以通过研究古土壤的性质,来追朔过 去的气候。
分泌有机酸,通过溶解和根系的挤压作用破坏 矿物的晶格,改变矿物性质,促进土壤形成和 团粒结构的发展;
为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提供食物 和养分;
自然植被和水热条件的演变, 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关系
动物的作用
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之一,参与了土壤腐 殖质形成和养分转化;
动物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
一般来说,每增加10℃,反应速率可成倍增加。 温度从0 ℃增加到50 ℃ ,化合物的解离度可增加 7倍;
热带地区矿物风化速率和土壤形成速率、风化壳 和土壤厚度均大于寒带地区,如花岗岩风化壳在 广东可厚达30~40米,浙江一般在5~6米,而青 海高原常不足1米。
土壤呈地带性分布
由于气候带、植被的影响,土壤呈地带性分布 。
土壤形成的5个年龄阶段
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续)
(3)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与方向 同一地区,母质不同,发育形成的
土壤类型差异显著; 例如:我国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
质发育形成石灰岩土,而酸性岩发育 形成红壤。
2. 气候-Climate
(1)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 合成、物质积累与淋失;
(2)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间接 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物质循环的 速度。
5. 时间-Time
不直接发生作用,但可体现土壤的不断发展; 成土时间长,受其它成土因素作用越久,土壤
发育越完整; 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
就愈大。
成土时间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不同类型土壤的形成时间
土壤类型 淋溶土 始成土 新成土 软土 老成土 氧化土
所需时间(年) 3000~7300 1300~3000 100~1300 3000~29000 50万~320万 约400万
肥沃土壤中蚯蚓的粪便可达30吨/公顷; 非洲象牙海岸的白蚁可筑起直径15米,高2~6米
的坚固竖立土墩 ;
微生物的作用
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体,已存在达数十亿年,它 是最早的造土者:
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料,为植物吸收利用; 合成土壤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 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 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有效
成土母质类型
残积母质
运积母质
冲积母质
流水沉积
坡积母质
水
湖积母质 海积母质
洪积母质
风
冰川
黄土母质 砂丘
冰碛母质
地心引力
重积母质
( 崩积物 )
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1)影响土壤的矿物与机械 组成
例如:花岗岩母质形成的 土壤,含石英较多,质地偏 砂;而基性岩或石灰岩母质 发育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壤,一般富含粘粒 成分,土壤较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