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徐州浦发银行调查报告1.银行名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徐州分行)2.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29号3.银行组织结构基本情况第2篇: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

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

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

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

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的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占地面积30余亩,该馆由仿汉唐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群组成,收藏汉画像石珍品1000余块。

在这里我们既可观看神仙世界的歌舞欢腾和富贵人家的奢华,又可见市井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劳作的艰辛。

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中,能给人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二、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功能分区的原则徐州汉文化风景区中包括了入口区、停车场、休闲广场、健身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以及滨水活动区1、突出特色,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属于古迹型旅游风景区,旅游区的规划和布局考虑临近风景区的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突出特色,避免景区之间的冲突。

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向世人展现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旅游地区实行功能分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了保护资源,狮子山楚王陵墓可以观看许多考古的照片以及是如何被发掘的。

兵马俑区包括未出土区、出土区、出土原生态部分以及修复后展区,完整的展示了兵马俑的出土过程。

汉文化景区中狮子山楚王陵很好且很完整地保留了兵马俑的出土形态,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展示在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以供观赏,很好的体现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3、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徐州汉文化景区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徐州本地经济息息相关。

一方面,景区的开发以徐州区域经济为基础,目前正在逐步开发三期工程,景区内各体系也正在逐步发展融合趋于完整。

另一方面,通过汉文化等景区的带动,使得徐州区域经济与旅游开发行业相结合,在旅游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带动着经济的发展。

三、徐州汉文化景区道路系统及停车场布局分析南门停车场(主要供游客和附近的人停车)西门停车场汉文化博物馆停车场(办公人员专用)北门停车场风景区内主要道路明晰,但风景区内各次要细小园路略微错综复杂,且风景区内苗木高大,遮挡视线,次要园路有显得过长,易令游客失去探究欲望。

部分园路则是从起始处便开始出现分路,让游客不知如何抉择。

另一方面,园路数量的众多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向游客展现汉文化风景区的完整面貌,充分利用园路的形式最大化地将全局风景向世人展现。

不可忽视的是,应在展现景区风景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令人产生推拒感及过于复杂的细小园路。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景区的北山门、西入口及南入口处均设有停车场,充分考虑有车一族的出行方便,在每一个入口处均设了停车场。

四、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出入口与周边建筑功能分析由以上两张图可以看出,汉文化风景区共有两个入口,分别为西入口和南入口,而通过我们实测时发现,在北区靠近居民区的一处开有一处侧门以供居住区居民进入景区内,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进行散步、锻炼等活动。

景区周边建筑大多是居民小区,景区东南面不远处设有一所幼儿园,南面为广场,总的说来,景区座落处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方便,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一系列方便快捷的服务,景区周围遍布宾馆、小区以及广场等娱乐以及休憩场所。

道路线可谓是四通八达,极其地方便。

不远处有会馆、医院和地铁线路,相对的来说,交通也是非常的方便,给大众更多的锻炼游憩的选择。

五、景观轴线及空间序列的展开景区主入口-汉文化广场,汉文化广场有着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东西走向上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六、景区文化氛围的展现汉画像石艺术长廊总长200米,分精品区、数字区、互动区三个展厅和四个组团,共陈列精品汉画像石72件。

开创性的运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手段,全面展示了以汉画像石为题材的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的历史风貌。

开创了全国"四个第一":一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汉画像石博物馆;二是国内第一部以汉画像图案为题材制作的动漫影片;三是陈列了国内唯一一件汉代圆雕车轮艺术珍品;四是收藏了国内唯一一件反映汉代婚礼场景的汉画像石艺术珍品。

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技法。

展馆陈列了一幅罕见的"喜结连理"的结婚图,画面刻画了一场隆重的汉代婚礼。

右侧表现迎亲场景,边框刻画的是小鸟头,上有朵朵祥云,烘托了迎亲的喜庆气氛,另一侧为女方送亲队伍,中间一对新人十指交握,不由令人联想起诗经中描述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境。

汉文化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自于汉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两汉大事年表四周设计了少量的水景。

让游客从中感受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恢弘气魄,未完全打开的竹简寓意两汉文化源远流长。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的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广场各处充斥着汉文化的气息,包括广场以北的一些小型广场中处处刻有体现汉文化的词、赋。

整个汉文化景区无处不充斥着文化的气息,其历史之悠远,是以藉此使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

七、游人的主要活动行为早晨七点钟的光景,景区的人已经开始渐多了,随处可见锻炼,跑步的人,不仅如此,在随处可见的广场或者平台上,年龄段在5060之间的大爷大妈们有的分为一派练太极,有的则是在跳舞做操,其中跳舞又分为许多处。

正门入口广场处便可见三处练操的队伍。

也有一部分是家庭散步,一家三口在景区内锻炼,散步等。

在景区内分布有健身广场和游乐场所等,为儿童及游客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健身广场早早的就有抖空竹,陀螺,甩鞭的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锻炼,比试,愉悦身心,使看客也不自觉地心情愉悦。

景区内的园艺绿化也堪称一绝,栽植银杏、国槐、栾树等大型乔木40余种、2.6万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营造出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交替的景观群落,将山园融为一体。

景区着重体现的是春花秋色的园林景观,狮子山南坡的桂花林,到了八月,丹桂凝香,偶然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一阵疏疏密密的桂花雨,摇落了满园的欢愉,撩起了"一树浓香呢喃,一地落英低语",也让游人见识了桂花的缤纷舞姿。

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得50个地方银奖"等荣誉称号,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八、汉文化景区服务设施及人流去向竹林寺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

我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是徐州人,生于西晋末年(公元291年),24岁出家,70岁圆寂。

徐州人民为纪念其功绩,东晋永和年间在东郊狮子山上修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

文献记载,明清时期的竹林寺顺山而建,规模宏大,为徐州八大寺之一。

后历经战乱,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纪中期日寇侵华,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韦驮菩萨在抗战期间神秘显身,战后又从日本回归的奇闻佚事,更凸显了特别的文化价值和传奇色彩。

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汉文化景区北侧骆驼山上,属于典型的"山上寺"。

汉传佛教游览区包括竹林寺内的观音阁、第一比丘尼纪念堂、南北山门、钟鼓楼等,展示汉传佛教的历史风采。

两大展区的风物,集中体现了汉文化的博大恢宏,构建了"观汉狮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独特人文景观。

竹林寺今后的发展将围绕特别研修、农禅体验、社会慈善、观光演艺、国际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相关设施。

多数游客选择参观景区内设置的寺庙等,其次以欣赏风景环境为主。

不可置否,在汉文化风景区内无处不在的就是汉文化的气息氛围,设计者在每个小型广场及路边灯柱上均设计了使游人了解汉代文化的事物,引导着游人向内深入的步伐。

新建在狮子潭水面东侧的汉画像石长廊全长约300米,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博物馆。

展厅分为三个区域:动漫展示与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模拟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

其中堪称国内第一的以汉画像石图案为体材的动漫影片,创造了汉画像石文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汉代现实生活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

并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展示汉画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书法题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