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工仪表检修规程

热工仪表检修规程

热工仪表检修规程Q/*****-JS-JX031-201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水电厂热工仪表校验的一般规定、校验项目和技术标准。

1.2 本规程适用于***水电厂热工仪表的一般性校验工作。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标准的条文。

DL/T 5190.5-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热工计量检定规程汇编(压力)热工计量检定规程汇编(温度)3 一般规定3.1 对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应进行现场运行质量检查,其检查周期一般为三个月,最长周期不应超过半年。

其大、小修一般随机组大、小修同时进行;非主要热工仪表的检修周期,一般不应超过两年;对于在运行中可更换而不影响机组全运行的热工仪表,可采用备用仪表替换,进行轮换式校验。

3.2 热工仪表在机组启动前的现场校验,重点是对包括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内的检测和控制系统进行联调,使其综合误差和可靠性符合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

3.3 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的常规性校验时,室内环境应清洁,光线应充足,不应有震动和较强磁场的干扰,室内应有上、下水设施,室温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3.4 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的校准时,其标准器允许误差绝对值应不大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在现场进行仪表比对时,其标准器的允许误差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被校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

3.5 热工仪表的校验方法与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国家计量技术规程以及制造厂仪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6 热工测量仪表校验后,应做校验记录,如对其内部电路、元器件、机构或刻度进行过修改应在记录中说明。

仪表校验合格后,应加盖封印,有整定值的就地仪表,调校定值后,应将调定值机构封漆。

4 压力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是指采用弹性应变原理制做的各种单圈弹簧管(膜盒或膜片)式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压力变送器以及远传压力(真空)表。

4.1 在检修前,应对压力表进行检查性校准,观察仪表是否有泄漏、卡涩、指针跳动等现象;压力表解体检修后,应做耐压试验,质量要求见表1。

表1名称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耐压试验值测量上限值-93.3kPa 测量上限或下限值耐压时间(min) 5 3 3质量要求数值变化小于耐压试验值的1%视为合格4.1.1 一般性检查4.1.1.1 压力表的表盘应平整清洁,分度线、数字以及符号等应完整、清晰。

4.1.1.2 表盘玻璃完好清洁,嵌装严密。

4.1.1.3 压力表接头螺纹无滑扣错扣,紧固螺母无滑方现象。

4.1.1.4 压力表指针平直完好,轴向嵌装端正,与铜套铆接牢固,与表盘或玻璃面不碰擦。

4.1.1.5 测量特殊气体的压力表,应有明显的相应标记。

4.1.2 主要机械部件的检查、清理4.1.2.1 游丝各圈间距均匀,同心平整,其表面应无斑点和损伤。

4.1.2.2 上下夹板、中心齿轮、扇形齿轮、拉杆锁眼等各部件应清洁,无明显的磨损。

4.1.2.3 弹性测量元件应无锈斑、变形和泄漏。

4.1.2.4 机械部分组装后,紧配合部件应无松动,可动部件应动作灵活平稳。

4.1.2.5 机械部件组装后,应向各轴孔中加少量钟表油。

4.1.3 电接点检查4.1.3.1 电接点压力(真空)表的接点应无明显斑痕和烧损。

4.1.3.2 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 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Ω。

4.1.4 变阻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4.1.4.1 滑线电阻和转动电刷应清洁,电刷与滑线电阻应接触良好,转动灵活。

4.1.4.2 滑线电阻的起始电阻应不大于13Ω,满分度电阻应为360±15Ω。

4.1.4.3 当交流电源电压变化额定值的±10%时,稳压电源输出直流电压的变化量应不超过额定输出值的±0.5%。

4.1.5 差动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4.1.5.1 线圈和铁芯应清洁,铁芯应平直,并与线圈保持同心。

在正常条件下,用250V绝缘表测试,电气线路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线圈电阻值应符合规定值,偏差应不超过规定值的±2%。

4.1.5.2 电子差动仪的曲线板应清洁、平整、线型规整,其传动滑轮应转动灵活,无偏斜和无明显磨损现象。

4.1.5.3 可逆电机和同步电机应清洁、转动灵活、无杂音。

其定子和转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Ω。

4.1.5.4 仪表主轴转动应灵活、不窜动;指针走动应轻便、无卡涩。

4.1.5.5 对有隔离变压器的仪表,应作隔离变压器的电源检查。

当输入的交流电源电压为220V时,其输出电压偏差应不超过额定值的±10%。

4.1.5.6 电子放大器应清洁,部件完好、无虚焊,性能指标应符合厂家规定。

4.2 弹簧管压力(真空)表4.2.1 零位检查4.2.1.1 有零位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紧靠在限止钉上。

4.2.1.2 无零位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在零点分度线宽度范围内。

4.2.2 仪表校准4.2.2.1 校准点一般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

准确度等级低于2.5级的仪表,其校准点可以取三点,但必须包括常用点。

4.2.2.2 仪表的示值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4.2.2.3 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4.2.2.4 仪表的轻敲位移,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

4.2.3 电接点压力表校准4.2.3.1 电接点压力表的显示部分校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2.3.2 电接点压力表的接点动作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值。

对于厂家未规定接点动作误差的,其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1.5倍。

4.3 远传压力(真空)表4.3.1 校准点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

4.3.2 整套仪表的综合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主要仪表常用点综合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二分之一。

4.3.3 整套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4.3.4 轻敲位移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绝对值的二分之一。

4.3.5 二次仪表的报警动作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4.3.6 记录仪表的走纸误差,在额定频率与额定电压条件,在24h内不应超过±7.2min,即±0.5%。

4.4 压力变送器4.4.1 密封性检查。

平稳地升压(或疏空),使变送器测量室压力达到测量上限值(或当地大气压力90%的疏空度)后,切断压力源,密封15分钟,在最后5分钟内通过压力表观察,其压力值下降(或上升)不得超过测量上限值的2%。

4.4.2 检定点应包括上、下限值(或其附近10%输入量程以内)在内不少于5个点。

检定点应基本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上。

4.4.3 检定前,用改变输入压力信号的办法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作三个循环的操作。

在此过程中可对输出下限值和上限值进行调整,使其与理论下限值和上限值吻合。

绝对压力变送器的零点压力必须抽至允许误差的1/10~1/20。

4.4.4 检定时,从下限值开始平稳地输入压力信号到各检定点,读取并记录输出值直至上限,然后反方向平稳地改变压力信号到各检定点,读取并记录输出值直至下限,以这样上、下行程的检定作为一次循环。

有疑义及仲裁时需进行三次循环的检定。

在检定过程中不允许调零点和量程,不允许轻敲或振动变送器。

在接近检定点时,输入压力信号应足够慢,须避免过冲现象。

4.4.5 变送器的基本误差按以下公式计算△A=Ad-As△A—变送器各检定点的基本误差值(以绝对误差方式表示,mA或kPa)Ad—变送器上行程或下行程各检定点的实际输出值(mA或kPa)As—变送器各检定点的理论输出值(mA或kPa)4.4.6 回程误差按以下公式计算△K=|Ad1-Ad2|△K—回程误差值(以绝对误差方式表示,mA或kPa)Ad1,Ad2—分别表示各检定点上、下行程的实际输出值,三次循环时分别取算术平均值(mA或kPa)5 温度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是指热电阻温度计、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膨胀式温度计和压力式温度计。

5.1 感温元件的检查与校准5.1.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5.1.1.1 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扭斜、压扁、堵塞、裂纹、沙眼、磨损和严重腐蚀等缺陷。

5.1.1.2 用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的钢号应符合规定要求。

做耐1.25倍于工作压力的严密性试验时,5min内应无泄漏。

套管内不应有杂质。

5.1.1.3 感温件绝缘瓷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盖板、螺丝等应完整,铭牌标志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

5.1.2 热电阻校准与技术标准5.1.2.1 热电阻的校准,只测定0℃和100℃时的电阻值R0、R100,并计算电阻比。

5.1.2.2 校准热电阻,可用电位差计,也可用电桥测电阻。

测定时通过热电阻的电流应不大于1mA。

5.1.2.3 热电阻实际电阻值对分度表标称电阻值以温度表示的允许偏差Ei见表2规定。

表2热电阻名称分度号0℃时标称电阻值(Ω)Ei(℃)铂热电阻A级Pt10 10±(0.15+0.002|t|)Pt100 100B级Pt10 10±(0.30+0.005|t|)Pt100 100铜热电阻Cu50 50±(0.30+0.006|t|)Cu100 100注: |t|是以摄氏度表示的温度的绝对值。

A级允许偏差不适用于采用二线制的铂热电阻。

对R(0℃)=100.00Ω的铂热电阻,A级允许偏差不适用t>65℃的温度范围。

5.2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检查与校准5.2.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5.2.1.1 温度计应光洁透明,不应有裂痕,在示值范围内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5.2.1.2 温度计的分度线、数字和其它标志应清晰。

5.2.1.3 毛细管不应有显见的弯曲现象,其孔径应均匀。

5.1.2.4 液柱不应中断,上升时不应有显见的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应在管壁上留有液滴或挂色。

5.2.2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5.2.2.1 温度计的校准点如表3所示。

对于使用中的温度计,可以只对使用点进行校准。

表3分度值(c)校准点间隔(c)0.1 0.2 10 200.51,2,5,10 50 1005.2.2.2 温度计示值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5.3 双金属温度计的检查与校准5.3.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5.3.1.1 温度计表盘上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正确读数的缺陷。

零部件的保护层应牢固、均匀和光洁,不得有锈蚀和脱层。

表4准确度等级允许误差(℃)1.01.52.5 ±1.0 ±1.5 ±2.55.3.1.2 温度计表盘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其它标志应完整、清晰、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