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国家税务局闽国税函〔2011〕78号福建省国家税务局关于2010年企业类增值税纳税人销售额税负预警分析情况的通报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各直属单位:根据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要求,为掌握2010年我省增值税纳税人税负情况,制定增值税行业税负预警标准,进而为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参考,省局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提取了全省企业类增值税纳税人相关数据(由于厦门征管系统与八市未连接,无法统一测算其税负,故本文“全省”仅指八市),对其增值税销售额税负及预警标准进行测算分析。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1 -一、税负基本情况根据CTAIS提供数据,2010年全省共有纳税登记户40.8万户,其中企业为16.7万户。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行业样本量不小于5户、企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0和应缴增值税 0为筛选条件,提取正常经营、取得经营收入的企业进行增值税销售额税负(应缴增值税/计征增值税销售额*100%,考虑出口免抵因素)预警测算,满足条件的企业有9.63万户,较上年增加1.26万户,增长15.1%,涉及74个大类、565个小类行业。
2010年,纳入测算的企业共实现计征增值税销售额1.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实现应缴增值税4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值税销售额税负为2.7%,比上年下降了0.55个百分点;增值税实际入库418.92亿元,入库率为99.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 2 -(一)税负水平随企业税收规模的扩大而提高,众多中小企业税负大幅下降带动增值税总体税负下降通过对样本企业应缴增值税规模分6档测算,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销售额税负随企业税收规模扩大而明显提高(如下图所示)。
其中,2010年应缴增值税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销售额税负最低仅为0.91%,规模在10-100万元之间的企业税负为2.05%,规模在100-500万元之间的企业税负为2.41%,规模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企业税负为3.05%,规模在1000-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税负为3.31%,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税负最高为4.51%。
显然,生产规模更大、经营更规范的大型企业的税收贡献也相应更大。
2010年分纳税规模增值税销售额税负变化情况%2345%\与上年相比,全部六档企业中除5000万元以上档次企业税负上升外,其余五档企业税负全部下降,且总体呈现规模越大税负下降越多趋势。
其中,规模在100-500万元之间的企业税负下降最多达0.78个百分点,500-1000万元和1000-5000万元之间两档企业税负也分别下降0.63个百分点和0.73个百分点,以上三档企业税收权重合计为56.7%,其税负大幅下降直接影响整体微观税负水平下降;10万元以下和10-100万元两档企业税负则下降较少,分别下降0.29个- 4 -百分点和0.38个百分点;而唯一税负上升的5000万元以上档次仅涉及50户企业,税收权重为20.4%,尽管其税负也上升0.67个百分点,但对整体税负水平的拉升影响毕竟有限,这些大型企业主要集中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烟草批发、纺织服装皮革等高税负行业。
众多中小企业税负的下降和大型企业税负的上升,充分表明:1.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级国税机关在努力提高税源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福建经济发展大局,有效地发挥了税收调控职能;2.大型企业抗危机能力强,税负不降反升,成为主要税收贡献者,有效地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福建应努力做大做强企业,切实增强经济实力。
- 5 -(二)工、商业税负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工业税负受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降幅较大测算企业中,商业企业共有4.22万户,比上年的3.3万户增长近28%,户数比重为43.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应缴增值税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税收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计税销售额为5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6%,销售额比重达33.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商业销售额税负为1.41%,比上年的1.59%下降0.18个百分点。
其中,批发业税负为1.37%,比上年的1.53%下降0.16个百分点,零售业税负为1.61%,比上年的1.86%下降0.2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共5.01万户,比上年的4.68万户增长7.1%,增幅低于商业,户数比重为52%,比上年大幅下降6.1个百分点;应缴增值税337.9亿元,比上年增- 6 -长13.9%,税收比重为81.3%,比上年下降1.5百分点;计税销售额为100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7%,销售额比重达65.2%,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销售额税负为3.37%,比上年的4.07%下降0.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0年我省工业税负明显高于商业税负,但工业税负下降幅度也明显大于商业,正是由于税收权重占81.3%的工业税负大幅下降,带动整体微观税负水平的下降。
而工业税负下滑是工业税收增幅(13.9%)远低于工业销售额增幅(37.7%)所致,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2010年我省外贸出口大幅回升,全年增长34.1%,大量“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计入“计征增值税销售额”,而全省免抵调库额却下降35.7%,减少“应缴增值税”,分子分母的逆向发展直接影响税负水平;二是实施增值税转型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给工业税收增- 7 -长带来严重影响。
据测算,2010年我省新增固定资产进项抵扣税款44.6亿元,约影响税负下降0.4个百分点。
(三)采矿业税负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冶炼、火电等行业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税负下降较多从行业大类看,销售额税负较高的前5个行业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税负(14.58%)、烟草制品业(10.71%)、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92%)、非金属矿采选业(9.5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8.76%)。
其中,采矿业的税负总体较高,在前5个高税负行业中占有3个。
与上年相比,税负提高较多的行业有: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4.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27%)、教育(+2.8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2%)、铁路运输业(+2.05%)和水上运输业(+2.02%),税负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废弃资源和废旧- 8 -材料回收加工业也提高0.61个百分点,税负水平为4.38%;而税负下降较多且权重较大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32%)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5%),税负下降主要是受上游原材料、煤炭大幅涨价影响,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税负下降主要受火电行业税负(3.91%)下降2.23个百分点影响,而水电行业税负(10.82%)由于雨水充沛反而上升0.51个百分点。
从离散系数情况看,在74个大类中,有66个行业离散系数低于0.6的临界值,占测算分析行业总数的89.2%,表明我省绝大多数大类行业内企业税负差异度较小,行业平均税负代表性较高。
(四)大多数单位税负出现下降,且区域间税负差距有所拉大- 9 -1.设区市税负情况。
从各设区市税负情况看,除福州外,其他各市税负均高于全省2.7%的平均水平,其中龙岩税负最高为4.1%,泉州、莆田居二、三位,税负分别为3.21%和3.16%,福州税负最低仅为1.8%,单位间税负最大差距为2.3个百分点。
与上年相比,除龙岩税负上升0.44个百分点,其他各单位税负均为下降,其中漳州、福州、南平和莆田下降较多,分别下降0.76、0.74、0.73和0.71个百分点,由于多数单位税负大幅下降,单位间税负差距也较上年拉大近1个百分点。
从工业税负情况看, 税负水平最高的是龙岩(5.7%),与上年相比上升幅度也最大,福州和漳州税负则较低,下降幅度也较大;从商业税负情况看,税负最高的是漳州(2.74%),其上升幅度也最大,税负较低且下降较多的有福州、龙岩、泉州、三明和宁德等5个单位,其税负水平均在2%以下。
- 10 -2010年各设区市企业类增值税纳税人税负情况注:1.以上顺序按各市增值税税负从高到低排列;2.以上税负测算均已考虑出口免抵因素;3.全省数据仅指八市,不含厦门。
2.县市区税负情况。
分县市区看,八市89个县市级征收单位中,有60个单位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模拟税负高于八市3.04%的平均水平,占征收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二,其涵盖户数比重为59.2%,计税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为47.1%,应纳增值税比重为63.4%,其中,税负较高的前三个单位是永定(10.01%)、周宁(9.42%)和闽清(8.71%),主要是高税负的水电企业所占税源比重较高所致;在低于八市税负平均水平的29个单位中,税负最低的三个单位是琅岐(1.05%)、罗源(1.2%)和鼓楼(1.43%)。
单位间高低税负最大差距为8.96个百分点,差距较上年底扩大0.44个百分点。
按照单位归属,29个税负较低的单位中,隶属福州的有11个,隶属莆田的有4个,隶属泉州、三明的各3个,隶属漳州、南平、龙岩和宁德的各2个。
具体如下:2010年各县市区一般纳税人微观税负情况表注:1. 受数据来源限制,各县市区局取一般纳税人模拟税负比较;2. 以上按各县市区局税负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三、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管理意见综合以上分析,尽管2010年我省增值税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幅远低于计税销售额,这使得微观税负水平较上年明显下降,同时,新开业企业户数大增,税收入库率显著上升,税收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服务调控职能充分发挥,这些特征充分显示,2010年我省税收发展与“宽税基、低税负、严征管”的现代税制设计方向基本契合。
但税收管理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一)加强对大型企业分析和评估,提高重点税源监控水平大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是体现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省已经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大企业,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其经济、税收地位十分重要。
分规模企业税负分析也显示,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税负往往越高,税收贡献也越突出。
因此,做好大企业的税收征管和分析评估工作对于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十分重要。
但大企业具有的资产规模大、生产经营广、业务流量多的特点,决定了其税源结构较为复杂,税收征管难度也相对较大。
从目前我们监控掌握的大企业相关数据来看,还不能满足深层次税源分析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当前征管信息系统中只有企业征管业务数据,以及汇总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还不能掌握企业总分支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关系,企业的财务核算数据更无法直接获取;二是取得大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的困难。
税务机关获取企业信息的途径也是通过企业自行填报,还存在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源分析和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