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节民生问题的思考

春节民生问题的思考

春节民生的思考2010级法学一班仲云云摘要: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它是新年的开始,是一家人合家团聚的日子。

在此期间的许多问题都反映了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人们群众最真实的需求。

春节交通,春节消费是反映民生问题的有力证明。

关键词:春节交通春节消费民生重要性解决措施春节是中国最富特色的节日,在春节期间的民生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当下一些涉及普通百姓生活利益的春运问题和消费问题。

在这个温暖、和谐的2011年春节期间,笔者对其期间的民生问题做了一些实践调查,采访了一些普通民众,收集了有关资料,分析了春节民生之中有关春节交通,春节消费等问题。

一、春节及春节民生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它强调的不仅是人的生存条件,而更追求人的生活质量。

民生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群众利益的起点。

春节期间人们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的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民生问题的最好反映,尤其是人们在此期间的一些观念和消费行为。

笔者在此期间,做了一些社会实践,其中反映了许多春节期间的民生问题。

二、春节交通及问题春节是亿万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也是千千万万在外务工这期盼回家的日子。

一年到头,一地打工的艰辛,与父母儿女离别的忧伤,都即将被回家过年的喜悦冲淡,然而,对许多农民工来说,回家过年的路却是艰辛漫长。

临近春节的一天,笔者走访了宿迁市沭阳县的火车站,我们县的车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中转站,汽车票太贵,许多人都会坐火车,然后再从我们县城坐到其他地方。

当我进入车站就被吓了一跳,偌大的车站里到处都是人,站着的躺着的坐着的都有,几乎都是农民工打扮,还有人棉被裹在身上就这样躺在车站里睡觉。

事实上,春运期间车票供不应求造成车票价格上涨,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人却借此大发其财,所谓的黄牛党,他们通过其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者通过雇佣大量人员打电话,排队等方式一次性取得大量车票,囤积居奇,高价出售,从而加剧了春运矛盾。

在春运期间,车站的附近总有这些人神神秘秘的拉住过往的行人,问其要不要票,他们利用乘客急于回家的心理高价兜售,而乘客却也不得已接受。

在笔者与周围要回家的民工聊天时,笔者了解到,他们为了能早日回家过年,许多人是转了几天没买到票的儿从黄牛那里高价买到票的,虽然贵了很多,但他们说,买到票就不错了,贵点总比没有的好,回家,再苦再累,心也是甜的……看到他们疲惫的面庞,真希望他们一下子就可以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

不过,普通民众望票兴叹,而黄牛党却历尽多年严打仍然生生不息,这不经让人困惑,如果没有铁路部门有关人员的配合,试问黄牛党手中有何以有层出不穷的票源?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

因为人口密度大,盗窃,抢劫既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发生率要比平时高的多。

对于物品的携带,车站等交通重要地点都加大了检查力度,严禁携带危险物品。

此外,疲劳驾驶也很易引发安全问题。

不少企业为了在春运期间多赚钱,往往采取多拉快跑,长时间作业的方式,这样司机往往在工作时处于疲惫状态,容易发生车祸。

此外,还有的车超额载客,也易形成交通隐患。

前不久一篇文章报道,讲的是三户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家庭,合租一辆小车回家过年,就在临近家乡的时候,突然发生车祸,车内十人九人不幸遇难…..这些安全问题无不令人担心,害怕,因此,在此政府也开始着力整治春运期间的疲劳驾驶及超载等问题。

希望这些安全问题可以杜绝,让所有人都平平安安回家过个安全又和谐的新年。

春运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事关公共利益,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笔者想说的就是有关部门应该多一些公平理念,多一些民生关怀,让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们,尽快告别有家难回的痛苦与不安。

三、春节消费及问题1、春节结婚消费除了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这个春节还干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回答:参加婚礼。

是的,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春节结婚,因为春节期间许多人都回到家中,亲朋好友都在,接受大家的祝福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大年初六是结婚的好日子因为这天也是阳历的二月初八,,所以这天的婚纱店,摄影师,司仪分外抢手。

沭阳县的伊丽莎白婚纱影楼生意非常火爆,他们司仪在春节期间的加班工资涨了三倍,要请到金牌司仪得花到三千块。

据在影楼工作的小周说,初六那天等着化妆的新娘从早上六点就到了,十几个新娘等着,忙的她们热火朝天的。

平时五六百块钱就可以请到的摄影师在春节期间工资也涨了一倍多,低于一千块钱,根本请不到摄影师。

据其影楼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在春节假期主办了不下百场的婚礼。

王先生今年也是大年初六节的婚,他和妻子是在一次公司联谊活动中认识的,沉浸在新婚幸福中的他幸福的向人诉说他的新家,家在县城的他,为了装置新家,在节前购买了电脑,冰箱,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电器。

他高兴的说到,其实春节购买家电是件很合算的买卖,许多家电在春节期间都会打折,举行一些优惠活动,价格比平时便宜很多。

他对他购买的电器很满意。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春节期间的家电优惠活动很多,购买家电非常划算,这无疑给要购置家用电器的新人们省下了一笔。

实际上,新人们结婚直接消费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仍是与居家相关的长期受益型消费。

在结婚直接消费中,新居装修、家具以及家用电器的购买,占据了直接消费总额的64%,其中新居装修所占比重为39.39%,新居用品(含电器和家具)所占比重为24.64%。

短期受益型消费如婚纱摄影、婚纱礼服、婚礼策划、婚宴服务,仅占直接消费总额的24%。

i每对新人结婚消费都会涉及到婚纱摄影、珠宝首饰、婚纱礼服、婚礼策划、喜宴服务、新居装修、蜜月旅游、家用电器及家具这8个方面。

其中传统习俗的婚宴服务又占绝对优势。

国人都喜欢热闹,恰逢春节,双喜临门,婚宴肯定是少不了的。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场婚宴,对此感触很多,欢乐的时刻美食佳肴的确是助兴的,但是感觉过于铺张浪费。

春节消费,人们应该更注重绿色消费,环保消费而不是一味注重形式,讲究豪华奢侈。

今年春节期间,一家饭店有一道“长白山百年老人参炖土鸡”的菜就标价16万元,菜价令人触目惊心!六头日本大网鲍就标价4800元。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各种名贵酒类,如50年陈酿茅台、苏格兰威士忌、路易十三、法国白兰地的价格更是高不可攀。

各种“天价”饭菜以及部分人群的奢侈问题十分严重。

豪华、高档的消费被人们奉为无懈可击的“神话”,一些新人把奢侈消费视为自己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些消费在那些人眼中是对自己身份的炫耀,认为最贵就是最好,实在是荣辱不分。

作为刚刚组建的新家庭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要盲从,不要随风跟流,要从他们的经济现实状况出发,事实求是。

结婚不是攀比,不是越豪华就越有面子,婚庆消费过高,有百害而无一益。

要解决这种问题,首先是转变观念。

认清排场不等于爱情,结婚消费大操大办,不能说明夫妻感情深厚,“百万婚礼买不来真正爱情”的例子比比皆是,爱情靠的是双方情投意合、相互尊重;认清喜帖不等于人缘,破除“来客多、交际广、能量强”的观念;认清形式不等于幸福,转变婚礼隆重热烈就是婚姻幸福、感情真挚的错误观念。

其次是量力而行。

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好开支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婚庆形式,可能这种形式不一定高档,不一定新颖,但只要适用于自己,那就是最好的。

2、恐归族的出现及原因假寒期间邻居家的二哥回老家结婚,他今年三十二岁,在南京工作了六年,从事建筑行业。

春节家回能见到他非常难得,因为他以前都不会回家过年,他无奈地告诉我说他家兄妹四个,除了他,其他家家都有孩子,已经工作了,回去就意味着不得不给哥哥嫂嫂的下一代发压岁钱,现在物价上涨,压岁钱的行情自然也看涨,一个孩子最起码要千八百的,不然拿不出手,三个孩子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我常年在外,孝顺父母,那怎么表心意?老年人爱比较儿女,觉得谁孝顺?在我们这儿,人们习惯用金钱来衡量心意,谁给的多,谁就有心意,孝顺的少,怕给哥哥姐姐给比下去,孝顺的多,又口袋又紧巴巴。

一个钱字,可把好端端的年让我过怕了。

”恐归族的出现有许多原因,有的怕父母逼婚,有的怕工作太忙,而一大部分人不回家的原因是口袋不鼓。

首先,春节期间回家车票涨价太贵,近的几百,远的几千,属工薪阶层的人们本来就没存多少钱,一下子就报销在回家的路上,实在让他们不想回家。

其次,春节回家走亲访友,购买礼品,给压岁钱,请客吃饭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费需要资金投入,另外,假期太短,人群集中出现,交通拥挤,这也是恐归族不愿回家的理由。

就像许三多在央视春晚上场的那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其实,过年回家没那么恐怖,希望恐归族可以终有一日不再害怕回家过年。

四、春节民生的思考春节是中国人最幸福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千万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共享欢乐,共享团圆。

为了更好的维护普通民众的对春节幸福的这份期望,我们需要加强民生建设,建立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增强国人的幸福指数。

1、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及意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一五”时期,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

ii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实际上,在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我国已经站到了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新起点上,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新时代。

新的时代要求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上更为公正,健康,可持续的强国之路。

在这条必由之路上,通过构建,健民生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仅是社会公正,稳定的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民生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群众利益的起点。

所谓关心群众,就需要从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医做起。

只有实现了生存权,才能进一步实现发展权和享受权。

改善民生是要造福于民,是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要让人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因此,民生问题不可忽略,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不关注的焦点2、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到了20世纪70年代,所有国家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保障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中外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表明,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一定要立足于本国国情,更要遵循这一体系的客观发展规律,任何脱离,违背这一体系客观发展变革都将扭曲其职能并导致事得其反的后果。

iii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一定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

“民之声乃民之生”解决好民生问题,关键在于倾听民声,了解民之所想,掌握民之所难,这样解决民生问题才更有针对性,和谐社会脚步才会越走越近。

“社保是民生之依”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