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审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1.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鉴证及咨询活动。

2.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3.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4.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5.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6.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7. 审计依据:是注册会计师衡量审计对象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的尺度,是注册会计师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8.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9. 重要性:指在具体环境下的财务报表中错报金额和性质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0. 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1. 风险评估:是指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内容,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目的,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前实施的程序。

12.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3.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通过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结论。

14. 核算误差:核算误差是因为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误差,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每一项核算误差,又可把这些核算误差区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15.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

五、简答题(试题中一般为3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的具体内容。

答:由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5个),具体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4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2个);第二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2个);第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个)。

2.简述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答: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要素: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规范了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等鉴证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鉴证链”。

目标: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讲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就收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3.简述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答:治理层:为了借助公司内部的权利平衡和制约关系,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往往要求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管理层: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注册会计师: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按审计准则执行审计;3、保证审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4.简述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

答:一、注册会计师减少过失和防止欺诈的措施1.增强执业独立性2.保持职业谨慎管3.强化执行监督二、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应对措施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3.谨慎选择合伙人4.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5.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6.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7.提取风险基金和购买责任保险8.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5.简述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内容。

答:所谓认定,是指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所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它包括:(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该项认定只是要求财务报表的内容不能发生遗漏,并不涉及金额大小的准确性。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的金额反映的。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是否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属企业的权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和控制;记录的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或分摊: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1发生的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6.简述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考虑的因素。

答:1、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

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时,主要应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一般而言,审计风险越高,审计证据就需要的越多。

而重大错报风险又受羡慕的性质、内部控制的性质和强弱、业务经营的性质、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财务状况、时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等因素影响。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越重要的审计项目,注册会计师越需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3、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越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可从越少的审计证据判断审计事项是否存在错误与舞弊。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发现被审计项目存在错误与舞弊行为,则注册会计师应增加审计证据数量,确保审计结论客观公正。

5、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7.简述注册会计师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答:1、对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被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单位业务的性质,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等因素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3、财务报表各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不同的报表项目的关心程度不同,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各项目间使相互联系的,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做考虑。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促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不同反应。

总之,只要是影响预期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因素,都可能对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

8.简述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六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具体包括: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2346(内部因素)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5(内外兼存)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同时,在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审计经验,识别相关事项与以前期间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

9.简述对主营业务收入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查的程序。

答:1. 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和总账、报表的余额核对相符。

2.分析性复核◆本年度与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本年度各月各种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计算本年度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并与上年度数据和同行业数据进行比较;◆计算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并与上年度进行比较。

◆将本年与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及折让、折让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比较。

3. 审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和计量是否正确,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及发生变动的影响。

4. 根据普通发票或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测算企业全年的收入,与其实际入账收入金额核对,并检查是否存在虚开发票或销售而未开票的情况。

5. 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查售价是否符合定价政策,并注意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低价或高价结算以转移收入和利润的现象。

6. 抽取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或记账凭证,并追查至销售发票、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真实。

7. 抽取销售发票,检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记账凭证等一致。

8.实施截止日测试,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日的主营业务收入与退货记录,检查主营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无跨年度现象,对跨年度重大销售项目应予调整。

9.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函询程序,查明有无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

10.检查销货折扣、退回与折让手续是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11.检查认外币结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折算方法是否正确。

12.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如委托代销、以旧换新、售后回购、分期收款销售、出口销售、售后租回、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等。

13.调查集团内部销售的情况并追查至合并会计报表。

14.调查主营业务收入在利润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10.简述在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一般应选择的样本类型。

答:函证方式分为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

积极式函证: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函证内容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