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小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报告

(完整)小学生阅读现状的分析报告

关于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定边县第二小学前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

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

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

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之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

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一、调查目的1.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学生阅读时间、各年级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等。

同时对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学校教师对阅读课程的开设进行了解。

2.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调查时间2019年10月14日------10月25日三、调查对象、方法的确定以及调查内容1.调查对象定边县第二小学一至六年级各班学生。

2.调查方法(1)网络问卷调查,这是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一至六年级各班自愿参加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2)个别谈话,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谈话,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我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的情况调查以及分析。

四、调查步骤1.2019年10月14日至2019年10月21日,根据调查报告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发送调查问卷。

2.2019年10月22日至2019年10月24日,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3.2019年10月14日至2019年10月25日,撰写调查报告。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1.结果概述b e i n g oo df o r 本次调查共发给四十二个班级共计2932名学生,回收2506份,回收率85%。

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定边县第二小学全体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2.数据分析第1题 你是几年级的学生? [单选题]18.28%14.96%15.68%15.76%18.16%17.16%以上数据表明: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一、五、六年级的学生所占比例大。

第2题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单选) [单选题]48.96%49.24%1.8%第3题 你平时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是什么?(单选) [单选题]37.83%12.41%49.76%以上两项数据表明:学生的读书兴趣已经培养起来,特别喜欢阅读、自己热爱阅读的同学能占b e i n g ar s o 第4题 你认为平时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是否对你的学习上有所帮助?(单选) [单选题]99.48%0.52%第5题 你喜欢在课外阅读哪一种类的书籍?(多选) [多选题]59.3%35.87%46.45%35.71%17.84%10.34%38.31%67.48%26.1%以上三项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几乎都能认可读书的好处,而且个人阅读兴趣广泛,文学、童话类的书籍能占到五分之三。

在图书的选择上文字为主、少量图画的图书也占到五分之三,说明学生读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视觉感官上,对书中内容也有了要求。

第7题 你平时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多选) [多选题]87.27%ei r b e i n g oo df o r s o 25.82%40.26%第8题 你平时的课外读物来自于哪?(单选) [单选题]70.67%8.7%18.44%2.19%以上两项调查数据表明:学生主动获取读物的意识较强,课外读物主要是依据个人兴趣,自己购买。

老师指定的、班级图书角的图书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

第9题 你一分钟大约能读多少字? [单选题]30.97%44.69%17.8%6.54%第10题 你通常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多选) [多选题]28.57%38.43%59.82%8.46%41.58%21.67%i n g ao df o r s o 第11题 平时读过书之后你会写读书记录或者写读后感吗?(单选) [单选题]28.05%55.79%16.16%第12题 平时在阅读课外书籍时遇到难理解的地方你会如何做?(单选) [单选题]7.34%11.85%60.34%20.47%以上四项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仔细阅读的比例较高,五分之二的学生能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五分之三的学生遇到难理解的地方能问老师或家长。

第13题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吗?(单选) [单选题]68.56%31.44%4.03%73.34%15.36%7.26%be i n g a r ef o r s o 以上两项调查数字表明:三分之二的学生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15--30分钟以上,逐步形成了读书的好风气。

第15题 你认为阻碍你课外阅读时间的因素有?(多选) [多选题]12.73%51.28%56.03%第16题 你认为你平时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吗?(单选) [单选题]74.98%25.02%以上两项调查结果表明:平时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而阻碍阅读时间的因素自控性差、没有阅读氛围占二分之一。

第17题 一个学期你大概读了几本课外书籍?(单选) [单选题]40.18%42.94%11.01%5.87%第18题 目前你拥有多少本课外书籍?(单选) [单选题]38.11%31.64%19.95%ei n g ar eo r s o 10.3%21.27%56.42%22.31%以上两项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读书量不是很大,一学期能读的课外书籍数量三本以下能占到五分之二,拥有图书的数量15本左右就占到三分之一。

第20题 你的家长经常与你一起读书吗?(单选) [单选题]40.82%54.99%4.19%第21题 家长支持你看课外书籍吗?(单选) [单选题]95.33%2.23%2.43%以上两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读书习惯养成中,家长在认识上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但在持续陪读的比例只占到40%,有55%的家长偶尔陪读,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16.48%35.28%be i n g a oo df o r s 48.24%89.39%10.61%第24题 “快乐读书吧”、“与大人一起读”你们是怎么学的? [单选题]58.58%23.06%13.61%4.75%第25题 你的《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在什么时间读? [单选题]34.52%63.37%2.11%第26题 班级内部会组织开展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吗?(单选) [单选题]53.83%39.11%7.06%以上五项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中起到的主体推动的作用,有50%的课堂教学能够经常拓展阅读,并在班级内部组织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

六、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教辅书、尤其作文书比例较大,名著不够,阅读面较窄。

2.学生课余时间阅读随意性较大,自控性差,大部分家庭缺乏读书氛围。

3.学生拥有图书数量比较少,一学期阅读图书的数量少,阅读速度慢,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4.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还有待持续培养和进一步提高。

读书笔记有待指导、完善。

5.班级图书角图书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

6.由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学生很容易受到直观形象、新鲜刺激的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吸引,让课外阅读受到干扰、挤占。

(二)对策及改进措施1.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校内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各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交流、读书成果展示,校图书馆的定期借阅制度的建立,小学生必读课外书目的推行、展示等活动来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同时利用家长会、请专家讲座,宣讲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重要性。

这样,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

2.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学生阅读随意性大、班级及个体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读书交流活动。

让班级间、个体间互动起来。

3.完善“落实”机制。

(1)课程落实。

注重课内—外阅读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上好语文课本上的《快乐读书吧》、《我和大人一起读》,充分利用《语文主题阅读》丛书。

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2)时间落实。

学校安排的阅读课要落实,保证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不能挪为他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教师布置作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题海战术,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3)指导落实。

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散文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

教师也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咏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勾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班级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4)活动落实。

利用课堂三分钟演讲促使学生精读课外优秀文章。

具体的做法是:用课堂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作推荐介绍。

介绍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价值、内容概要或基本观点、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精彩片段和若干感想。

每堂课按坐位依次轮流,每学期至少一次。

每次演讲后,老师要言简意赅地做些点评。

点评方式丰富多样,具有个性,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阅读,是一种平等的切磋交流。

每次演讲,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广泛收集材料,写成底稿。

演讲时可以有提纲,鼓励“脱口秀”。

个别程度较低的,允许“照本宣科”。

课后帮助同学修改、充实、完善底稿,然后全班传阅,使学生演讲一次就经历一次深刻的精神成长过程和语文能力全方位的训练。

另外,可以召开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心得报告会,发动学生自办小报,自编手抄书(学生创作的童话、寓言、诗歌、小小说),写读书笔记,写书评;还可以展开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手抄书评展、“我的阅读书目”评展、读书笔记、作文评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