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摘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
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又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课外阅读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大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等诸多因素存在,课外阅读处在很被动的境地中。
笔者调查、访谈了一些教师和众多学生,了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改善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中涉猎,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对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
如何获取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
尽管当前社会传媒的形式多样且发展均十分迅猛,但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图书文献。
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方法。
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
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
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但可惜,这把金钥匙却被许多教育工作者遗弃在角落里,其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的缘由1、当前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如上数据,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好,还是新课程实验班级的使用教材,就教材本身来看,都是达到这个量。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
长期以来,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不爱写日记;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
由此可见,要改变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对全体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是一条必经之路。
切实了解学生的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我们对此进行调查。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自编选项,如:你是否喜欢课外阅读、你喜欢那类课外书、你每周课外阅读大约多少时间、你一般在什么时候进行课外阅读、你是否想增加课外阅读类别、你是否想增加课外阅读量、你的课外阅读课本来源于何处、你课外阅读后有什么收获等。
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湾镇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的1 028名学生(该校现有37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560余名,该学校属城乡结合、经济条件在全区属中等。
)进行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1028份,回收998份,回收率97.1%。
调查结果如下: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表1:课外阅读价值情况表分析:虽然大部分学生、老师、家长都认为课外阅读是相当有价值的。
但不得不看到,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之门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2、学生课外自觉阅读的兴趣表2: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情况表分析: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
如果让他们在电视与课外书籍之间选择,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前者。
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3、适应学生读的好书并不多。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
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
分析: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4、阅读习惯①你一般每天阅读课外书多少时间?()A、从来不看B、10—20分钟C、20—40分钟D、40—60②阅读课外书时,你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③阅读课外书,你喜欢的方式是()A、一目十行,看过算过B、只了解一下情节C、能摘录好词佳句D、做读书笔记或批注分析:从这部分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有52.4%的学生每天看书10至20分钟,10至20分钟里能看多少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期有5—10分钟,那么剩下的多少时间能集中精力看书,况且这10—2 0分钟也并不全是一次完成的,如果分成2次或更多次,这效果如何?据一些成功学校的做法,学生每天看书为40—60分钟为好,而我校这部分人才达6.4%。
再从阅读课外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学生的做法是“请教他人”占到了46%,因为这个方法最快捷,而查字典或思考只占26.4%,是三项中最少的。
阅读课外书,学生喜欢的方式来看,有42%的学生“只是了解一下情节”,“一目十行,看过算过”的学生更是达到21.2%,只有4.4%的人会做读书笔记或批注,迫于作业的压力,31.6%的人会摘录好词佳句。
由此可见,我校学生的大部分人看书时耐心较差,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5、家庭情况①你要买课外书,父母会同意吗?()A、不同意B、同意,只要我提要求C、要看书的类型,会选择地给我买②父母平时在家看书吗?()③你父母的文化程度是:父()母()分析: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我们这次调查中有意安排了三道题目。
首先是家长是否支持孩子买课外书,只有12%的家长不同意,可以看出当代家长对孩子是舍得投入的。
但家长的自身素质较低,54.2%的家长是初中毕业,有25.4%的家长是小学毕业,高中也只占到11%,大专以上只有2.6%的比例,这部分家长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而社会、企业中只是凤毛粼角,父母的自身素质不高,平时工作又忙(本地区服装企业多,经常性加班加点),66%的家长是“有时看一会儿”,16.4%的家长从来不看。
这样就难以产生家庭的文化熏陶,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我们把学生的不良行为归纳为:慵懒行为,敷衍行为、偏食行为。
也不难发现,学生产生这样的不良行为归根到底还是缺乏兴趣、少于方法、没有习惯所造成的。
解决好这些方面,课外阅读良好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加强,以新的方式加以指导。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实施策略之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1、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
我们已经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
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
“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
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
2、保障阅读时间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
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
我校学生早晨到校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在上课前一小时就到校了,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30分钟左右,在不影响课内作业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这些时间,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
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
3、营造家庭环境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
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
为此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
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
实施策略之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
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不厌其烦地做。
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
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巧借连环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连环画”则是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
于是,教师应把学生和图书馆(室)的所有连环画都集中了起来,分层次、分类型介绍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榜样引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我们都知道这句名言。
青少年喜欢模仿,而且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这是人类共有的天性。
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挖掘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的故事,取得的成绩,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习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3、开展活动。
①朗读比赛、故事会。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级为单位,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②习作、出墙报。
这种习作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等;一种是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如《介绍〈西游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