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
A
S
b
B
C
15
d
Dm o 10 15 20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D
Q
在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前,英国在C点进口日本车而不进口德国车,进口量 为10000辆,国内售价6000英镑,政府关税收入1000英镑×10000辆,即a+c部分
P(千元)
英国
德国
₤6 ₤5.5 ₤5 a c
A
S
b
B
C
15
一、贸易歧视好,还是不好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WTO从原则上反对实行贸易歧 视,实行最惠国原则 然而,WTO又允许在特定情况下背离最惠国原则 对发展中国家可给予特殊待遇 允许贸易集团实行差别贸易政策 结果 实行非歧视政策就象纸上谈兵 到90年代末期,全球贸易中几乎一半是发生在 贸易集团内部
二、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行政费用的节约 同盟国共同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 应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是指关税同盟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对各成员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促进竞争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 刺激投资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
有三个国家:英国、德国、日本,其中英国是轿车的 进口国,日本和德国都生产并出口轿车 日本轿车的出口价格为5000英镑,德国轿车的出口价 格为5500英镑 英国对轿车进口统一课征1000英镑的关税,日本轿车 在英国市场的售价为6000英镑,德国轿车则要卖6500 英镑
P(千元)
英国
德国
₤6 ₤5.5 ₤5 a c
二、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可能导致福利增加的条件 成员国之间以前的贸易壁垒较高 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较低 关税同盟成员国的国家数量较多规模较大 同盟国间经济竞争的程度高于互补的程度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地理位置较靠近 成员国与潜在成员国之间贸易和经济交往较多
(二)福利效应分析
英国 德国 日本(非欧盟成员国) 整个世界
P(千元)
英 国
消费者盈余增加a+b;政府失去关 税收入a+c。社会纯利益=b-c。那 么到底存在损失还是存在利益呢?
₤6 ₤5.5 ₤5 a c
A
b
B C
关税同盟的收益(b)来自于贸易 创造,而关税同盟的损失(c)则 来自于贸易转移 净福利效应(b-c)可以 为正,也可以为负
二、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的差异 自由贸易区 政治上简单易行 成员国无需让渡关税控制权 执行上令人头痛 成员国要继续在边境检查进口货物 要制定一套详尽完备的“原产地规则” 沉重的日常文书工作负担有可能成为贸易的 重大障碍 • 案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
三、欧盟的经验 欧盟通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成熟 的区经济一体化组织 建立关税同盟(1958-1968) 实现关税同盟和建立共同市场(1968-1992) 建立经济政治共同体(1993-2003) 欧盟东扩(2004-)
二、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的差异 自由贸易区在政治上简单易行,但在执行上令人 头痛;而关税同盟则刚好相反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一旦建立,关税的征管就相当容易 这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是要制定统一关税率, 但这一点在政治上困难重重 原因:成员国要将部分主权让渡给一个超国 家的实体 欧盟为什么可以做到?
成员国间 自由贸易
统一对外 关税
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
协调经济 政策
√ √ √ √ √ √
需要协调 需要协调
经济联盟
√
√
√
√
如果政府的协调由一个对所有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统一机 构进行时,该集团就相当于一个完全的经济国家,可称之为 完全经济一体化
§2 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二、 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 静态福利效应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D
Q
德国:增加出口获利,纯利益为d=375万英镑
P(千元)
英国
德国
₤6 ₤5.5 ₤5 a c
A
S
b
B
C
15
d
Dm 0 10 15 20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D
Q
日本:被德国挤出英国市场,只有纯损失=5000万英镑
P(千元)
英国
德国
₤6 ₤5.5 ₤5 a c
A
S
b
B
C
15
d
Dm 0 10 15 20
南方共同市场
2012年7月,委内瑞 拉成为第五个成员国
2012年12月,玻利维 亚成为第六个成员国
小
结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组成排他性的贸易集团, 实行歧视性的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学中讨论的主要是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理论是迄今为止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有 效的工具
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的理解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宗旨 获取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 组成排他性的贸易集团,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 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 制定对内对外经济政策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特征
特征
形式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一、贸易歧视好,还是不好 二、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的差异 三、欧盟的经验 四、南美洲的贸易转移
一、贸易歧视好,还是不好 不能一概而论 就贸易集团而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从贸易集团内部来看,建立贸易集团是好的 从贸易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关系来看,建立 贸易集团是不好的 建立贸易集团将鼓励从成本高的集团成员处 购买商品 贸易互惠主义 导致国际摩擦
d
Dm o 10 15 20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D
Q
1973年之后,英国不再从日本而转从德国进口,由于德国轿车便宜(5500 英镑),增加了英国消费者对轿车的需求量,进口量从10000增加到15000
(一)案例
英国加入欧盟后,其进口有两个变化:
一是改变了进口来源,从原来的日本变成了德 国,即从非贸易集团成员国转向了成员国,这 一变化被称为“贸易转移” 二是增加了总进口量,这种由于取消对成员国 关税而增加的进口量被称为“贸易创造”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D
Q
整个世界:从全球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意味着效率的降低
二、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次优理论的含义 传统观点 关税同盟被认为既增加成员国的福利,同时 也增加了非成员国的福利。 《关税同盟问题》(维纳1950年) 关税同盟的建立既可能增加又可能减少成员 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利(次优)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2 关税同盟理论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小 结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 义
一体化一词含义的变化 企业的组合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 世界 经济的相互融合 含义 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促使 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 配置而建立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的过程
欧盟东扩
三、欧盟的经验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研究 建立欧盟得到了数量不大的正收益 研究文献集中于关注制造品的贸易,而忽略了欧 盟共同农业政策所导致的社会损失
案例: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贸易转移损失 • 共同农业政策使英国损失GDP1.8%,制造品贸易所得 为GDP0.2%
局限性
P(千元)
英国
₤6 a ₤5.1 ₤5 c
A b B 收益面积b=405万英镑 损失面积c=100万英镑 净收益b-c=305万英镑
C
Dm 0 10 19 20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P(千元)
英国
德国
₤6 ₤5.5 ₤5 a c
A
S
b
B
C
15
d
Dm 0 10 15 20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0
Dm 10 15 20
Q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A:贸易转移为主,带来净损失
P(千元)
英国
₤6 ₤5.5 ₤5
A a c b B C 收益面积b=125万英镑 损失面积c=500万英镑 净损失b-c=375万英镑
Dm 0 10 15 20
英国进口量 1000辆/年
B:贸易创造为主,带来净收益
四、南美洲的贸易转移 南方共同市场(1991年) 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 对贸易的影响 四年之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增加了两倍 四国领导人将它称为本国成效卓著的全面经济 改革的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的研究(1996年) 南共市对四国经济的净影响很可能是负的 因为南共市并未创造新贸易而只是使原有贸易 发生了转移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对价格、 数量、进口来源以及经济福利的效应,即贸 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分析假设 有A、B、C三个国家 A国是主要的分析对象,B国和A国是同盟国 家,C国代表关税同盟外的国家 A国是一个小国
(一)案例 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现在的欧盟)的情况 假设
度量静态福利效应,而忽视了因规模经济效应或提高 生产率激励因素的加强而可能得到的静态收益
三、欧盟的经验
1992年,建立共同市场的净收益和好处 货车司机们不必再受到成百上千种贸易壁垒 建立了协调一致的质量标准,且相互承认 资本的自由流动 工人可以在联盟内任何地方就业 上述众多措施会给欧盟带来多大的收益? 1998年“官方”报告:福利收益大约为欧盟GDP 的5-6% 近期研究:收益可能仅为GDP的1%或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