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中国-韩国
中国-挪威
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中国-瑞士
一、经济一体化含义
❖ 1、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 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提出的:“经济一
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 通过相互协调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 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在1961年则提出 的:“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 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待遇的种种举措; 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 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以实现 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和状态。
小市场的恶性循环:
小市场
高价格
高利润率
小市场
高保护
大市场的良性循环:
市场萎缩
第六章 经济一体化理论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 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 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 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 投资增长、经济融合加深,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 发展的目标。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总量快速增长。 2011年1至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2959亿美元,同 比增长25.7%。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 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 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了 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 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是,成员国仍保持各 自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 是指成员国之间彻底取消了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 数量限制,对来自非成员国的商品采取统一的关 税政策。
排的。
分工图解
C
X 产P 品 分 工
LAC
QA
QB
Y 产P
品
分 工
C LAC QA
C
QB C
QB QA
LAC Q
LAC Q
协议性分工的条件
❖ (1)分工的国家要素禀赋差异不大,工业化 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 (2)分工产业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的产业;
❖ (3)产业的分工利益差别不大。
❖ 2、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 (1)功能一体化
❖ 指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 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 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
❖ (2)制度一体化
❖ 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 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 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 济政策和措施。
❖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 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仅在商品贸易方面废除了关税 和数量限制,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等)也可 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并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征收 共同关税。
❖ (5)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
❖ 是指成员国之间除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进行自 由流动及建立共同对外关税之外,还要求成员国 实施更多的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如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
❖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组织形式。区域内各 成员国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统一 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使各成员国在经 济上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而该经济实体的 超国家机构拥有全部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管理 权。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二、经济一体化表现形式
❖ 1 表现形式
❖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 成员国之间通过贸易条约或协议,对全部或部分 商品的关税优惠,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 各成员国按自己的关税政策实行进口限制。
❖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类型
特征
A
内部取消关税
*
设立共同壁垒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统一国家经济政策
统一国家政治政策
B C D EF
* **** **** *** ** *
三、经济一体化理论
❖ 1、关税同盟理论
❖ (1)静态效应 P S
❖ 假定:
A国市场
(1)三个国家A、 B、C且均为小国
PB+T
(2)封闭条件下
PC PB
a
bc e
d
价格:
D
贸易转移
PA>PC>PB,且
Q1 Q3 Q4 Q2
Q
PC-PB<t
贸易创造
(2)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 的影响因素
❖ a、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D、S曲线的斜 率)
❖ b、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价格差异水平 ❖ c、关税水平 ❖ d、成员国产业竞争水平
(3)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 a、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 b、促进技术进步 ❖ c、有利于吸引外资 ❖ d、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 e、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
3、大市场理论
❖ 系统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托 夫斯基(T·Scitovsky)和德纽 (F·Denian)。
❖ 大市场理论在建立在共同市场一体化形式的 基础上的。其主要观点是:共同市场把分散、 孤立的小市场统一成一个大市场后,通过专 业化分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使成员国 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2、协议性分工理论
❖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是由日本教授小岛清提出的, 认为在经济一体化内部仅依靠比较优势原理进行 分工,不可能完全获得规模经济,反而会导致各 国企业的集中与垄断,影响到经济一体化组织内 部分工和贸易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协议性 国际分工予以保证。
❖ 协议性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把 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这种分工不是通过价格 机制自动实现的,而是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协议安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情况
已签订协议
亚太贸易协定
2001年
内地与港澳
2003年
中国-东盟
2002年
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智利
2005年
中国-新西兰
2008年
中国-新加坡
2008年
中国-巴基斯坦 2009年
中国-秘鲁
中国-哥斯达黎加 大陆-冰岛
2009年
2010年 2013年
正在谈判
正在研究
中国-海合会
中国-印度
中国-澳大利亚 中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