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教师提供情境:判断奶粉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蛋白质含量,而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而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左右。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的测试。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教师:这位农夫为什么“挥泪砍树”?市场调节为什么是事后调节?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个时间差。所以: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它有滞后性。
2、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自发性引起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本节课在材料选择上既突出政治课的科学性与时事性——选用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相关内容要求;又力争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三鹿奶粉事件”属于热点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危害?”以及“在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诚信社会过程中,中学生分别应该如何做?”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完成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资源的有限性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形成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参与市场,学法、守法、懂法,能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价格降低
供过于求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可以及时、有效地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能够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杨学刚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20092001112
一、教学的地位及内容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贯彻的新课程标准4.10规定的“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的要求。
教材分析:
第一目:市场调节,讲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目:市场秩序,讲的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的条件;
教师提供情景二:前几年,汽车大量地进入我国家庭,汽车市场十分火爆,面对庞大的汽车需求,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争相扩大生产规模。激烈的竞争迫使各家企业纷纷大幅下调汽车价格,加快推出性能更好、乘坐更舒适的新车型。
问题:上述事例中,主要是哪种方式在调节资源配置?这种方式主要通过哪几种要素来配置资源?如果你是一家汽车企业的总经理,你有什么良策使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展示答案。略
教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哪些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呢,请大家想一想,畅所欲言。
教师提供情境:
我国的食品市场上出现了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继三鹿奶粉致婴儿死亡事件之后,我国质检部门又相继查出了22家奶粉生产企业生产的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教师提出问题: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会导致什么后果?
那么,具体应怎样做呢,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关注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派出调查组赴三鹿奶粉生产企业调查事故原因,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同类产品进行专项检查;工商总局加强了对市场上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督检查。
我们也应看到,一些负责任的企业,如蒙牛,已经主动请求相关检测机构对其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其要用实际行动,让市场上只存在安全产品,让全国消费者放心。我们也应看到,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名单中,仍有80多家企业生产的奶粉是合格的,伊利、蒙牛两大厂商生产的奶粉,只有少量检测不合格。
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讲的是市场调节的非万能性和固有的弊端。
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市场调节要想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效果必须依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做保证,而即使有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调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2、转变政府职能,要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取信于民,做诚信表率。
经营者:
1、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个人: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领悟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道德底线。让我们用真心呼唤诚信、重视诚信、让全社会充满诚信。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公共物品(国防、治安、消防)的消费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实现的。
原因:这些物品属于公共物品。
②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原因:因为如果任由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结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教师: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是否就完美无缺呢?
教师过渡:通过学习,不可否认: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给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要想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在没有其他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市场传递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如果有些不法商贩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而使某种商品价格升高,那么市场传递的信息就不一定是准确的了,这就要求市场上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对市场主体进行制约和限制,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良好的市场秩序依靠市场规则来维护,那么什么是市场规则,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分别是什么呢?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特色:
1、本节课在理念上试图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踊跃发言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通过小组内的生生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本节课的教材处理注意把握了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引出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通过比较阐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但是市场要想发挥配置资源的良好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作为前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缺乏市场秩序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出我国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根据同一案例继续进行剖析、设问:三鹿集团等企业为什么要制假售假、违规经营?引出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等弊端,这样本课程三大环节环环相扣、衔接密切、过渡自然,既体现了辩证的思维,又使整个教学设计脉络清晰、结构严密。
盲目性——原因是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是分散的,各自独立、信息不全,必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由于事后调节,有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小结:
市场调节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基础性)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条件性)
保证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局限性)削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课后作业
调查本市讲诚实守信用的典型企业,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
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资源配置及其两种手段
2.市场经济
3.市场机制
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不能调节的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自发性——不择手段
(2)盲目性——决策盲目
(3)滞后性——存在着时间差
三、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的意义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法制、德治与参与者
七、课后反思点评
看漫画:种红果
教师: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学生:反映了在生产领域中,若有利可图,则一哄而上,无利可图,则一哄而散。
教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反映了市场调节有何弊端?
学生:在生产领域,生产者地位独立,无法得到宏观的市场需求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从而使决策盲目,引起经济的波动。(归纳得出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及危害)
五、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假期生活即将来临,请同学们分享下假期生活我们要做点啥?为我们的假期生活分配下时间。得出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性,进而过渡到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来自生活的报告:分析课本的漫画情景展示、探究活动一
问题思考:1、材料中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党和国家的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教师过渡:市场调节在存在良好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可以发挥其对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说市场就是万能的呢?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学生答:要合理配置资源。
教师补充、总结: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解决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的需要。每一位同学在现实生活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节水节电,树立节约意识。
2、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