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2组江文娟一、教学的地位及内容本框题位于《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
本单元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所以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
学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教材分析:第一目:市场调节,讲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目:市场秩序,讲的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的条件;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讲的是市场调节的非万能性和固有的弊端。
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市场调节要想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效果必须依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做保证,而即使有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调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资源的有限性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形成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参与市场,学法、守法、懂法,能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学难点: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四、教学策略方法整体思路:来自生活的报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判断运用——课外实践、体验践行,通过这样的过程,综合运用阅读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五、教学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打开课本78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市场经济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有涉及,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来更深地探讨这个问题。
就像大家都知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样,市场也需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一、市场调节分析课本的漫画情景展示、探究活动一问题思考:1、材料中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2、人类应该怎样配置有限的资源?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片P78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更要加大对资源的消耗,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它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人类应该怎样配置有限的资源呢?学生答:要合理配置资源。
教师补充、总结: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解决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的需要。
2、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教师:请大回忆我们前面学习过的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降低供过于求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可以及时、有效地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能够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教师过渡:通过学习,不可否认: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要想充分发挥出来也是需要条件的。
这就要求市场上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对市场主体进行制约和限制,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类似与体育竞赛,体育竞赛需要规则。
良好的市场秩序也要依靠市场规则来维护,那么什么是市场规则,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分别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展示答案。
略教师提供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如果生产经营者都这样做,我们消费者在市场消费的时候能不能放心啊?学生思考诚信缺失会怎么样?举例(食品安全问题)三鹿奶粉,瘦肉精,学生: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我们也应看到,一些负责任的企业,如蒙牛,已经主动请求相关检测机构对其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其要用实际行动,让市场上只存在安全产品,让全国消费者放心。
我们也应看到,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名单中,仍有80多家企业生产的奶粉是合格的,伊利、蒙牛两大厂商生产的奶粉,只有少量检测不合格。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社会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思考在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诚信社会过程中,政府、经营者和我们中学生分别应该如何做?学生讨论,派代表发言:政府:1、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经营者:1、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个人: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领悟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道德底线。
让我们用真心呼唤诚信、重视诚信、让全社会充满诚信。
教师过渡:市场调节在存在良好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可以发挥其对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说市场就是万能的呢?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多媒体图片展示,举例:消防,①公共物品(国防、治安、消防)的消费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实现的。
原因:这些物品属于公共物品。
②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原因:因为如果任由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结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教师: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是否就完美无缺呢?教师提供情境:《如此绿色食品》你还能说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这启示我们单纯的市场调节有什么弊端?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思考、讨论。
(看课本第81页)教师:当一种商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下,商品生产者会受到利益的驱动,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引起社会混乱。
(归纳得出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及危害。
)看漫画:<一哄而下>教师: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学生:反映了在生产领域中,若有利可图,则一哄而上,无利可图,则一哄而散。
教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反映了市场调节有何弊端?学生:在生产领域,生产者地位独立,无法得到宏观的市场需求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从而使决策盲目,引起经济的波动。
(归纳得出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及危害)教师:多媒体展示《赶不上趟》市场调节为什么是事后调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个时间差。
所以: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它有滞后性。
2、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自发性引起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盲目性——原因是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是分散的,各自独立、信息不全,必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由于事后调节,有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小结:市场调节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基础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条件性)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局限性) ,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课堂习题(四道选择题)课后作业学习指导及活页练习六、板书设计市场配置资源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及其两种手段2.市场经济3.市场机制二、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不能调节的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自发性——不择手段(2)盲目性——决策盲目(3)滞后性——存在着时间差七、课后反思点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特色:1、本节课在理念上试图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踊跃发言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
通过小组内的生生互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本节课的教材处理注意把握了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引出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通过比较阐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但是市场要想发挥配置资源的良好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作为前提,用多媒体图片分析缺乏市场秩序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出我国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根据同一案例继续进行剖析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1、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在第一、二目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过犹不及,在整堂课上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弊端。
这也体现了教师对整堂课的宏观把握能力和教学知识的收放能力上存在不足。
2、教师对本教学设计部分知识讲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如在探究活动一,对计划调节的优点:能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等方面挖掘不够,在其他个别问题的设问上也存在不足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