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家畜繁殖力

第十一章家畜繁殖力


年限12~15岁。
二、猪的正常繁殖力 正常情况下,猪的繁
殖力很强,繁殖率很高。
太 湖 猪
中国猪种的窝产仔数一般10~12头,太湖猪平均14~17 头,年平均产1.8~2.2窝。情期受胎率75%~80%,总受胎 率85%~95%,繁殖年限8~10岁。
牛 的 繁 殖 力
繁殖力评定指标 初情期(月) 配种适龄(月) 头胎产犊月龄 第一情期受胎率 配种指数 总受胎率 发情周期为18~24d的母牛比率(%) 产后50d内出现首次发情牛比率(%) 分娩至产后第一次配种间隔天数 国内水平 美国威斯康辛州水平
酚和菜籽饼中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素,不仅影响公畜精液品质,
响公畜性欲和精液品质,干扰母畜发情。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子宫 内膜上皮角质化,影响胚胎附植;维生素B缺乏,发情周期失
调,生殖腺变性;维生素E缺乏,受胎率下降;饲料中缺乏钙
磷,卵泡生长和成熟受阻。
2.加强环境控制,建立良好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可以改变家畜的繁殖活动。母畜生殖机能与日
(五)成活率(Survival rate) 一般指断奶成活率,即断奶
时成活仔畜数占出生时活仔畜数的百分率。
成活率(断奶成活率)= 断奶时成活仔畜数 ×100%
出生时活仔畜头数
(六)繁殖成活率(Alive fertility rate,ALS) 本年度内成
活仔畜数占上年度终适繁母畜数的百分率。
繁殖成活率= (七)产犊指数
繁殖力。一般情况下,维持家畜正常繁殖机能的生理要求可以
得到满足,但在一个家畜群体中,不可能使全部有生殖力的母 畜都能繁殖。 一、牛的正常繁殖力 牛的繁殖力常用一个 情期受精后的母牛不再发
情来表示受胎效果。
(一)奶牛 1.国外奶牛 受配率95%,情期受胎率为60%,总受胎率为
95%,产犊间隔365天,产后第一次配种50~75天,产后最迟
本年度内成活仔畜数 上年度终(本年初)适 繁母畜数
×100%
指母牛相邻两次产犊所间隔的天数,也
称产犊间隔。反映不同牛群的繁殖效率。
产犊指数=
每两次产犊间隔的天数 总和 总产犊胎次
(八)产仔窝数
一般指母猪在一年之内产仔的窝数。
产仔窝数= 总产仔窝数
分娩母猪数
(九)窝产仔数(Litter size) 指母猪每胎产仔的头数(包括
死胎和死产)。衡量多胎家畜繁殖性能的主要指标。
总产仔数 产仔窝数
窝产仔数=
(十)产羔率
一般用于评定羊的繁殖力。指产活羔羊
数占参加配种母羊数的百分率。
产活羔羊数 产羔率= ×100% 参加配种的母羊数
(十一)牛繁殖效率指数
直接与参加配种母牛数和犊牛
断奶前死亡的母牛数有关,在其他条件相似的前提下,可比较
藏猪
4.78
6.03
6.63
品种 长白猪 大约克夏 汉普夏
初产(头) 8~9.3 11 7 ~8
经产(头) 9~12 13 8 ~9
外国主要品种 猪窝产仔数
杜洛克
8 ~9
10~11
三、羊的正常繁殖力 (一)绵羊 绵羊的正常繁殖力因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异。在饲养环 境较好的地区,母羊多产双羔或更多,否则繁殖力较低,母羊 一般产单羔。湖羊的繁殖力最高,其次是小尾寒羊,平均每胎
卵子受精能力的高低、妊娠分娩及哺乳能力的高低。概括起来, 集中表现在一生或一段时期内繁殖后代数量多少的能力,其生 理基础是生殖系统(主要是卵巢)机能的高低。
对公畜而言,主要表现为能否产生品质良好的精液,具有 健全、旺盛的性欲。公畜的生理状态、生殖器官特别是睾丸的 生理功能、性欲、交配能力、配种负荷、与配母畜的情期受胎 率、使用年限及生殖道疾病等均是公畜繁殖力包含的内容。 对整个畜群而言,繁殖力高低是综合个体的各项指标,以
年繁殖率(%)
15~14
80~85
13
90
13
85~90
12
95
我国主要地方品种猪窝产仔数
品种
太湖猪 民猪
头胎(头)
12.14 11.04
二胎(头)
14.88 11.48
三胎及三胎以上(头)
15.83 11.93
两头乌
大花白猪 内江猪
7.7
11.89 9.35
8.8
12.93 9.83
11.29
13.81 10.40
平均数或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受胎率、繁殖率、成活率、平
均产仔间隔等。 超 强 的 繁 殖 力
动物繁殖力测定的意义
◆随时掌握畜群的增殖水平;
◆反映某项技术措施对提高繁殖力的效果;
◆及时发现畜群的繁殖障碍,以便采取相应手段,不断提
高繁殖效率,增加畜产品数量。
二、繁殖力的评定指标
发情率
发 情 与 配 种 质 量
受胎天数为85天,繁殖率为80%~85%,配种月龄14~16月,
产犊月龄23~25月。
2.我国奶牛 情期受胎率 为40%~60%,年总受胎率 75%~95%,分娩率93%~97%,
繁殖率70%~90%,产犊间隔
13~14月,双胎率3%~4%, 母牛繁殖年限4个泌乳期左右。
(二)黄牛 我国黄牛的受配率一般为60%左右,受胎率为70%左右,母 牛分娩及犊牛成活率90%左右,年繁殖率为35%~45%,繁殖
一般
12 18 28 40~60 2.5~1.7 75~85 80 75 80~90
良好
8 16 26 60 1.7 90~95 90 85 50~70
一般
14 17 27 50 2 85 70 70 85
良好
12 14~16 23~25 62 1.65 94 90 80 45~70
牛群平均产犊间隔(月)
理的饲喂、运动、调教、畜舍建筑、卫生设施和配种制度等一 系列管理措施,均对繁殖力产生直接影响。
5.年龄
自初配适龄起,
随分娩次数和年龄的增加而
繁殖力不断提高,以健壮期
最高,此后日趋下降。
6.泌乳
母畜产后发情的出现与否、出现的早晚,与泌乳
期间的卵巢机能、新生仔畜的哺乳、产乳量、挤奶次数等直接 相关。例如,挤奶牛产后30~70天即可发情,而哺乳母牛往 往长达90~100天。 7.配种时间 不同家畜的发情周期内,都有一个配种效果
雄性:精液品质、性发育、生殖行为指标
雌性:性发育、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期、妊娠期等
第一节 家畜繁殖力概念及评定指标
一、繁殖力的基本概念 繁殖力(Fertility)即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
代的能力。
对种畜来说,繁殖力就是生产力。 对母畜而言,繁殖力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表现在 性成熟的早晚、繁殖周期的长短、每次发情排卵数目的多少、
最佳阶段,这对于排卵时间较晚的母畜(牛)特别明显。适宜 的配种时间对卵子的正常受精更为重要。
二、提高家畜繁殖力的主要措施
(一)在育种中重视繁殖性状的选择
1.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大多在0.1以下;但与繁殖力 有关的初情期、性成熟期、妊娠期以及调节繁殖的激素及其受 体水平等指标的遗传力较高,可达0.3以上。虽然总体上繁殖 性状的遗传力低,但却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 在育种中必须重视对繁殖性状的选择,培养高繁殖力性状的家的百分率。反映畜群增殖效率。
本年度内出生仔畜数 繁殖率= ×100% 上年度终存栏适繁母畜 数
根据母畜繁殖过程的各个环节,繁殖率应该是包括受配率、 受胎率、母畜分娩率、产仔率以及仔畜成活率等五个内容的综 合反映。因此: 繁殖率=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产仔率×仔畜成活率
照、气温、湿度、饲料成分等密切相关。例如,天气寒冷加
以改变许多家畜的繁殖过程。 例如,日照长短和温度是母马、 母羊发情的主要环境因素。
3.营养因素
营养条件是家畜繁殖力的物质基础。营养不
良会延迟青年母畜的初情期,造成成年母畜发情抑制,排卵率
降低,甚至增加早期胚胎的死亡等;营养过剩则有碍于母畜排
卵、受精,以及公畜的性欲和交配能力。 4.管理因素 家畜的繁殖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控制。合
第十一章
家畜繁殖力
一、学习目标 1.掌握 (1)繁殖力的概念 (2)繁殖力的评价方法
2.理解
二、学习重点
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技术与措施
1.家畜繁殖力评价方法
2.提高家畜繁殖力技术与方法
家畜繁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掌握家畜的 一般繁殖力和潜在繁殖力规律,熟悉影响家畜繁殖 力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家畜的潜在繁殖力,从 而有效提高家畜的总体繁殖力。
2.在育种工作中要及时淘汰有遗传缺陷的种畜。例如,公
畜的隐睾、异性孪生母犊不育等。
(二)加强畜群的饲养管理 1.科学饲养
(1)确保家畜营养全面。营养不全或者能量不足是造成母
畜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防止饲草中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棉籽饼中含有的棉 而且影响母畜的受胎和胚胎发育;豆科牧草中含有雌激素,影
情期数的百分率,主要反应复配情况。
最终妊娠母畜数 总情期受胎率= 总配种母畜情期数(含 ×100% 历次复配情期数)
3.不返情率(Non-return rate) 配种后某一定时间内,不 再表现发情的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率。使用时必须冠以 观察时间,例如30~60d不返情率、60~90d不返情率、90~
百分率。
产出仔畜数 产仔率= 分娩母畜数 ×100%
单胎家畜只使用分娩率,单胎动物产仔率常常≤100%, 单胎家畜的产仔率和分娩率是同一概念;多胎家畜的产仔率常 常≥100%,多胎家畜所产出的仔畜数不能反映分娩母畜数, 应同时使用分娩率和产仔率。
第二节
家畜的正常繁殖力
正常繁殖力指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所获得的最经济的
受配率 受胎率(总受胎率) 受胎率
按情期的受胎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