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保证船舶具有适当的吃水差模拟题2011-3-13 第一节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和吃水的要求1.船舶纵倾后浮心向()移动。
A.船中B.中前C.中后D.倾斜方向2.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船在满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B.~C.~D.~3.从最佳纵倾的角度确定吃水差,目的是使船舶的()。
A.所受阻力最小B.装货量最大C.燃油消耗率最小D.吃水最合适4.某万吨货轮某航次轻载出港时吃水差t=-0.5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航速减低B.舵效变差C.操纵性变差D.A、B、C均有可能5.某万吨货船某航次满载出港时吃水差t=-2.3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船首部底板易受波浪拍击B.甲板上浪C.操纵性变差D.A和C均有可能6.某万吨货轮某航次半载出港时吃水差t=-0.7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提高航速B.提高船舶舵效C.减少甲板上浪D.A、B、C均有可能7.普通船舶首倾航行时,可能会产生下述()影响。
A.首部甲板易上浪,强度易受损B.出现飞车现象C.船舶操纵困难,航速降低D.A、B、C均有可能8.按我国定义,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
A.首尾吃水之差B.装货前后吃水差C.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D.左右舷吃水之差9.船舶在空载航行时必须进行压载的原因是()。
A.稳性较差B.受风面积大,影响航速C.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低D.A、B、C均是10.当泊位水深受限时,船舶出港时的吃水差应为()。
A.正值B.负值C.0D.以上均可11.当船舶装载后其重心纵坐标与正浮时浮心纵坐标不同时,船舶将会()。
A.横倾B.正浮C.纵倾D.任意倾斜12.船舶纵倾后()。
A.重心与浮心共垂线B.漂心与重心共垂线C.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D.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13.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
A.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B.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C.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D.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14.当船舶的尾吃水等于首吃水时称为()。
A.首倾B.尾倾C.拱头D.平吃水15.当船舶的首吃水大于尾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
A.尾倾,用正值表示B.尾倾,用负值表示C.首倾,用正值表示D.首倾,用负值表示16.当船舶的尾吃水大于首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
A.尾倾,用正值表示B.尾倾,用负值表示C.首倾,用正值表示D.首倾,用负值表示17.当船舶的重心纵向位置在船中时,船舶()。
A.首倾B.尾倾C.平吃水D.纵倾状态无法确定18.当船舶的尾倾过大时,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操纵性变差B.影响瞭望C.船首受风面积增大,航向稳定性变差D.A、B、C19.一般情况下,船舶空载时的尾倾量()满载时的尾倾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有可能20.普通货船空载时,其螺旋桨轴至水面的高度I与螺旋桨的直径D之比小于()时,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将急剧下降。
A.30%~40%B.40%~50%C.50%~60%D.65%~75%21.某轮船长150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首吃水dF为()m。
A.B.C.D.22.某轮船长15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平均吃水dM为()m。
A.B.C.D.23.某轮船长12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首吃水dF 为()m。
A.B.C.D.24.某轮船长180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其空船压载航行时的最小平均吃水dM 为()m。
A.B.C.D.25.某轮船长Lbp ≤150m时,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平均吃水dM应满足以下()要求。
A.dM≥B.dM≥C.dM≥+2D.dM≥+226.某轮船长Lbp ≤15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首吃水dF应满足以下()要求。
A.dF≥B.dF≥C.dF≥D.dF≥+227.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轮在半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B.~C.~D.~28.某轮Lbp =180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平均吃水dM应满足以下()要求。
A.dM≥B.dM≥+2C.dM≥D.dM≥+229.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船在轻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B.~C.~D.~30.根据经验,普通货船空载航行时的纵倾角度应()。
A.大于°B.大于3°C.小于°D.小于3°31.通常情况下,船舶空载航行时,其吃水差与船长之比应()。
A.大于%B.大于%C.小于%D.小于%32.根据经验,空载航行的船舶吃水一般应达到夏季满载吃水的()以上。
A.55%B.50%C.45%D.40%33.根据经验,冬季空载航行的船舶平均吃水应达到夏季满载吃水的()以上。
A.55%B.50%C.45%D.40%34.船舶吃水较大时对吃水差的要求()船舶吃水较小时。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35.最佳纵倾对应的吃水差为()。
A.正值B.负值C.0D.以上均可能36.某船夏季满载吃水为9.2m,则冬季在海上航行中至少将船舶最小平均吃水压载至()m。
A.B.C.D.37.某轮船长Lbp >150 m,根据IMO及我国的要求,船舶空载时其最小首吃水dF应满足以下()要求。
A.dF≥B.dF≥C.dF≥+2D.dF≥+2第二节船舶吃水差及吃水的基本核算1.某轮船长Lbp =150m,装载后排水量Δ=12000t,平均吃水dM=7.50m,xb= -1.35m,xf=0,MTC=×cm,经计算得纵向重量力矩船中前为×158200 ,船中后为×174000 ,则该轮出港时的首尾吃水各为()m。
A.,B.,C.,D.,2.船舶装载后,经计算漂心在中前,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3.船舶装载后,经计算重心在浮心之前,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4.某轮装载后其吃水差t=-0.9m,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前B.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后C.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前D.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后5.船舶发生微小纵倾时,其纵倾轴是过()。
A.过漂心的纵轴B.初始水线面漂心的纵轴C.初始水线面漂心的垂向轴D.初始水线漂心的横轴6.船舶的纵稳心是指()。
A.船舶横倾前后两条浮力作用线的交点B.船舶纵倾前后两条重力作用线的交点C.船舶纵倾前后两条浮力作用线的交点D.船舶纵倾前后重力作用线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7.已知某轮平均吃水为9.72m,漂心距船中距离为-0.53m,两柱间长为139.2m,吃水差为-1.59m,则该轮的首吃水为()m。
A.B.C.D.8.船舶装载后Δ=18000t,xg =1.36m,xb=1.91m,MTC=210t·m /cm,则船舶的吃水差为()m。
A.B.C.D.9.配载计算后船舶浮心在船中,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10.配载后船舶重心与浮心的纵向坐标相同,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11.配载后船舶重心与浮心的纵向坐标的绝对值相同,则船舶()。
A.首倾B.尾倾C.正浮D.浮态不能确定12.通常情况下,普通货船的每厘米纵倾力矩MTC()。
A.随吃水的增加而减小B.随吃水的增加而增大C.与吃水大小无关D.与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13.已知某轮平均吃水为10.00m,漂心距中距离为-0.81m,两柱间长为140.0m,吃水差为0.86m,则该轮的尾吃水为()m。
A.B.C.D.14.某轮大量装载后其吃水差t=+0.8 m,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装载后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后B.装载后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前C.装载后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后D.装载后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前15.某轮船长100m,xf = -1.50m,dF=8.65m,dA=9.20m。
则其平均吃水为()m。
A.B.C.D.16.某轮装载后排水量Δ=12000t,xb=-1.35m,MTC=×200 kN·m /cm,经计算得纵向重量力矩:船中前为×158200 kN·m,船中后为×174000kN·m,则该轮出港时的吃水差为()m。
A.B.C.+D.+17.某轮船长Lbp=120m,根据预定达到的船舶排水量查取对应的平均吃水为dM=5.50m,漂心距船中距离为-3.85m,吃水差设定为尾倾0.60m,则装完货后船舶的首尾吃水各为()m。
A.,B.,C.,D.,18.某船配载后计算得排水量为6246t,重心距船中-0.83m,浮心距船中-0.26m,MTC=×,则该轮的吃水差为()m。
A.B.C.D.19.某轮平均吃水为7.00m,漂心在船中,吃水差t=-0.80m,则该轮()限制吃水7.50m的水道,其首尾吃水各为()。
A.能通过;dF =7.4m,dA=6.60mB.能通过;dF=6.60m,dA=7.40mC.不能通过;dF =7.8m,dA=7.00mD.不能通过;dF =7.0m,dA=7.80m20.某轮平均吃水为11.76m,漂心距中距离为2.26m,两柱间长为129.2m,吃水差为-1.89m,则该轮首吃水为()m。
A.B.C.D.21.某轮平均吃水为9.93m,漂心距中距离为1.63m,两柱间长为109.3m,吃水差为-2.19m,则该轮的尾吃水为()m。
A.B.C.D.22.某轮装载后排水量Δ=6943t,平均吃水dM =5.52m,船长Lbp=78m,xb=-0.48m,xf=0, MTC=×87kN·m/cm,经计算得纵向重量力矩:船中前为×65820kN·m,船中后为×71990kN·m,则该轮出港时的首尾吃水各为()m。
A.,B.,C.,D.,23.某轮大量装载后其吃水差t=0,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装载后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后B.装载后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前C.装载后船舶重心与正浮时的浮心共垂线D.装载后船舶重心正浮时的漂心共垂线24.船舶装载后的纵倾状态取决于()的相对位置。
A.装载后船舶重心和装载后船舶浮心B.装载后船舶重心和正浮时船舶浮心C.装载后船舶浮心与正浮时船舶漂心D.装载后船舶重心与正浮时船舶稳心25.船舶重心距船中距离xg随船舶排水量的增加而()。
A.增大B.减少C.不变D.以上均有可能第三节影响吹水差的因素及吃水差的调整1.为了减小尾倾,应将货物()移动。
A.自中后向船中B.自中后向漂心C.自中后向浮心D.自中后向重心2.为了减小船舶首倾,应在()之()加装少量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