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毒_PPT幻灯片
甲肝病毒对 食品的污染
1,病原体及其结构 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3,临床症状
4,预防措施
1.病原体及其结构
一,甲肝病毒的发现及其结构
1973年Feinsus, HAV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 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 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3,临床症状
• 甲肝病毒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 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 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 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 症状1、中国急性肝炎中甲肝的发病率占病毒性 肝炎的首位,约占40%~50%。
• 症状2、甲肝为自限性疾病,能完全治愈;无慢
甲肝病毒即甲型肝炎病毒(简称HAV),为甲型肝炎的病原 ,污染水源及水生贝类动物,可引起爆发流行。以损害肝脏为主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二,甲肝病毒病原体
HAV属于微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球形微粒,直径 27~32nm,无包膜,为单股RNA。其抵抗力强,低温科长 期保存,85摄氏度5min或98摄氏度1min可完全灭活。紫外 线照射1~5min,用甲醛溶液或氯处理,均可使其灭活。
力。
4,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甲肝患 者一旦确诊,都要进行隔 离,隔离期可遵循医嘱。 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定 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和早隔离。急性 病人治愈后,须继续观察 六个月。对病人的排泄物、 血液、餐具、物品、床单、 衣物的须进行严格消毒。
( 2)切 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用水、食
物等被粪便污染,并 定期对饮用水和生活 场所消毒;对餐饮业 人员要严格卫生制度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惯,对餐具进行严格 的消毒。 ( 3) 护易感人群
在甲型肝炎流行 期间,易感人群(婴、 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 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 炎减毒活疫苗。
性化。传染源是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主要通 过粪一口途径传播。
(注:黄疸: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 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的症状和体征。 )
症状3、甲肝潜伏期(平均30天)。感染HAV后,在潜 伏期最后10天的粪便中排出。
症状4、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成人 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
病的高峰期。
症状5、发病较急,83%左右的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 ℃-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 超过5天。
症状6、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 症状7、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 以发生重型肝炎。
症状8、重型肝炎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 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