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3分)
1、剂型
2、溶出度
3、软膏剂
4、胶囊剂
二、单选题(25分,每题1分)
1 酊剂属于哪一种剂型液体制剂()
A 溶液型
B 混悬液型
C 乳浊液型
D 胶体溶液型
2 药品GMP认证证书的有效期是()
A 三年
B 五年
C 四年
D 二年
3 半极性溶剂是()
A 水
B 甘油
C 乙醇
D 液状石蜡
4 具有起昙现象的表面活性剂为()
A 季铵盐类
B 聚山梨酯类
C 氯化物
D 磺酸化物
5 不能用作矫味剂的是()
A 甜味剂
B 芳香剂
C 泡腾剂D着色剂
6高分子溶液剂加入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A 盐析
B 高分子化合物分解
C 产生凝胶D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7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的是()
A 乳剂
B 混悬剂
C 糖浆剂
D 溶胶剂
8 W/O乳化剂()
A 一价肥皂B聚山梨酯类 C 脂肪酸山梨坦 D 阿拉伯胶
9关于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叙述错误的是()
A 先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剂溶解固体药物
B 溶解度小的药物先溶
C 附加剂最后加入D溶液剂一般应滤过
10 制备糖浆剂应注意()
A 可选用食用糖制备
B 应在酸性条件下制备
C 严格控制加热温度、时间
D 必须在洁净度10000级环境中制备
11 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混悬剂时,通常1份药物加入几份液体研磨()
A 0.2~0.4
B 0.3~0.5
C 0.4~0.6
D 0.6~1
12 装渗漉容器时,药粉容积一般不超过渗漉容器容积()
A 1/4
B 1/3
C 1/2 D2/3
13 主要以水为溶剂制备的浸出药剂是()
A 酒剂
B 酊剂
C 流浸膏剂D煎膏剂
14 有关注射用水叙述错误的是()
A 应为无色澄明溶液,不含热原
B 经过灭菌处理的纯化水
C 本品应采用带有无菌滤过装置的密闭系统收集,制备后12小时内使用
D采用80℃以上保温、65℃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下存放
15维生素C注射液中可应用的抗氧剂是()
A 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B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C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D 硫代硫酸钠或维生素
16 彻底破坏热源的温度是()
A 120℃、30分钟
B 250℃、30分钟
C 180℃、45分钟
D 100℃、60分钟17一般注射剂的pH值应为()
A 3~8
B 3~10
C 4~9
D 5~9
18注射剂灭菌后应立即检查()
A 热原
B pH值
C 澄明度D漏气
19 注射剂灭菌效果最可靠的方法()
A 热压灭菌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紫外线灭菌法
D 干热灭菌法
20 不必单独粉碎的药物是()
A 贵重药物
B 氧化性药物
C 性质相同的药物
D 还原性药物
21 可作为片剂崩解剂的辅料是()
A 滑石粉
B 淀粉糊
C 硬脂酸镁
D 羧甲基淀粉钠
22 片剂制备时制粒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生产效率
B 改善原辅料可压性
C 更加美观
D 增加片剂硬度
23 对湿热稳定的药物易采用()
A 干法制粒压片B湿法制粒压片 C 结晶压片 D 粉末直接压片
24 糖衣片包衣工艺流程正确的是()
A 片芯→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打光B片芯→糖衣层→隔离层→粉衣层→打光
C片芯→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打光D片芯→隔离层→糖衣层→粉衣层→打光
25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A 崩解时限
B 溶出度
C 含量D片重差异
三、多选题(18分,每小题1.5分,答错不得分)
1 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
A 矫味剂B着色剂 C 赋型剂 D 防腐剂E附加剂
2 增加混悬剂稳定性的方法()
A 加入助悬剂
B 加入润湿剂
C 加入絮凝剂
D 加入触变胶E减小混悬微粒半径
3 对表面活性剂叙述正确的是()
A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作为杀菌剂
B 表面活性剂都具有很大毒性
C 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抑菌剂溶解度
D 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抑菌剂抑菌能力
E 聚山梨酯类表面活性剂溶血作用最小
4 关于注射剂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如口服给药安全
B 注射剂均为澄明液体,必须热压灭菌
C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 适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
E 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
5 我国GMP把空气洁净度划分的等级包括()
A 100级
B 1000级
C 1万级
D 10万级
E 30万级
6 生产注射剂时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包括()
A 吸附热原
B 脱色
C 助滤
D 提高澄明度
E 增加药物稳定性
7除去热原的方法包括()
A 高温法
B 蒸馏法
C 活性炭吸附法
D 酸碱法
E 超滤法
8 粉碎方法包括()
A 水飞法
B 混合粉碎
C 湿法粉碎
D 干法粉碎
E 低温粉碎
9压片时造成黏冲的原因包括()
A 压力过大
B 颗粒含水量过多
C 冲头表面粗糙
D 颗粒吸湿E润滑剂使用不当
10 《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包括()
A 崩解法
B 转蓝法
C 桨法
D 循环法
E 小杯法
11 片剂稀释剂包括()
A 硬脂酸镁
B 乳糖
C 淀粉
D 甘露醇
E 糊精
12 片剂包衣的目的包括()
A 提高片剂生物利用度
B 增加药物稳定性
C 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D 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
E 改善片剂外观
四、简答题(25分)
1、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5分)
2、片剂制备过程中制粒的目的是什么?(5分)
3、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如何避免热原?(5分)
4、糖浆剂制备与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制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0分)
五、写出下列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10分)
维生素B2注射液
[处方] 维生素B2 2.575g 烟酰胺77.25g
乌拉坦38.625g 苯甲醇7.5ml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六、写出湿法制粒法制备片剂的工艺流程。

(10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3分)
1 剂型:药物经加工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2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3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4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三、多选题(18分,每小题1.5分,答错不得分)
四、简答题(25分)
1、简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5分)
答案:①加入增溶剂;②使用助溶剂;③应用潜溶剂;④改变部分化学结构:成盐或在结构中引入与溶剂有较强亲和力的基团。

2、片剂制备过程中制粒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案:制粒的目的是①增加物料流动性,改善可压性;②增大药物松密度,使空气逸出,减少片剂松裂;
③减少各成分分层,使片剂中物料含量准确;④避免粉尘飞扬、黏冲和挂膜现象。

3、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热原?(5分)
答案:注射剂生产过程中避免污染热原的措施包括:①避免溶剂污染热原;②避免原辅料污染热原;③避免所用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污染热原;④避免制备过程中污染热原。

4、糖浆剂制备与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制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0分)
答案:糖浆剂制备与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①霉败;②沉淀;③变色。

制备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①制备应在符合生产净化要求的环境中进行,所用容器、用具应进行洁净或灭菌处理,并及时灌装;②注意蔗糖质量,应选用无色、无异嗅符合药用标准的药用白糖。

③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并注意调节pH,以防蔗糖水解。

④糖浆剂应在30℃以下密闭储存。

五、写出下列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10分)
维生素B2注射液
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维生素B2 主药烟酰胺助溶剂
乌拉坦局麻剂苯甲醇防腐剂
注射用水溶剂
六、写出湿法制粒法制备片剂的工艺流程。

(10分)
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装→成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