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专题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 河床沉积;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枯水季节河床裸露; 风沙在此沉积。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 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 口,导致狭管效应)。
6.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C ) A.156 米 B.178 米 C.220 米 D.255 米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由图 可知,东西两侧最低处位于东侧,最高处位于西侧, 中间有 7 条等高线,其最大高差是(7+1)d,d 为等高 距,即最大高差小于 240 米,因此 C 项正确。
2.断层 (1)地垒成山(块状山) (2)地堑成谷 (三)地震和火山活动 1.地震:形成裂缝、造成山崩等。 2.火山活动:火山地貌(火山锥、火山口、熔岩 高原等)。
三、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例 3(2013 江苏)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 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 在甲地砾石 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 (1)~(2)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B )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解析】由图可知月牙泉位于古河道上,因此可 推测其成因是古河道残遗。
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D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
【解析】月牙泉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且该 地区一直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因此蒸发增强和雨水 补给减少不是主因;风沙沉积,古河道淤积也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不是导致近年来干涸的主因。
(2013 福建)右图为雅鲁藏布江 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 3~4 题。 3.该沙丘位于( D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三)沉积作用 1.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等。 2.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等。 3.冰川沉积地貌:中、东欧平原的波状丘陵、冰 碛湖等。 4.海水沉积地貌:沙滩、沙堤等。
四、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 4(2013 江苏)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典范。 图 1 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 2 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1)~(2)题。
(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B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由图中读出甲、乙、丙三地砾石堆积物 均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判断是由流水沉积作用所致。 (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属 于岩浆岩。
(一)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 1000 米, 气温下降 6℃。同一山地,阳坡的温度高于阴坡。盆 地不易散热及其污染空气的扩散,又容易引起冷空气 的滞留等。山脉冷空气迎风坡一侧,冷空气聚集气温 低、背风一侧气温偏高。 (2)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如我国 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 从山麓到山顶一般先增后减。 (3)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4)风:高大地形有阻挡削弱风力的作用;山谷垭 口可形成狭管效应,增强风力。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 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 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流向:水往低处流; (2)流速:地势起伏越大,流速越快; (3)水系形态与流域面积:山地:放射状水系;盆 地:向心状水系;山脊:分水岭;山谷:集水区;地 形决定流域面积。 (4)水能: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5)流程长短:山地紧逼海岸,河流流程短。 3.地形对生物的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变化。
【解析】甲处为峰林山顶,受侵蚀作用最强烈的 应为峰林区的谷地;乙处为砂岩谷地,是流水侵蚀的 结果;丙处岩层界面与坡面一致,且为背斜山、岩石 破碎、疏松、易整体下滑。
(一)板块运动 1.板块挤压 (1)大陆板块之间:褶皱山脉、高原 (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之间:岛弧、海岸山脉、 海沟 2. 板块张裂: 海岭、 裂谷(如东非裂谷带)、 大洋(大 西洋)、海(红海)。 (二)地质构造 1.褶皱 (1)内力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4.地形对工业的影响 有利: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建设; 不利:土地租金高不利,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不利建设;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5.地形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山区、寒冷的高原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 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山区商业 网点的密度小于平原。
(2013 江苏)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 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 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 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 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 1~2 题。
7. (2013 新课标Ⅱ)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 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 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 M 处发 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 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 C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解析】本题组较简单,从设问中的峰林可以判 断出此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 在西南地区,云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是典型地区,从 而不难选出 C 选项。
(2)图中( C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3.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1)地形高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水热条件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例:山地发 展立体农业。 (2)坡度:大于 25° 的陡坡不适宜发展耕作业,而应 该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等。 (3)山脉的走向:迎风坡和背风坡、阳坡和阴坡水 热条件不同。例: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 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发展粮食作 物等种植业。
4.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坡度缓,土层相对稳定, 土层深厚;陡坡,反之,土层浅薄贫瘠。 (二)地形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和类别:聚落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 活的场所。 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地形 地区 规模 分布特点 人口 特点 北方 平坦 一般较 多呈团聚型、 聚居的人 平原 广阔 大 棋盘式格局 口较多 地区 南方 地形 一般较 空间分布相 聚居的人 丘陵 复杂 小 对分散 口较少 山区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 2 中 a、 b、c、d 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 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 )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理小 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根据等高 线的弯曲可以判断 a 处为山谷,是集水区域,水源最 为充足。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
(1)图 2 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C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解析】可以在图中甲区域画一条剖面线,作出 剖面图可知与隔坡梯田最接近。
(2) 在 黄 土 高 原 缓 坡 上 修 筑 反 坡 梯 田 的 优 点 是 (A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反坡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表层肥沃 土壤的流失。
(2)地形的影响 地形 平原交通线路 布局 形态 受地形限制很少 网状分布
山区交通线路 沿山谷、河谷延伸 “之”字形
(3)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有利:平原地区,工程量小,技术难度小,造价低; 不利: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工程量大,造价高。 (4)对交通站点的影响 港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 及城市的合理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机场: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以保证排水,地质条 件良好,以保证地基稳定。 (5)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 低
(一)地势特征 1.哪里高哪里低; 2.海拔; 3.相对高度大小。 (二)地形类型和分布特征 1.地形类型和分布; 2.主要地形类型; 3.特殊地形。 (三)地质灾害特征 多发的地质灾害
二、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例 2(2013 北京)读下图,回答(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解析】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 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 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 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
4.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迎风坡沙丘坡缓,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 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山坡上升形成的 沙丘,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 C。
(2013 四川)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 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 30 米。读图回 答 5~6 题。
5.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 区位于( B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自然地 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是 关键,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条件好的地区,林木生长茂 盛,山谷地区水分条件最好,因此 B 正确。
总之,地形平坦开阔、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的规模较大、密度 较大。 (2)对城市的影响: 有利: 位于冲积扇(河谷、 平原), 地形平坦,利于建设;不利: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城市发展空间小;地形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 上失去了完整性,不利于各部分的联系。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 候、水文)、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 农业生产水平、科技)、生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