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外经贸大学期末考试《管理心理学》答案宁波电大网络教育
对外经贸大学期末考试《管理心理学》答案宁波电大网络教育
A.人 B.思维 C.情景 D.大脑
4.如果我们把社会知觉主要理解为对人的知觉,那么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基本上划分为对个人的知觉、角色知觉和( D )三种类型。
A.人格知觉 B.情境知觉 C.比较知觉 D.人际知觉(或人际关系知觉)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D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四个方面。
21.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 D )称为群体规范。
A.群体纪律B.心理倾向
C.行为准则D.群体情感
22.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它人保持一致,而且在( A )也改变原有观点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A.信仰上B.心理上
C.态度上D.认知上
23.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 D )。
A.马斯洛B.弗鲁姆C.洛克D.斯金纳
16.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影响员工满意感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 B )二大类。
A.情境因素B.激励因素
C.群体因素D.领导因素
17.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激励程度=期望值×( C )。
A.需要B.目标C.效价D.能力
18.挫折行为的表现特征主要有攻击、( C )和妥协三大类。
A.洛克B.弗鲁姆C.赫茨伯格D.斯金纳
62.领导者的素质包括(B )、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A.管理素质B.综合素质C.技术素质D.品质素质
6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D )
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组织心理D.病理心理
64.谈话法和问卷法应属于(C )
A.观察法B.测验法
A.强凝聚力积极诱导B.弱凝聚力积极诱导
C.弱凝聚力消极诱导D.强凝聚力消极诱导
74.管理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B )
A.心理关系B.行为关系
C.交往和联系D.竞争与合作
75.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关系是基础理论与( B )的关系。
A.研究方法 B.具体应用 C.应用模式 D.传统研究
51.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B )
A.韦伯B.法约尔
C.泰罗D.古利克
52.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总和,称之为( A )
A.个性B.精神
C.素质D.品德
53.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可以划分为( A )
A.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
A.生理状态B.现实状态
C.客观状态D.主观状态
13.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体的能力与( B )。
A.效价B.动机C.期望D.智力
14.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 D )出发对激励问题加以研究的理论。
A.本能B.生理C.情境D.需要
15.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A )提出的。
A.行为B.函数C.环境D.个人
35.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D)
A.“经济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
36.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内容的是(B)
A.兴趣B.气质C.爱好D.需要
37.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
A.群体领导者B.非正式领导者
C.正规领导者D.非正规领导
30.通过领导者个人的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对领导有效性进行研究的理论称为领导有效性的( C )理论。
A.能力B.气质C.品质D.人格
31.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创建的PM领导行为类型中,把以执行任务为主的领导类型简称为( A )。
A.W型B.F型C.P型D.M型
A.谈话法B.判断法
C.个案法D.分析法
8.我国学者一般从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B )和创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三种不同角度对人的能力结构进行分类研究。
A.潜在能力B.再造能力
C.学习能力D.操作能力
9.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它们依次是: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 D )。
A.分析B.研究
43.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 1)型管理方式又称为(C)
A.贫乏型管理B.俱乐部型管理
C.任务型管理D.中间道路型管理
44.属于领导者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的心理素质是(B)
A.善于转换角色B.较完善的人格
C.外松内紧的防卫心理D.富有使命感和同情心
45.最早的组织结构形式是(A)
A.直线式组织结构B.扁平式组织结构
A.双向B.交叉C.多向D.交互
27.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 C )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A.哈佛B.梅奥C.霍桑D.控制
28.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诺以群体内部成员间的( A )、排斥指标的测量结果为依据,绘制出群体成员人际关系分析图。
A.吸引B.合作C.冲突D.矛盾
29.一个真正有为的领导者应当同时具有正式领导者和( B )的功能。
56.在下列沟通通道中,通道丰富性得分最高的是( C )
A.电话B.备忘录
C.面对面的交谈D.广告、公告
57.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 D )
A.9.1型管理方式B.1.9型管理方式
C.1.1型管理方式D.9.9型管理方式
58.按照需要的对象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与(D )两大类。
B.对个人的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
C.人际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
D.对个人知觉、群体知觉、人际知觉
54.下列理论中,不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A )
A.挫折理论B.期望理论C.目理论D.强化理论55.“口服心不服”的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出于( C )
A.知觉的歪曲B.行为的歪曲
C.判断的歪曲D.情感的歪曲
C.美国D.德国
49.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中,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之为( D )
A.案例法B.观察法
C.测验法D.调查法
50.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 C )
A.“复杂人”假设理论B.“经济人”假设理论
C.“社会人”假设理论D.“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
A.生理需要B.发展需要C.成长需要D.精神需要
59.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目标理论和(B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D.强化理论
60.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A )归为人的低级需要。
A.社交需要B.发展需要C.优势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61.目标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 )提出的。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D.实属群众
71.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心理因素与(D )
A.文化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环境因素
72.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称为(B )
A.模仿B.从众C.暗示D.顺从
73.能最大程度提高群体生产率的是(A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管理包括二部分内容,它们是“人”与“(B )”
A.组织 B.物 C.文化 D.资金
2.心理学家勒温(Lewin)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又被称为( C )理论。
A.火 B.水 C.场 D.电
3.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因而简单地说,知觉是( D )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A.性格B.气质C.态度D.动机
68.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A )
A.天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B.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C.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D.生存需要与享受需要
69.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C)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70.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B)
A.需要与动机 B.能力结构
C.态度体系 D.人格特征
80.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 A )
A.行为方式 B.生活方式 C.学习方式 D.交往方式
C.涉及群体利益的归因偏差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4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挫折的行为表现的是(D)
A.攻击性行为B.退化性行为
C.妥协性行为D.主观性行为
41.根据成就需要理论,人的主要需要不包括(A)
A.安全需要B.成就需要
C.社会交往需要D.权力需要
42.正式沟通网络一般是(D)
A.间接的B.直接C.平行的D.垂直的
78.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知觉过程中会把若干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他们在对知觉对象的组合中,服从于( A )、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连续原则。
A.接近原则 B.情境原则 C.交替原则 D.对比原则
79.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观察者的( A );(2)观察者的兴趣和爱好;(3)观察者的个性特征;(4)观察者的过去经验;(5)观察者的知识结构。
(D)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38.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A)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39.有人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看成是好兆头,这是常见的归因偏差中的(D)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矩阵式组织结构D.职能式组织结构
46.组织变量由两类因素所组成,一个是结构变量,另一个是(A)
A.任务变量B.权力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