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经贸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题

对外经贸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哲学是()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科学之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3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 哲学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A 思维B 物质C 存在D 实践6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D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8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这种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9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10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 多元论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 朴素唯物论观点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C 求真务实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12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A 创立了唯物史观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4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不可知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5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16 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7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教条主义D 折衷主义18 《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是()A 相对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二元论的观点19 “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

”这一观点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0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D 二元论和诡辩论21 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A 发扬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本B 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C 高扬人的主体精神D 反对科学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22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种观点是()A 辩证法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A 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 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24 “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候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一观点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25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 理在事先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 万物皆备于我D 上帝创造世界26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 心外无物B 世界是意志的表象C 物是感觉的复合D 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产物27 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这一观点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8 “天命难违”的观点是()A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9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 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 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30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A 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B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导致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C 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D 唯心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31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这是()A 先验论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 经验论的观点32 “人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一观点()A 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B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 科学主义的观点33 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B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 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D 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34 主观唯心主义最终导致()A 唯我论B 个人中心主义C 唯意志论D 超人意识35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近代哲学具有的共同的特点()A 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脱离C 都是不可知论哲学D 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2 旧唯物主义的缺点()A 具有形而上学性B 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C 机械性D 唯心主义历史观3 任何哲学都是()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4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A 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B 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C 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D 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5 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A 世界是可知的B 世界是不可知的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6 一切包含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7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B 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C “理在事先”D 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8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 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理论核心B 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C 它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根本目的D 它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形态9 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 物是感觉的复合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经验是世界最终的构成要素D 心外无物10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D 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11 一切唯心主义是()A 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B 都是不可知论C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论路线D 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2 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 物是感觉的复合B 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屏障C 理在事先D 心外无物1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A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B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C 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D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4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有()A 反对科学和理性B 提倡非理性主义C 提倡以人为本D 把科学技术看作是当代人非人化的根源15 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A 一元论哲学B 决定论哲学C 坚持物质第一性D 能动的反映论16 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A 坚持意识第一性B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C 一元论哲学D 可知论哲学17 “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A 意识可以创造物质B 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C 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D 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18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A 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 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C 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D 把感觉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这是因为()A 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C 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D 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一切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 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B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C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D 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这是因为()A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2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A 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 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C 哲学用它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D 哲学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B 具体科学证实了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C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吸取和总结具体科学发展的新成果D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指导具体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24 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 不可知论B 形而上学性C 机械性D 唯心史观25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A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B 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C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 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26 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A 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B 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拥护和支持C 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和僵化D 主观与客观相背离27 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A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B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C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D 使社会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28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 吾心即是宇宙B 万物皆备于我C 心外无物D 物是观念的复合29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主的客观存在,当作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万物归于理B 理念生万物C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D 上帝造万物三、分析题1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2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飞跃的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