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摘要:如何科学选择符合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意义、选择难题、选择方法以及选择建议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

从理论上而言,在评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能力的强弱选取适宜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功能上的有机互补,建立一种稳定的、良好的作用机制,是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实施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46—04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其内涵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王经北,2010)。

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体现(冯之俊,2009),因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我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中,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煤炭主导型的能源结构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加之人口众多、能源技术落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面临的严峻挑战。

已有文献主要从节能减排(10hnston,2005;庄贵阳,2005)、实现途径(stern,2006;付允等,2008)以及市场价值(ipcc,2001;kawase,2006)三个方面探讨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思路,均认同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而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低碳技术创新行为的逻辑过程和理论导向,能够有效地规避实施风险,保障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形成和稳定提高。

因此,如何在明确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模式实施支持政策,就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意义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延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成为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

服务于工业文明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构建新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构建必须满足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必须依据我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特征,做到充分体现以企业为代表的低碳技术创新主体能动性,合理配置和使用低碳资源,正确处理低碳创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形成统筹发展的生态协调机制。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合理制度安排。

是低碳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与此同时,我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这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

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

重重困境表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挑战性。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硬”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也需要“软”的制度和政策保障,这种“软”保障就是低碳技术创新模式。

碳技术创新模式是指导和规范低碳技术创新行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能够最大程度地规避实施风险,确保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形成和稳定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存在的难题首先,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不明、类型不清是在进行具体的模式选择时面临的首要难题。

低碳技术创新与一般技术或制度创新在背景、内涵及方法上具有显著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低碳技术的特点上,正是由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创新收益未知性和溢出性使得低碳自主创新系统必然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和处于更加多变的环境条件之下,从这个意义而言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一般的技术创新模式必然具有较大的差异。

然而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现阶段却仍然处于混沌状态。

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认识。

关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类型,国外的主流观点是进行“突破式创新”,认为传统能源技术具有严重缺陷,无助于稳定全球气候,因此要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主体对能源生产技术进行突破性的转变。

虽然这一观点也能在国内找到立论依据,但官方却更加肯定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原始创新的“渐进式创新”模式。

此外还有强度更为剧烈的“根本性创新”模式以及非常缓和的“自由式创新”模式。

究竟如何划分,还需依据我国国情进一步探讨。

其次,我国显著的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使得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更加困难和复杂。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还需要根据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特征加以选择。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要与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相适应,表现为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基于已有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能力的实际任意选择,这样不但不会进一步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阻碍效果。

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每年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呈现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显著的区域创新结构差异决定了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这必然加大模式选择的难度。

再次,如何科学评价我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是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难题。

从理论上而言,在评价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能力的强弱选取适宜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然而,难点恰恰在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复杂性。

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也是一种区域创新系统,按照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其系统构成包括低碳技术创新主体性要素、低碳技术创新资源性要素和低碳技术创新环境性要素。

低碳技术创新主体性要素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企业、政府、科研院所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等,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低碳技术创新资源性要素是创新活动的资源基础,包括从产生创新成果到将其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使用的一切资源;低碳技术创新环境性要素是创新活动产生的背景与保障,制度环境是其中的核心。

因此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只要包括低碳技术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低碳技术创新资源供给能力和低碳技术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具体指标的选择关系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性,是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难题。

三、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类型与选择方法针对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存在的难题,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类型及选择方法。

1.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及类型。

由于研究背景和视角的不同,国外学者关于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大差异。

主流观点是进行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主体的突破性创新,新的能源技术是对能源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而传统能源技术具有严重缺陷,无助于稳定全球气候(tushmall &aanderson,1986;hoffert,2002),甚至更激进地将低碳技术看作是一种技术范式的转变,是要对传统能源技术以及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一种根本性的改变(berkhout,2006)。

这种观点认为传统的碳基技术使得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形成了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来自于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技术锁定(arthur,1989):采用老技术的递增收益导致了锁定,从而阻碍了新的能源技术替代优势的形成,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同样面临递增收益导致的技术系统锁定的问题。

路径依赖的另一方面是制度锁定,制度可以理解为规范人类行为的所有约束变量,这包括正式的约束如法律、经济规则与合同,以及非正式约束如社会习俗与行为规范。

相比而言,较为缓和的观点是进行渐进性创新,即对现有技术的非质变性的改革与改进,是基于现存市场上主流顾客的需要而进行的线性、连续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现有技术经济系统中某些技术如节能技术就已经可以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了,“只要进一步拓展现有技术的应用,人类在21世纪上半叶将可以解决碳排放和气候问题”(pacala &socolow,2004)。

从学术逻辑上看,国内关于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与国外具有相似之处,也提出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自主创新模式,其追随者(胡鞍钢,2008;王海芹等,2009)认为中国需要实现一个传统的发展路径向一个创新性的发展路径转变,他们的立论基础与国外突破性模式或技术范式转变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不谋而合的。

与国外有所不同的是,除上述两种模式外,我国学者根据中国技术创新的特殊环境和实际水平,提出了第三种模式,即自主创新模式,包括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三种类型,从内容属性上来看,这种模式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综合。

自主创新模式被国内多数学者所接受(党文娟等,2008;宋德勇,2009),他们认为中国的技术创新将经历对前沿技术的引进、模仿阶段及自主创新阶段,促进技术进步应注重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自主创新的概念与区域创新系统有很大的关联性(江蕾等,2010),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依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必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途径。

低碳自主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必须依赖自主创新,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也是一种自主创新模式,也可分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三种类型,只不过在内容和性质上有所不同,这三种类型的作用对象是具体的低碳技术,而自主创新模式的对象是一个一般性概念,可以是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所有技术,可见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自主创新模式的具体化表象。

2.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法。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包括低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低碳技术集成创新和低碳技术原始创新三种模式,具体哪种模式最为适宜,还需要根据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特征加以选择。

低碳技术创新模式要与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相适应,表现为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基于已有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能力的实际任意选择,这样不但不会进一步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阻碍效果。

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是以增强低碳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为目标,充分发挥低碳技术创新行为组织(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中介和政府)的自主创新积极性,高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将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