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_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收稿日期:2009-08-04作者简介:黄栋(1972-),男,安徽人,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政策、低碳经济、低碳城市。

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黄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of Low CarbonHuang Do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key means to realize low carbon economy.The feature of low carbon innovation is radical in -novation which including gradual innovation as ernments'polic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low carbon innov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At last,the paper provides some key points of policy of low carbon innovation in China.Key words:low carbon economy;technology innovation;government policy摘要: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

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

政府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突破性创新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1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使得低碳经济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 -my )最先由英国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内外学者基本取得了一个共识,就是“通过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途径”[2]。

斯特恩也指出技术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一个关键[3]。

我国政府亦非常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作用,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要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等。

因此,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

如果低碳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商业化与产业化,那么低碳技术在影响经济发展模式和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激励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的转变。

2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低碳技术是一个相对较为宽泛的概念。

低碳技术以零排放或者较低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为主体,还包括提高能效(Energy Ef -ficiency)的碳排放减少技术以及碳捕获与存储技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根据传统的创新理论,按照创新的强度,可以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指对现有技术的非质变性的改革与改进,是基于现存市场上主流顾客的需要而进行的线性、连续的过程。

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是相对于渐进性创新来说的,Tushman 和Anderson将突破性创新定义为:含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旧的技术不论是在规模的增长、效率或设计上都无法与突破性创新带来的新技术竞争[4];Kaplan 认为,突破性创新使旧的技术过时,并引致出现或改变整个产业或市场[5]。

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国外学者主流的观点是,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主体的低碳技术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技术而言,是一种突破性创新。

如Hoffert等人就认为“新的能源技术是对能源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而现有的技术(传统能源技术)“具有严重缺陷,无助于稳定全球气候”[6]。

更激进一些的观点是将低碳技术看作是一种技术范式的转变,是要对传统能源技术以及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传统的碳基技术使得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形成了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来自于建立在传统能源技术之上的技术锁定:依据Arthur的理论,采用老技术的递增收益导致了锁定(Lock-in),从而阻碍了新的能源技术替代优势的形成。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同样面临递增收益导致的技术系统锁定的问题。

路径依赖的另一方面是制度锁定。

制度可以理解为规范人类行为的所有约束变量。

这包括正式的约束,如法律、经济规则与合同;以及非正式约束,如社会习俗与行为规范[7]。

低碳技术创新就是一个通过技术范式的转变来实现对原有技术经济系统进行解锁的过程。

正如Berkhout所指出的,“真正的革命性创新(低碳技术)起于毫末,但最终将通过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共同进化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系统”[8]。

当然,并不是每个学者都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一些学者就认为,现有技术经济系统中某些技术如节能技术就已经可以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了,譬如Pacala和Socolow(2004)提出“只要进一步拓展现有技术的应用,人类在21世纪上半叶将可以解决碳排放和气候问题。

”[9]国内学者的研究虽然表述不同,但是从学术逻辑上看,基本上认同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属于突破性创新,是对基于传统能源技术的范式的转变的观点。

如胡鞍钢提出用“绿猫”模式来取代“黑猫”模式[10]。

王海芹等在研究中国的低碳经济时指出,中国需要实现一个传统的发展路径向一个创新性的发展路径转变。

他们的立论基础与技术范式转变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不谋而合的[11]。

本文倾向于将低碳技术创新看作是包含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还是节能、CCS技术,都有一个学习效应随着产业扩大而逐渐发挥作用的过程,学习效应的发挥就意味着渐进性创新的形成。

但是,必须看到,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生产与使用而言,低碳技术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它对于能源的生产与应用以及相应的技术经济系统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以并网的风力发电为例,要使得风能真正成为整个国家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在风机、叶片等的设计与制造方面不断改进,同时还需要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改造,如应用智能电网(Smart Grid)技术,甚至需要消费者调整消费行为(如自愿购买绿色电力),从电力需求侧提供支持。

因此,这是一个既有渐进性创新,又有突破性创新的过程,而突破性创新是其本质特征,其创新过程体现了技术范式的变迁。

3发达国家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践与政策启示欧美等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政策对于推进新能源技术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自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以来,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措施都很好地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如2005年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碳减排技术的开发战略》、2007年的新《能源白皮书》等,同时英国建设碳排放交易机制(ETS)、成立“碳基金”、建立英国能源研究中心、能源技术研究所等措施也都极大地促进了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商业化发展。

美国和日本低碳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本国政府各项政策的推动。

美国着手发展低碳经济较欧洲来说晚一些,但其发展却异常迅速。

2006年,美国政府发布《气候变化技术项目(CCTP)战略计划》,计划内容大力支持包括节能、减排、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等低碳技术在内的各种前沿科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2007年提出“10年20%计划”(就是十年减少百分之二十的汽油消耗)等。

2007年7月,由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这一法案如果通过,对建立低碳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体系,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以及低碳经济的建设都将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日本,政府于2007年制定了《COOL EARTH能源革新技术计划》,以巨资预算推动全新炼铁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提高发电效率等节能与新能源技术,2008年,政府又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如二氧化碳回收储存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普及等,以支持低碳社会的建设。

总结目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践,主要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1)政策非常重要。

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政策的激励与支持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更是将以低碳产业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视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

毫无疑问,政府政策对于新能源这样的“幼稚产业”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Hoffert等人指出,只要政策适当,那么新的能源技术将很快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12]。

同时学者们也强调,政策工具设计过于复杂以及朝令夕改都是不可取的,政策应该明晰并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13]。

(2)综合运用了两种类型政策。

推进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政策。

一个是采取措施来降低创新成本的政策———技术推动政策。

技术推动政策目的在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的研发,企业投资研发的税收抵免,提高知识交流的能力,支持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投资示范项目等。

还有一个是采取措施提高创新收益的政策———需求拉动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成功后的收益来激励企业投入创新。

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抵免和新技术的消费抵免,政府采购,技术授权,管制标准等。

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都综合运用了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这两种政策。

(3)政策与技术的生命周期相配合。

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政策的选择也有所区别。

低碳技术创新的发展是具有周期性特征的,低碳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R&D、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三个阶段。

政府根据这三个不同阶段来提供相应的激励政策。

在R&D阶段,政府的激励政策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政府出台鼓励研发的激励政策,通过资金支持、提供技术平台等,以鼓励社会研发力量如研究院、高校、企业等参与技术的研发,某些前期投资大、研发周期长的大型研究项目需要政府直接投资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