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设计方案比选1.1 设计资料青岛高新区科技大道桥:规划河道宽度76m,河底标高-0.05m,设计洪水水位高程2.45m,河岸标高3.5m;设计洪水频率1/100,桥下不通航,不需考虑流冰;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60km/h,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地震烈度为6度。
1.2 方案编制初步确定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钢筋混凝土拱桥、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三种桥梁形式。
(1)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图1-1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尺寸单位:cm)孔径布置:26m+26m+26m,桥长78米,桥宽2×12m(分离式)。
桥面设有1.5%的横坡,不设纵坡,每跨之间留有4cm的伸缩缝。
结构构造:全桥采用等跨等截面预应力T形梁,主梁间距2.4m。
预制T梁宽1.8m,现浇湿接缝0.6m,每跨共设10片T梁,全桥共计30片T梁。
下部构造:桥墩均采用双柱式桥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
施工方法:主梁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
(2)钢筋混凝土拱桥图1-2 钢筋混凝土拱桥(尺寸单位:cm)孔径布置:采用单跨钢筋混凝土拱桥,跨长78m。
结构构造:桥面行车道宽15m,两边各设1.5m的人行道,拱圈采用单箱多室闭合箱。
下部构造:桥台为重力式U形桥台。
(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图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尺寸单位:cm)孔跨布置:24m+30m+24m,桥长78m,桥面宽18m(整体式),设有2m的中间带,桥面设有1.5%的横坡,其中中间标高高于外侧标高。
主梁结构:上部结构为等截面板式梁。
下部结构:上、下行桥的桥墩基础是连成整体的,全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摩擦桩,桥墩为圆端型形实体墩。
施工方案:全桥采用悬臂节段浇筑施工法。
1.3 方案比选表1-1 方案比选表选择第一方案经济上比第二方案好;另外第一方案工期较短,施工难度较小;在使用性与适用性方面均较好。
所以选择第一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第二章上部结构设计2.1 上部结构尺寸拟定2.1.1 设计资料(1)桥梁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26m(墩中心距离)主梁全长:25.96m计算跨径:25m桥面净空:2×(0.25+1+2.5+3.5+2+0.75+0.5)+2.0=26m(分离式)其中:人行栏杆0.25m;人行道1.0m;右路肩2.5m;行车道7m;左路肩0.75m;防撞栏0.5m;中间带2.0m。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0kN/m²,每侧人行栏,防撞栏重力的作用力分别为1.52KN/m和4.99KN/m。
(3)材料规格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主梁采用C50,墩柱、台帽采用C30混凝土,系梁、承台及灌注桩采用C30预应力钢绞线采用φj15.20(7φ5.0)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105Mpa,普通钢筋主要采用HRB335和R235 (4)设计依据①《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4②《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4③《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人民交通出版社④《桥梁工程》,姜福香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基本计算数据(见表2-1)注:考虑混凝土强度达到C45时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
ck 和tk分别表示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标准强度,则ckf '=29.6Mpa , tkf '=2。
51Mpa 。
2.1.2 横截面布置 (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对于跨径较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当吊装重量不受限制时,适当增加主梁的间距,加大翼缘宽度,可以提高截面效率指标ρ,比较经济合理。
翼板的宽度为2400mm ,由于宽度较大,为了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预制T 梁宽1.8m ,现浇湿接缝0.6m 。
净—2×12m 的桥形选用十片主梁,上下行车道各五片主梁。
(2)主梁跨中主要尺寸拟定 1)主梁高度对于常用的等截面简支梁,其高跨比的取值范围在1/15-1/25,对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一般可取1/16-1/18左右。
当桥梁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增大梁高往往是较经济的方案,因为加高腹板使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而节省预应力筋数量较多。
本设计采用1800mm的主梁高度比较合适。
2)主梁截面细部尺寸图2-1 结构尺寸图(尺寸单位:cm)T形梁翼板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桥面板承受车轮局部荷载的要求,还应考虑能否满足主梁受弯时上翼板受压的强度要求。
本设计预制T梁的翼板厚度取用150mm,在于腹板相连处的翼板厚度不应小于梁高的1/10,该处翼板根部加厚到250mm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T形截面梁的腹板厚度规定不小于160mm,同时从腹板本身的稳定条件出发,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15。
本设计腹板厚度取200mm。
马蹄尺寸基本由布置预应力钢束的需要确定的,设计实践表明,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和运营中马蹄部分出现纵向裂缝,其面积不宜小于截面总面积的10%—20%。
马蹄宽度约为肋宽的2-4倍,马蹄全宽部分的高度加1/2斜坡区高度约为梁高的0.15-0.2倍。
本设计考虑到主梁需要配置较多的钢束,将钢束按二层布置,一层最多排两束,同时还根据《公预规》对钢束净距及预留管道的构造要求,初拟马蹄宽度为550mm,高度为250m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作三角形过渡,高度为150mm,以减少局部应力。
按照以上拟订的外形尺寸就可以绘出预制梁的跨中截面图。
图2-2 跨中截面尺寸图(尺寸单位:cm)(3)计算截面几何特征将主梁截面划分成五个规则图形的小单元,截面几何特征列表计算见下表。
跨中:全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16.625.8837549353.9===∑∑ii s A S y (cm );预制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36.685.79379.542603===∑∑i i sA S y (cm)。
支点:全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92.6928.131********.2===∑∑ii s A S y (cm );预制截面形心至上缘距离:50.7428.122632.913656===∑∑ii sA S y (cm)。
(4)检查截面效率指标ρ(希望ρ在0.5以上)上核心距:)(33.34)16.62180(5.883735756381.x cm y A I k s =-⨯=∑∑=下核心距:)(09.6516.625.883735756381.x cm y A I k s =⨯=∑∑=截面效率指标:5.055.018009.6533.34>=+=+=h k k x s ρ 上述计算表明,初拟的主梁跨中截面是合理的。
2.1.3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本设计主梁采用等高形式,横截面的T 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
粱端部区段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在距梁端1250mm 范围内将腹板加厚到与马蹄同宽。
马蹄部分为配合钢束弯起而从四分点附近开始向支点逐渐抬高,在马蹄抬高的同时腹板宽度亦开始变化。
2.1.4 横隔梁的布置由于主梁很长,为了减小跨中弯矩的影响,全梁共设了五道横隔梁,分别布置在跨中截面、两个四分点及支点处,其间距为6.25m 。
端横隔梁的高度与主梁同高,厚度为上部260mm ,下部240mm ;中横隔梁高度为1450mm ,厚度为上部180mm ,下部160mm 。
2.2 桥面铺装桥面为6cm 混凝土铺装层(两边最薄处为8cm ,按1.5%的坡度过渡到跨中),重度25kN/m ³;4cm 沥青铺装层,重度23kN/m ³。
2.3 主梁内力计算根据上述梁跨结构纵,横截面的布置,并通过可变作用下的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可分别求得主梁控制截面(一般取跨中、四分点和支点截面)的恒载和最大活载内力,然后在进行主梁内力组合。
2.3.1 恒载内力计算 (1)恒载集度ⅰ)预制梁自重(一期恒载):①跨中截面段主梁的自重(长6.25米)G(1)=0.79375×25×6.25=124.02(kN)②马蹄抬高与腹板变宽段梁的自重(长5米)G(2)=(0.79375+1.2263)×5×25/2=126.25(kN)③支点段梁的自重(长1.73米)G(3)= 1.2263×25×1.73=52.73(kN)④边主梁的横隔梁中横隔梁体积:0.17×(1.4×0.8-0.5×(0.8×0.1+0.175×0.15))=0.1814(m ³)端横隔梁体积:0.25×(1.65×0.625-0.5×0.078×0.625)=0.2517(m ³)故半跨内横隔梁重力为:G(4) =(1.5×0.1814+1.0×0.2517)×25=13.10(kN)⑤中主梁的横隔梁中横隔梁体积:0.1814×2=0.3628(m ³)端横隔梁体积:0.2517×2=0.5034(m ³)故半跨内横隔梁重力为:G(5) =(1.5×0.3628+1.0×0.5034)×25=26.19(kN)⑥预制梁恒载集度:边梁:g1=(124.02+126.25+52.73+13.10)/12.98=24.35(kN/m) 中梁:g2=(124.02+126.25+52.73+26.19)/12.98=25.36(kN/m) ⅱ)二期恒载①现浇T梁翼板集度g(6)=0.15×0.6×25=2.25(kN/m)②边梁现浇部分横隔梁一片中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0.17×0.3×1.4=0.0714m³一片端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0.25×0.3×1.65=0.12375m³故g(7)=(3×0.0714+2×0.12375)×25/25=0.46(kN/m)③铺装8cm混凝土铺装:0.08×12×25+0.5×12×0.09×25=37.5(kN/m) 4cm沥青铺装:0.04×(6²+0.09²)½×23=5.52(kN/m)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五片主梁,则:g(8)=(37.5+5.52)/5=8.60(kN/m)④栏杆一侧人行栏:1.52kN/m 一侧防撞栏:4.99kN/m 若将人行栏、防撞栏均摊给五片主梁,则: g(9)=(1.52+4.99)/5=1.302(kN/m) ⑤二期恒载集度边梁:g3=2.25+0.46+8.6+1.302=12.612(kN/m ) 中梁:g4=2.25+0.92+8.6+1.302=13.072(kN/m) (2)恒载内力如下图所示,设x 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的距离,并令/x l α= 主梁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112M l gααα=(-)lg)21(21Z α-=Q恒载内力计算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