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宁夏隆德县张程乡张程村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回族人口占总全村总人口的100%。
以典型回族文化为主的穆斯林文化和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地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该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受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传统观念束缚等诸多因素制约,该村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扭转,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师资源相对缺乏,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加之近几年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张程乡张程村基础教育进一步更好更快发展的进程和质量。
为此,对该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调查和关注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
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宁夏隆德县张程中学、张程乡中心小学的 20 名教师、100名学生、32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
三、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一)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隆德县张程乡位于隆德县西北部,相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82平方公里,由原来的桃园乡和张程乡合并而成。
村组合并后共辖8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
张程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共有人口462户,1987人,其中回族人口198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0%。
全村现有适龄儿童207人,其中适龄女童100人。
(二)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张程乡举全乡之力,攻“两基”之坚,分别于1999年通过“普初”验收,2005年通过“两基”验收,2008年通过“教育强乡”验收,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张程乡义务教育发展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目前,该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共有1461人,其中,小学生1077人,初中生384人。
7—12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其中女童入学率为100 %;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生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和0.2%;小学、初中毕业率分别为100%和100%;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
四、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张程乡张程村地处典型黄坡丘陵地带,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生活环境艰苦,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张程乡是隆德县最为偏远、落后的一个回民乡(全县共有2个回民乡)。
长期以来,回民聚居区特有的较为狭隘的四种观念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一是早婚早育,16-18周岁少龄青年及早结婚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重男轻女,直接导致在校学生特别是在外就读的高中以上学校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三是急功近利,面对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许多学生家长只顾眼前利益,通过读书深造来谋求出路、改变命运、改变现状的观念得不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因此,许多老百姓更多更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及早外出务工挣钱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四是受传统文化制约,张程村许多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个别家长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对读书的价值认识不清,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家长只是寄希望于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体力劳动者,让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之后辍学回家继承祖业。
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严重地影响着当地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流动比较频繁。
同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一样,隆德县张程乡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有好几个村级小学存在一个老师担任多个班级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情况。
教师数量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实原因。
当地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环境恶劣,教师的待遇低,很多外地教师不愿意到当地去从事教育工作;二是历史原因。
作为农村教师,其家大多安置在农村,所以,许多农村教师喜欢工作于离家较近的乡镇工作,而张程乡过去教育发展落后,当地教师资源匮乏,教师补充存在较大困难;三是缺编问题突显。
在人口管理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漏报、虚报、瞒报现象尤为突出,实际学生人数同预测及统计人数往往存在较大偏差,直接导致教师编制数同教师需求数的不同。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进教师难,留教师更难”成为张程乡包括张程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也正因为此,教师流动相对频繁成为张程乡包括张程村教师队伍管理的一大特点。
近几年,张程乡包括张程村的教师补充主要依赖“特岗教师”,而这些特岗教师大多来自其它地区,他们有走心没守心,工作积极性、自觉性欠缺,从教师层面更进一步地影响着当地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张程中学目前有教职工人,其中男教师人,女教师人,回族教师人,本乡籍教师人,大学本科学历教师人,大学专科学历教师人,大学专科以下学历教师人,50岁以上教师人,40—50岁教师人,30--40岁教师人,30岁以下教师人。
学校师生比为。
张程乡张程小学目前有教职工人,其中男教师人,女教师人,回族教师人,本乡籍教师人,大学本科学历教师人,大学专科学历教师人,大学专科以下学历教师人,50岁以上教师人,40—50岁教师人,30--40岁教师人,30岁以下年龄教师人。
学校师生比为。
(三)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作为隆德县仅有两个回民聚居乡之一的张程乡,其教育发展既有相同于全国、全区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共性问题,如地广人稀,地方差异,观念滞后,重视程度不够等等,同时也有自身较为特殊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居住分散,地域观念、故乡情结过于浓厚,故土难离成为他们的共识,另外,隆德县回族聚居乡相对较少,以致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方面,“汉硬回软”现象尤为突出,黑户人口有时同统计人口相差甚远,一家有四到八个或更多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直接导致政府层面对教育投入不足,校舍改造力度不大,教师配备不足,教育资源配置欠缺,更重要地是直接导致农村家庭供给子女上学存在更大困难,家庭教育支付能力欠缺,从而导致更大层面的教育投入的整体不足。
特别是学前教育,张程村目前有3-5周岁学前幼儿人,还没有建设独立的幼儿园,由于校舍紧缺,学校附设学前班个,根本无法满足名幼儿的就读需求。
学前教育的滞后发展,直接影响其它阶段教育健康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同自治区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建设标准配备标准相对照,目前,张程小学在校舍建设方面,短缺校园用地4483平方米,短缺校舍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其中:生活服务用房1155平方米;篮球场1个。
在附属设施方面,短缺课桌凳500单人套,教学仪器设备1套,音体美器材1套,计算机75台,“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132套,图书3480册,学生用床50张,餐桌椅420张,厨房设备1套,速印机1台,一体机1台。
同全县农村其它乡镇中心小学相比,张程小学在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图书、生均信息化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五)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相对不足。
也正因为张程乡张程村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从而直接导致当地技能型、实用型紧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为不利地影响。
据统计,张程乡张程村现有劳动力人,这人中,高中以上学历的有人,初中学历的有人,初中以下学历的有人,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 %。
五、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转变教育观念俗语道: “观念上的贫穷比经济上的贫穷更为可怕。
”民族地区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没有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要进一步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首先必须加大力度,努力转变民族地区老百姓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
一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婚姻法》的宣传力度,使家长意识到让学生辍学是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规的执法力度,凡是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决不手软。
二要对品学兼优、有志向的学生( 尤其是女生) 给予资金上的奖励,在就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让这些学生回到当地,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当地树立正面的学习典型。
三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风民情,开展各种先进的文化娱乐活动,传递资讯,开拓人们的视野,广泛普及“教育改变贫穷,读书改变落后,教育振兴民族”的教育理念,树立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新的教育观念。
(二)健全基础教育的制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特别是在当地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工作下,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随着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方面仍需加强。
一是上级政府应考虑民族地区财政的实际困难,采用政策倾斜,尽快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
二是大力加强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力度。
加大在职师资培训是解决目前民族地区师资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并且这种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这种培训工作不再局限于补学历的过程,而是确实提高教师的质量、水平。
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树立素质意识,是当前民族地区师资队伍面临的紧迫任务。
如加大对口支援,积极组织民族地区与周边教育比较发达地区搞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及师资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是尽快完善教育法规,进一步明确教育法的执法主体,加强教育法的执法力度。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师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在职人员的计算机证书和普通话证书要取得相应等级,要制定教师考核办法,全面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以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同时,将教师的进修、提高学历与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挂钩,促使教师自觉参加自考、函授学习,进一步提高和更新知识,达到合格的学历要求。
二是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引进急需的教师,认真探索捆绑式集团化办学思路,加强民族地区学校同县城龙头学校的联系,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对口支援,可以免费培训管理人员、教师,可以派人支教、带入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促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
三是提高教师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经济待遇。
上级部门诮更多地考虑和关心教师,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好教师的待遇,如医疗、住房等问题。
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和奖励,以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校长。
学校领导应善于关心第一线教师的疾苦,多与他们沟通,尽可能满足教师提出的合理要求,协调好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
(四)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机遇,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从校舍建设、教学设施配套、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配置等各个方面入手,加大投资,切实改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硬件面貌。
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及早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搭建良好阶梯和平台。
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协调,尽快在张程乡张程村建设1所独立幼儿园,建园规模达到班,满足名幼儿就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