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数函数的性质

对数函数的性质

思考题: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总结:比较两个对数式的大小,若底数相同,直接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若底数和真数都不同,借助中间量作为桥梁,通过比较中间量与这两个对数式的大小来比较对数式的大小。通常引入中间变量1或0。
三.课堂练习
P120 # 1.2 (简要讲解)
四.课堂小结
1.正确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附件2: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对数函数的性质
姓名
沈继勇
工作单位
彭阳职中
学科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
中等职业教育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是学习函数的基础,特别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思想的基础。
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综合素质中等,数学素质中等偏下,部分学生数学素质较差。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多,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无策
对数函数图象也分a>1和0<a<1两类。现在我们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并对照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分析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请同学们先观察这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提问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通过观察图象的特征,归结如下
性质(1)定义域是(0,+∞);
值域是R
(2)图象都经过(1,0)点(2)过定点(1,0),
3.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在新课开始前,我们先复习一些有关知识。指数式和对数式的等价关系是什么?
生:。
师:各个字母的取值范围呢?
生:a>0且a≠1;N>0;x∈R。
师:什么是指数函数?
生:函数(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师: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
即x=1时,y=0
(3)当a>1时,图象上升;
当0<a<1时,图象下降(3)当a>1时,为增函0,1)内图象在x轴的下方,在(0,+∞)内图象在x轴的上方;
当0<a<1时,图象正相反(4)当a>1时,若0<x<1,则y<0,若x>1,则y>0;
当0<a<1时,若0<x<1,则y>0,若x>1,则y<0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
1.会根据对数函数的图像,画出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图像,并研究他们的有关性质
2.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会进行同底数的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
五、重点、难点
1.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
生:定义域是R,值域
师:对数函数的概念?
生:一般地,函数,(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定义域是(0,+∞)
二.新课讲授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师:画函数都有哪些步骤呢?
生:列表、描点、连线。
师:对。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基本初等函数时,都是采用描点法画出其函数图象,在画图时,首先要列出x、y的对应值表,然后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利用多媒体演示解题过程)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能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题型:
1.求定义域;
2.比较两个对数式的大小关系。
注意:
1.类比记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2.看见函数式想图象,结合图象记性质。
五.布置作业
1.P120 #2;
2.P121 # 3
七、教学评价(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三)先讲后练,讲练结合,知识落实比较到位,学生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理念。
(四)师生双边活动比较到位,本节课教师始终体现其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思考—练习—总结,有利于知识的落实,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数学思想方法应用得当,本节课应用了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的灵魂,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
(六)例题代表性强,解法简洁,方法总结到位,有利于知识的落实。
本节课缺点:
(一)对学生练习的点评不到位,板书可以再整洁一些。
(二)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理解还不到位。
本节课的优点:
(一)引课直入主题,抓住本节课的重点,讲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和应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课堂节奏把握较好,教师娓娓道来,语速适中,教学效果好,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主要有两个应用:第一,恒过定点(1,0),第二,函数的单调性。这节课抓住了对数函数这两个性质,知识的落实效果好。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
师:求函数的定义域要注意那些问题?
生:(1)分母不能为0;(2)偶次根号下,被开方数非负;(3)0的0次幂没有意
义。
师:还有没有其他限制?
生:对数的真数大于0。
师:好,我们现在来看这题,其实是考查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与底数无关,只要满足
真数大于0就可以了。(利用多媒体演示解题过程)
生:因为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又因为1.8<2.7,所以
师:对。(3)题中的底数和(1)、(2)题有什么不同呢?
生:底数不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师:这时候能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呢?
生:a>1和0<a<1两种情况讨论。
(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上述方法仍是采用“函数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当两个对数式的底数相同时,我们构造对数函数.对于a>1的对数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对于0<a<1的对数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只要比较真数的大小,即可得到函数值的大小。
师:我们知道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观察对数函数和的图象,我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提问并总结
对数函数的其他性质:
1.对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2.对数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例1: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2)
(3)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组数中两个数的特征,想一想应如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