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 方式,就古代诗歌 而言, 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 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 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 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 以“小山”借指眉妆, 以“金”借指额黄, 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 反衬闺 中女子之孤独。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 晨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光影闪动,那睡眠中的女子微微睁开眼,那乌黑的 头发好像从雪一样细腻洁白的香腮上滑过, 她懒懒地起来画一画娥眉, 慢吞吞地 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对着镜子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再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 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收在《花间集》的共十四首,这是其第一首。
本词写一 个独处闺中的妇女, 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 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 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 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 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 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 出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 娇慵的女性面貌, 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 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 的时间过程。
这第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 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 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 雪白香艳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 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 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 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 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 动中, 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 人面如花; 自怜: 盛年独处。
此“花” 当为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面并提可知。
前后镜对照,脑后发 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交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
最后二句 写梳妆后穿着衣服, 不写其动作, 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 双双的鹧鸪鸟。
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 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难堪!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作者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 选取最具有特 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去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 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和榻。
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 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 两句合看, 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 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
其次是表情隐蔽,作者只是对人物动 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 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 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 地。
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
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 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