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酒生产环节的危害分析

白酒生产环节的危害分析

通过检选筛除

葡萄清洗
生物性危害:微生物残留
由ssop控制

物理性危害:沙土
由ssop控制

原水
生物性危害:细菌、大肠菌群污染
定期抽检,在紫外杀菌工序中控制

化学性危害:砷、铅、汞、铬、氯化物超标
定期抽检

物理性危害:肉眼可见
过滤

破碎
生物性危害:细菌污染
由ssop控制

物理性危害:金属碎片
由ssop控制

洗涤发酵
生物性危害:细菌污染
由ssM方案控制

化学性危害:发酵异常产物H2S,甲醇
由SSM方案控制

分离压榨
生物性污染:细菌污染
由SSM方案控制

化学性危害:SO2残留
由SSM方案控制

物理性危害:滤布线头
经沉淀后过滤除去

制酒
生物性危害:①外界环境污染
②陈酿容器洗涤不足引起的微生物污染
尽量消除环境因素
1.水分、温度、酸度等环境适合微生物繁殖.
2.如果使用含果胶质多的酿酒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会使甲醇含量超标。
3.黏液菌妨碍发酵;枯草菌对果胶有分解能力,增加甲醇含量。
4.发酵过程中由于入池温度、水分等因素控制不当会造成杂醇油含量过高
1控制好蒸煮过程中的汽压和时间,可以杀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微生物。
1.选择原料基地之前对当地的种植环境进行周密的考察;严格控制选用农药、化肥种类,并正确给药和给肥方法。
2.加强采购、运输、贮存等各环节管理,避免与污染物接触或管理不善发生霉变。
3.加强原料标准的执行,对不合格的原料一律退货
CCP
粉碎
1.有害的微生物。
2.异物引起的物理危害。
1.粮食在粉碎过程中可能引起微生物危害。

化学性危害:氧气进入导致酒体氧化
按照ssop规范清洗

下胶及过滤
化学性危害:①澄清剂验收
②下胶量过度
辅料供应商的检验证明或第三方证明预先小样实验,确定最佳下胶量

生物性危害:设备、硅藻土清洗不彻底,造成微生物污染
按照ssop规范清洗

罐装
生物性危害:①灌装机清洗不彻底
②罐装材料不合格
按照ssop规范清洗
使用纯净水降低酒度,对不符合纯净水卫生标准的水拒绝使用。
CP
包装
杂质、异物等物理危害。
2.致病菌引起的生物危害。
1.瓶、盖等包装材料中混入的异物、杂质;灌装过程可能引入杂质、异物。
2.生产环境或作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引入致病菌危害。
1.加强验收、清洗和检验环节,去除瓶、盖中的异物。
2.加强灯检工序,剔除有异物的产品。
2.含果胶质高的原料酿酒会造成甲醇含量超标
1.按工艺要求控制汽压、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去除有害微生物;分段接酒,减少甲醇、杂醇油含量。
2.选择含果胶低的原料酿酒。
CCP
原酒入库与贮存
1.铅引起的化学危害。
2.杂质、异物等引起的物理危害。
1.贮存容器材质选择不当,造成酒对容器中的铅产生溶蚀作用,使酒中铅含量超标。
2.材质中可能含有聚乙烯、铅、镉等化学成分。
3.包装材料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混入异物。
1.选用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要求供方提供食品级检测合格证明。
2.加强验收环节,对破损的瓶、盖一律拒收。
3.加强清洗和检验环节,去除瓶、盖中的异物。
4.使用前用紫外灯消毒。
CP
勾兑与调味
细菌、大肠杆菌等生物危害。
勾兑加浆过程可能污染有害微生物,但对白酒卫生安全不构成显著危害。
3.强化企业白酒生产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执行力度
CP
葡萄酒的危害分析表
加工工序
潜在危害
控制措施
是否ccp
葡萄采购、验收
生物性危害:致病菌
用大量水泡洗

化学性危害:铅、铜、砷、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二氧化硫
拒收无合格证明和原料,要求提供合格证明,拒收发霉变质葡萄

物理性危害:铁屑、沙土、石块
供货商提供检验证明或第三方证明


灯检
物理性危害:碎玻璃片或其他杂质
①加强罐装过程中的控制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②设专职的灯检员

巴氏杀菌
生物性危害:致病菌残留
通过检验判断是否合格,不合格再杀菌

啤酒的危害分析表
生产步骤
潜在危害
危害种类
2.选择果胶质含量低的原料来酿酒。
3.蒸馏过程中采用掐头去尾、量质接酒方法减少白酒中甲醇和杂醇油含量。
4.按照工艺技术要求控制入池水分、温度、酸度等。
CP
蒸馏蒸煮
1.有害微生物。
2.甲醇、杂醇油等化学危害。
1.汽压与蒸煮时间控制不当可使有害微生物残存;蒸馏汽压与馏酒温度控制不当会使甲醇、杂醇油含量超标。
3.加强水管道的检修和清洁管理工作,做好水塔的防尘、防虫和防鼠,对水塔进行定期消毒。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用水应急预案,确保用水的清洁卫生。
CP
踩曲(压曲)
有害的微生物引起的生物危害或异物引起的物理危害。
踩曲(压曲)过程可能污染有害微生物或混入其他异物。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可以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同时这种有害的微生物在随后的蒸煮过程中可以被杀灭,白酒蒸馏工序也不会把混入的异物带进成品中。
白酒生产环节的危害分析
生产工序
危害因素
危害性判断
控制措施
CCP
高粱、大米等酿酒原料的验收与筛选
1.青霉、镰刀菌等霉菌和霉菌毒素。
2.黄曲霉毒素、农药和化肥残留。
3.杂质、异物等物理危害。
1.原料种植地区大气、土壤、灌溉用水、废渣污染导致原料污染;使用禁用农药、化肥或方法不正确导致农残超标。
2.粮食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微生物污染。
2.粉碎过程混入异物
1.随后的蒸煮过程可以杀灭有害微生物。
2.粉碎过程中加装除尘装置可以去除异物
CP
生产用水
1.细菌、大肠杆菌等生物危害。
2.化学和物理危害。
1.水源带入或管道老化混入的各种危害。
2.管理不善混入的各种危害。
1.每月一次,一年内对所有的出水口进行微生物检测。
2.每季度对水的卫生指标进行检测。
2.贮存过程中可能引入杂质、异物。
1.选择不含铅的金属用具、设备和贮酒容器。2.对过滤设备进行定期清洗和维护。随后的过滤工序可以去除杂质、异物。
CP
内包装的验收与贮存(瓶、盖)
1.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
2.聚乙烯、铅、镉等化学危害
3.杂质、异物等物理危害。
1.包装材料在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可能污染有害微生物。
CP
曲入房发酵
青霉菌、丁酸菌等生物危害
发酵与培养过程中的氧气、水分、温度、酸度等条件适合霉菌、细菌的繁殖。
1.发酵进入高温区,控制好含水量,不耐温细菌大量死亡,许多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
2.严格按制曲工艺技术要求控制发酵过程。
3.白酒制作的蒸馏工序可以杀灭有害微生物。
CP
入窖发酵
1.有害的微生物。
2.甲醇、杂醇油等化学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