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褥期母婴护理与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母婴护理与新生儿保健


测体重、测体温、听心肺、检查头颅部、口、鼻、眼、耳、脐部和臀部有无 感染。
边查边问有关病史,询问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有无窒息、计划免疫、 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新生儿听力及代谢性疾病筛查结果等。
二、产妇
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状况和心理是否有抑郁症状。
了解本次分娩过程、分娩方式、胎产次、会阴切开或腹部伤口情况、有无产 后出血、感染等异常情况。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学习目标
产褥期的定义 产褥期母体生殖系统和乳房的变化、母亲的心理调适 运用护理程序为产褥期妇女及其家庭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母乳喂养的方法和乳房护理方法 正常新生儿家庭护理内容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社区护士观察要点
一、新生儿
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
接受期
产后2-3天 依赖护士、家属 身体不适、知识缺乏 产妇心理需经过新生儿娩出期—周围人注意中心的转移期—母 婴感情建立期
执行期
注意力由关心自己转移到新生儿身上 能主动参与新生儿护理但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支持 产妇心理变化表现为接受婴儿、关注婴儿—认识到母亲的责任
释放期
认同自己的新角色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 子宫收缩
测量方法:每日同一时间测量, 检查前先排空膀胱、仰卧,测量 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底的距离
指导产妇观察产后宫底下降情况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续)
恶露
量(经量) 颜色(红色、浆液性、白色) 气味
盆底组织
肌肉筋膜失去弹性、部分肌纤维断裂 坚持产后运动可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过早劳动导致子宫脱垂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生理变化—乳房的变化
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对抗垂体催乳素的作用减弱, 导致乳汁开始分泌——泌乳的基础 吸吮刺激通过神经冲动刺激产妇腺垂体泌乳素释放(泌乳反射); 还可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反射)——使乳汁呈 脉冲式、阵发性释放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生理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垂体前叶、甲状腺及肾上 腺在产褥期逐渐恢复至未 孕状态
雌孕激素急剧下降,产后 1周可降至未孕水平
胎盘生乳素于产后3~6小 时测不出
不哺乳产妇一般产后6~8 周恢复月经,10周恢复排 卵
哺乳者产后4~6个月恢复 排卵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生理变化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一般身体状况
体温
24小时内有升高但小于38度 乳房肿胀时体温升高
脉搏:缓慢,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有关,产后1周恢复 正常
呼吸: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变为腹式深而慢的呼吸 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血压明显下降 褥汗:夜间和初醒明显,产后1周好转 产后痛:经产妇明显,产后2-3天消失 产妇自感疲劳、无力、口渴等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生殖系统
子宫复旧、会阴水肿
恶露(lochia):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的脱落,含有 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物经阴道排出
血性恶露 3~4日(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 浆液恶露 10日(坏死蜕膜、宫腔渗出液、宫颈黏液、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并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生理变化
泌尿系统的变化
尿量: 产后1周内,尿量增加 尿潴留: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伤口疼痛、卧床排尿、 产后疲乏等 成分:子宫复旧的代谢产物使尿中氨基酸、肌酐、肌酸 增加,产后1周恢复
消化系统的变化
口渴 食欲下降 便秘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母亲的心理调适
测体温、必要时测血压。
检查乳房、乳头、乳量。
检查宫底高度、有无压痛,腹部及会阴伤口。
观察恶露的量、色、性状。

观察产妇喂奶的全过程。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定义
产褥期: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乳腺除外)恢复或接近非孕状态的一段 时期,一般为6周。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
产后第1天, 子宫平脐,以 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1周,耻骨联合上可扪 到子宫底,子宫约孕12周 大,重500g
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 腔
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 期大小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子宫内膜的再生
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 生内膜修复。 产后6周,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全部修复。
有细菌) 白色恶露 2-3周(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表皮细胞和细菌)
一般持续4-6周,总量约500毫升。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 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 并有臭味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一般护理
环境:室温18~20℃、湿度55~60% 个人卫生:梳头、刷牙、沐浴 生命体征:24小时密切观察 休息与活动:12小时卧床休息,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营养:产后可进半流食,营养丰富、少量多餐
腹壁的变化
松弛,张力低 皮肤留有永久性白色妊娠纹 腹壁紧张度在产后6~8周恢复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容量产后2~3周恢复未孕状态 产褥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白细胞24小时略有上升 产后3天内,子宫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以及组织 间液的回吸收,回心血量增加,血容量增加15%~25%, 心脏负担加重,易引发心力衰竭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子宫颈
松软、壁薄、皱起,宫颈 外口呈环状如袖口
产后2~3日,子宫口可容2 指
产后一周,子宫颈外形及 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后4周完全恢复
初产妇圆形 经产妇一字 形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生理变化—生殖系统变化
阴道及外阴
阴道壁肌张力恢复(不能到未孕状态) 黏膜皱襞在产后3周复现 外阴水肿 会阴伤口 处女膜痕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腹壁的变化 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泌尿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生理变化—生殖系统变化
子宫
子宫复旧(involution of uterus)
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 子宫内膜的再生 子宫颈
产褥期母婴护理和新生儿保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