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频率分析法解析
采用对数坐标图的优势:
① 可以展宽频带; ② 对数特性将乘除变为加减运算; ③ 典型环节可用分段直线(或渐近线)近似表
示; ④ 可用实验方法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表达式。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尼柯尔斯(Nichols)曲线。对数幅相图的横坐标为 相角,纵坐标为对数幅频特性幅值的分贝数。横 坐标、纵坐标都是线性分度。而ω作为参变量标 在曲线相应点的旁边。
为讨论方便,不考虑重极点
G(s) Y (s) N(s)
N (s)
X (s) D(s) (s p1)(s p2 ) (s pn )
x(t) X sin t
X (s) X
X
s2 2 (s j)(s j)
N (s)
X
Y (s) G(s) X (s) (s p1) (s pn ) s2 2
A() | G( j) | ——幅频特性; ()=G( j) ——相频特性;
关系:
P() A() cos() Q() A() sin()
A() P2 () Q2 () () tan1 Q()
P()
频率特性曲线:
1、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Nyquist)曲线;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Bode)曲线; 3、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尼柯尔斯(Nichols)曲线。
1. 应用奈奎斯特判据,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来分析 闭环系统稳定性;
2. 根据频率特性和性能指标的关系分析系统的瞬态性能 和稳定性指标;
3. 频率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得; 4. 可以推广应用于某些非线性系统; 5. 图解方法,直观性强,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作图
频率特性定义 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的关系 频率特性作图
在联系,可相互转化。
频率特性是频域 中的数学模型。
三、频率特性作图
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代数式: G( j) P() jQ() P()——实部; Q() ——虚部;
极坐标式: G( j) | G( j) | G( j) A()() 指数式: G( j) | G( j) | e jG( j) A()e j ()
第五章 频率分析法
引言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作图 第二节 典型环节频率特性图 第三节 开环频率特性绘制 第四节 Nyquist稳定判据 第五节 稳定裕度 第六节 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间关系 第七节 闭环频率特性简介 本章小结
引言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 频率响应法是以频率特性为基础研究系统的性能 频率分析法特点:
uo (t)
1
UiT T 2
2te TUi sin(t tan1 T) 1 T 22
当 t 时,有:
lim
t
uo
(t)
Ui sin(t tan1 T) 1 T 22
Uo sin(t uo )
比较输入信号
ui (t) Ui sin t
1、输出电压稳态值是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2、幅值和相角与输入不同,与频率ω和系统参数T有关;
2 21
lg2 lg1 lg2 / 1 lg 2 0.301
频率由1到10的对数分度:
对数坐标图的纵坐标:
•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
L() 20lg A() 均匀分度,单位分贝(db)
• 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 一般以度或弧度为单位进行线性分度。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一般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A() Y | G( j) |
X () y x G( j)
得到频率特性和传函的关系为:
A()e j() G(s) |s j G( j)
说明:
1. 频率特性适合线性系统或元件; 2. A(ω)和φ(ω)是频率ω的函数,随输入频率变
化而变化,与输入幅值和相角无关; 3.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之间具有内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伯德(Bode)曲线,包括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 特性曲线,应用最多。
对数坐标图的横坐标:横坐标按ω的对数lgω
线性分度,标以ω。
横轴上每一线性单位表示频率的十倍变化,称十 倍频或十倍频程,用符号dec表示。
2 101
lg2 lg1 lg2 / 1 lg10 1
如果ω变化1倍,在对数坐标上变化0.301,称为 倍频程。
n
Ki Kc
Kc
i1 s pi s j s j
n
y(t) Kie pit Kce jt Kce jt i 1
当系统稳定时:
y(t) |t Kce jt Kce jt
写出稳态响应表达式:
Kc
G(s) (s
X j)(s
j)
(s
j) |s j
G( j)X
2j
Kc
G(s)
(s
一、频率特性定义
例:一阶RC网络的频率特性
微分方程:
T
duo (t) dt
uo (t)
ui (t)
若 ui (t) Ui sin t
G(s) Uo(s) 1 Ui (s) Ts 1
则
Ui
(s)
Ui s2 2
Uo(s)
1 Ts
1Ui
(s)
1 Ts 1
Ui s2 2
A Ts 1
Bs c
s2 2
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
ω:0→∞向量G(jω)在复平面上的运动轨迹。
G(-jω)、 G(jω)共轭,频率特性曲线对称于实轴。
绘制极坐标曲线的方法: 方法一:计算实部和虚部,描点。
G( j) P() jQ()
方法二:计算幅值和相角,描点。
G( j) | G( j) | G( j) A()()
绘制极坐标草图的方法: 1、计算起点和终点; ω为0、∞时,G(jω) 2、计算关键点; 3、给出曲线走向; 4、画出草图。
X j)(s
j)
(s
j) |s j
G( j)X
2j
G( j) | G( j) | e j G( j) | G( j) | e j | G( j) | e j G( j)、G( j)共轭
y(t) X | G( j) | e j[t] e j[t]
2j
X | G( j) | sin(t ) Y sin(t y )
令: A() Uo
1
Ui 1 T 2 2
() tan1 T 0 tan1 T
A(ω)和φ(ω)反映了RC网络频率响应的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换的规律。
:0
A(ω)和φ(ω)联合起来称为系统的频 率特性。
二、频率特性和传函的关系
结论: A()e j() G(s) |s j G(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