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教育是进行学校美育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音乐课目标高,教学内容多,综合性强,而课时较少。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克服盲目性、随意性.把音乐教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因此,建立健全并贯彻执行好音乐教学常规,是加强和改善音乐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
一、备课
1、努力学习《音乐课程标准》。

认真钻研、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拟定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课型(综合型或单一课型)。

合理地整合教材,有效的进行预设,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在熟悉、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出书面教案(应含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难点和重点处理、教学过程、教具选择、作业布置),对从事音乐教学年限不长的教师,更应写出完整详细的教案,以保证有计划地实施教学。

4、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形体等技能性备课。

这是由于音乐学科技能性强,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并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范唱(奏),不仅要求准确,而且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5、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要求操作熟练,富有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
6、课堂教学注意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含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培养。

7、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型特色鲜明.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简明,层次清楚,过渡衔接自然。

讲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

并充分利用学生进、出教室的时间。

8、讲解正确、明了。

无思想性、知识性错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应注意各项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乐理知识。

要避免机械单纯的技能训练,忽视乐感培养的倾向。

9、教学方法恰当,注重教学效果,使学生从音乐课中充分领略音乐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0、教态亲切自然,服饰整洁大方,板书工整、简明,写谱规范,语言生动简炼,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用普通话教学。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1、作业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如唱歌、视唱、基本乐理、器乐.欣赏等)。

应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可有所侧重,要少而精,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12、作业形式:包括书面习题和技能练习。

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能力的培养,形式灵活多样。

部分技能练习(如欣赏、视唱练耳等)可在课内进行或师生共同完成。

13、作业批改:对学生作业应严格要求,认真批改,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典型的问题要及时订正,并在课堂上综合讲评。

四、辅导
14、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有一定音乐才能和良好音乐素质、成绩突出的学生可通过课外音乐活动,个别教学辅导的方式帮助发展其音乐才能,对由于不重视音乐学科而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应从思想上加强教育,提高他们对学习音乐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5、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的训练和音乐会、歌咏比赛、音乐讲座等形式。

课外音乐活动应面向大多数学生。

课外音乐活动应有计划,有组织、定时间、定内容、有成效地进行。

五、检测与考试
16、音乐课除平时随堂进行适当检测外,按《音乐课程标准》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要求,应列入期末考试的科目,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升级的参考依据。

17、考试目标要明确,要保证命题和答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控制试题难度。

考试内容应以《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对学生进行乐感和能力的考试。

考试方法灵活多样,可在音乐类活动中进行。

18、考试以后,应进行质量分析,同时根据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性措施,KJ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研究
19、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主动承担各项教研任务。

20、努力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

积极、科学地开展音乐教学改革和教科实验,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