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公开课教案 (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公开课教案 (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公开课教

《棉花姑娘》课后反思之三
《棉花姑娘》一文向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
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
缺乏”。

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这篇课文讲的
是俺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

通过学文,让同学
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俺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课
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身手。

教学过程主要围
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俺采取了集中识
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
生字,先让同学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再
让同学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小朋友的称谓,所以都是女字旁。

“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同学就能注意
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同学可能念不好,
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

后来,在同学初读课文之后,俺组织同学进行学习了其他生
字词。

其中,俺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同学明
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另外,俺还利用“班”来识记“斑”,组织同学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说话训练。

俺设计了三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
同学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

”培养同学的概括能力。

第二次是在同学再读课
文之后,让同学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
自身捉害虫。

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同学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协助棉花
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身手。

3、《新课程规范》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
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
可恶的蚜虫。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
请同学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

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
在悟中读,培养同学的朗读能力。

让同学在读中去体验故事
中角色的心灵世界。

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

比方,在指导同学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俺让同学就把
自身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
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


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同学想象的空间,让同学带着
自身的理解,带着自身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样
就加深了同学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

而在指导燕子、啄
木鸟和青蛙的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
想用什么感情读。

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又非常爱表示,所以在指导同学充沛
朗读、感悟文本时,俺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
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同学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
次的感悟。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
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同学充沛的练习时间。

同时每个环节
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匆促,目标落实不
够到位。

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偏重。

想面面俱到
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俺认为自身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同学的激励语言比较
贫乏而惨白,假如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
互动会更好。

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俺细细研究、研讨。

俺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
时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棉花姑娘》课后反思之四
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显。

在新课程的脚步声中,俺们正在不时地探索、实践、创新,俺们正在与新课程
一起生长。

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已接近尾声,今天是俺上“战场”-----《棉花姑娘》的教学,让俺想对此说:
一、以信息技术为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俺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
若见之”。

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
笼统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
现情境教学。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
化教学手段,它让同学在学习中始终坚持兴奋、愉悦、渴求
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同学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
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改变了简单枯燥的语言教学
方法,激发和强化同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笼统为直观,提高教学效果,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每个同学
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

在《棉花姑娘》这堂课上,俺运
用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逼真的声音,集成了声、色、形俱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同学学习。

如在指导朗
读第一节时,俺用课件出示课文蚜虫图片,图上棉花姑娘浑
身伤痕累累,叶子枯黄,使同学感受到棉花姑娘病得很重,
这时俺问同学:此时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同学自然而然
就体验了棉花姑娘当时那种难过、急切的心情。

再如:理解
了全文内容后,俺为同学放了这个小故事的课件,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牵住了同学的心,进一步了解了动物门的捕食
习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和语
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同学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力求体现三维目
标的整合,促进同学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以读为“本”,朗读品位,悟得语感
心理学家研究标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示为语感。

而培养
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同学有效地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首
先是读书实践,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语文教
学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

正是基于读的重要,俺在本课的教
学中通过读让同学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

决不通过说教来让同学理解。

假如同学通过读不能解决的,
俺也只是提示,引导。

然后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
中只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如何在短
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同学把课文读好呢?俺发现2—4段的结
构和内容比较相似。

俺就设计多次让同学带着问题自由读,
第一次考虑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

第二次考虑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看病。

第三次是带着
喜爱之情读。

通过几次有目的地读,同学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教师讲的时间。

在课堂上,俺还抓重点词进行朗
读指导,如:第五段中的“惊奇”第六段中的“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使同学能够读得比较到位,同时,以读代
讲,通过朗读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种训练朗读的方式: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同学多读、多练的目的,又让同学始终坚持着高昂的学习劲头。

这样同学不只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识的领域,而且读的品味越来越浓,在读中同学的感悟能力越来越强,正因为俺在教学中珍视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同学个性化的阅读才得以实现。

三、贯穿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例(1):师:蚜虫被消灭了,太令人高兴了,七星瓢虫们,你们协助了棉花姑娘,心里怎么样?
生1:俺们感到很快乐!
生2:俺们协助棉花姑娘消灭了蚜虫,很高兴。

生3:棉花姑娘不痛了,是俺们协助了它,俺们也很高兴。

……
师:棉花姑娘,你们又有什么话想对七星瓢虫说?
生1:谢谢你们帮俺消灭蚜虫。

生2:现在俺感到很舒服,谢谢你们。

……
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厚,教师不只仅是让同学掌握知识技能,还重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同学体会到了协助人是快乐的,这快乐可以与人分享。

被协助的人学
会了如何去感激他人,学会感恩。

看似一个小小的环节,却透露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