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治疗
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 意义)。大范围活动腕关节,30次/组,3~4组/日。要求:练习在无
或微痛前提下进行;动作宜用力,稍慢。
(三)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不愈合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1、术后48小时,在肩关节悬吊带的保护下、开始肩关节轻柔的钟摆活动 2、术后1~6周,被动助动运动练习 (1)codman钟摆运动练习 (2)仰卧位,双手握一根短棒,进行外旋运动练习。 (3)术后三周时增加辅助性前举和滑轮辅助性练习,仰卧位下的肩袖肌 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二)肱骨近端骨折经皮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术后
1、康复方法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相同 2、功能练习强度取决于手术的牢固程度。 3、外固定针孔清洁护理。
4、术后4~6周,去除钢针和外固定架。
康复第一期( 术后1周)
张手握拳练习:用力、缓慢、尽可能大张开手掌,保持2秒, 用力握拳保持2秒,反复进行,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
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康复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类型
1、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2、肱骨近端骨折经皮复位内固定和外固 定术后
3、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 不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4、肱骨大结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一、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1、术后第1天~2周
(1)去除悬吊带,初始时以被动活动开始,然后进 行主动助动运动,即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进行患肢 前屈、外旋和内旋练习,4~5次/天,每次10~15分 钟.
(2)若内固定不够坚强,肩袖质量差或者骨质疏松严重, 术后早期患肢采用外展支局保护。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 可沿着肩甲骨平面(肩胛骨与身体冠状面向前30°夹角的平 面)从支局上抬肩或放低。在外展支具保护下,可进行被动 的外旋和内旋练习。2~3次/d,每次10~15分钟.功能锻炼 应延迟进行。
2、术后3~4周 (1)可停止使用外展支架,改用悬吊带保护,进行主动助力练习, 包括Codman环绕运动练习、在滑轮辅助下肩关节前屈运动、使用体 操棒的旋后运动。若肩袖质量差或骨质疏松而使内固定不够牢固时, 外展支架可适当延长使用。
3、术后6~8周 (1)开始主动运动和肌力的训练。例如内旋肌、外旋肌和前、中部 三角肌的等长收缩练习。
(2)当X 线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时,可开始使用弹力治疗带进行肩袖 肌群的抗阻练习。
(3)一般情况下,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后,术后9~12个月, 术侧肩关节活动度可恢复到正常的2/3,其力量可能会定术后
手术中骨折块固定后,进行前屈、内外旋上臂检查其稳定性,如果大结 节骨折块固定牢固,可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术后1~4周 (1)患肢悬吊缠绕固定24小时,24小时后更换为可拆除的吊带固定。 (2)患者仰卧位,由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前屈和外旋活动练习。 (3)开始codman肩关节环绕运动练习 (4)由健手通过滑车协助患者进行上举活动练习。 2.术后4~6周 (1)开始中等强度的三角肌和肩袖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2)当X线片显示大结节与肱骨干愈合时,可采用弹力治疗带进行抗阻 练习,增强三角肌和肩袖的力量。
3.术后6周以后 在骨折愈合后,逐渐增加抗阻练习强度。 4.如果骨折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后一年患肢的最大前屈活动范围与健侧 相差<10°,外旋应在10°~15°,疼痛基本消失。
3、术后6~12周,重点是主动的牵拉和抗阻训练。 (1)患者由患肢握短棒仰卧位的主动前举进展到站立位前举。 (2)可采用弹力治疗带加强肩袖和三角肌的力量训练。 (3)肩关节外展训练。 4、术后12周,开始巩固性练习。可采用弹力治疗带和力量性运动来增强 牵拉练习,开始负荷重量约为0.5kg,逐渐增加至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