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部分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部分

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法理学学科专业:法理学研究方向:法理学一、选择题(包括单项和多项,每小题3分,共30分)1.加强社会主义立法是( )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必经途径③共产党的一切政策具体化、条文化的重要保证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条件2.“法令,这是号召人们去做大量事情的指令”,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者是( )。

①马克思②恩格斯③列宁‘④毛泽东3,“法律的责任只是惩罚外部的行为”出自法学名著( )。

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②《论住宅问题》③《论法的精神》④《德意志意识形态》4.作为法的渊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 )。

①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②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自治条例③省会市、较大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④县级权力机关制定的有约束力的文件5.根据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①确定性规范②允许性规范③准用性规范④命令性规范6.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一种(:)。

①一般的社会关系②特殊的社会关系③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④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7.适用法律类推的必要条件是( )。

①需要提倡和鼓励的行为②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③处理案件时应选择较相类似的条文④一律须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8.按照法律解释方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 )。

①司法解释②系统解释③逻辑解释④历史解释9.我国执法机关中有( )①中央人民政府②最高人民法院③地方人民政府④各级人民检察院10.社会主义国家法的主要渊源是( )①宪法②法律③法令④法规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1.社会主义法的公共职能。

2、法产生的经济根源3.肯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科学含义。

三、论述题(共35分)1.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15分)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的效益价值。

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法理学(2)》"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科专业:法学研究方向:法学各专业考试科目:法学基础理论(含中国宪法)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立法(广义)2.法律事实3.法律制裁4.成文宪法5.民族区域自治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将所选答案番号写在答题纸上)1.中国和西方封建制法相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有:①西方封建制法以成文法为主要渊源,中国封建制法以习惯法为主。

②西方一般设立有相对独立的司法机关,中国却没有。

③西方封建制法受宗教影响很大,中国宗教对法律影响甚微。

④西方法律维护皇权(或王权)至上,中国法律有利于诸埃割据⑤西方封建制法确认的刑罚文明,中国则残酷野蛮。

2.“法制”这个概念,①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②其含义是发展变化的,多角度的。

③在西方,其含义是统一的。

④必然同民主联系在一起。

⑤是近代才从西方引入中国的。

3.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在我国是指:①对是否属于违法行为的认定。

②对是否属于违法行为的否定。

③对一切属于法律末予规定的行为的否定。

④对构成违法行为的否定。

⑤对违法行为的撤销与制裁。

4.认为法是“社会连带关系”的产物,法学是一门“社会工程学”的,①是西方19世纪末兴起的两个法学流派的观点。

②是狄骥和庞德的观点。

③是奥斯丁、凯尔森、哈特的观点;④是洛克、孟德斯鸠的观点。

⑤是同一学派的两个分支的观点,5.纵观古今中外的法律,我们发现,①社会是以法律为基础的。

②法律是以国家政权为前提的。

③法律任何时候都拥有极大权威的。

④法律的权威性是国家政权赋予与维护的。

⑤包含在法律之中的理性、正义是永恒不变的。

6、现行宪法规定,我国有修改宪法提议权的是:①国家主席。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④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⑤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7、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阶级专政的本质表现在:①对剥削阶级实行专政。

②对人民实行民主。

③对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

④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⑤对劳动人民实行民主。

8.根据宪法解释的主体、效力的不同进行分类,宪法解释可以分为:①立法机关解释制。

②正式解释。

③学理解释。

④非正式解释。

⑤专门机关解释制。

9.现行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①自治法规;②自治条例。

③地方性法规④单行条例。

⑤行政法规。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①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②发展教育事业③思想道德建设。

④发展科学事业⑤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

三、判断分析(每题4分,共20分)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文法》,从法的渊源的分类上,应属于“特别行政区的法”。

2、西方大际法系国家的法官办案的逻辑思维方式遵循归纳法。

3、新中国的法经历了由旧中国的法向社会主义法的转变。

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一级独立的国家权力机关。

5、我国公民必须依法享受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法和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与区别何在?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五、论述题(20分)试论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西南政法大学199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法理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组名词4分,共20分)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法的形式和法的内容3.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4.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5.普通法与衡平法二、简答题(共30分)1.简述法律编纂的概念、特征及意义(8分)2.简述法理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10分)3.简述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及各项要求的具体内容。

(12分)三、论述题(共50分)试论我国的民主立法。

西南政法大学199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考研试题西南政法大学1997 年法理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2 分,共20 分)1.法制2.法的概括性3;法律现象4.衡平法5.法的连续性与变动性6.法学体系7.基本法律8.行政和法规9.限制解释10.特别法二、简答题(每题15 分,共30 分)1.简析法的本质层次。

2.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 分,共50 分)1.论法理学是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结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论述社会主义法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综合试题法理学部分法理学部分一、不定项选择题1、在西方,最早将法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来讲述和研究的是:A、亚里士多德B、边沁C、奥斯丁D、萨维尼2、古汉语中“法”一词包括的含义有:A、公平B、正义C、惩罚D、权利3、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方式不同,法律规范可公为: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4、公法和私法的划公起源于:A、古希腊法B、古罗马法C、英国普通D、《拿破仑法典》5、划公法律部门的标准是:A、法律调整的对象B、法律调整的原则C、法律调整的范围D、法律调整的方法6、大际法系又称为:A、中华华法系B、民法法系C、法典法系D、罗马法系7、法定解释又称为:A、有效解释B、法律规范C、有权解释D、学理解释8、法律关系的要素有:A、主体B、法律规范C、客体D、法律行为9、法律事实包括:A、法律事件B、法律义务C、法律权利D、程序正义论10、西方现代法律正义论包括:A、相对正义论B、社会正义文化C、形式正义论D、程序正义论11、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执法必严B、违法必究C、依法治国D、依法办事12、不具有立法性质的活动是:A、法的修改B、法的废止C、法律汇编D、法律纺纂13、法律的社会监督包括:A、司法机关的监督B、政党监督C、人民政协的监督D、新闻舆论的监督二,概念比较1、根本法律与基本法律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3、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三、简答题1、成文法相对于不成文法的优点是什么?2、试述法的形成的一般规律。

3、法律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是什么?四、论述题试举出实例论述科技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试卷《法理学》部分一、不定项选择题1、“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与交换的一般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

”这段名言说明()A、法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的功能。

B、经济关系可只由习惯调整,没有法律也行C、在一定意义上,法律就是经济关系发展及其需求的产物。

D、有了法律,个人在经济关系中将变得不自由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

”从注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A、个别指引B、确定的指引C、有选择的指引D、非规范性指引3、人权与法的关系可以理解为:()A、权利与法的关系B、一个社会和国家经济、政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C、体现人权精神的法律,一般情况都是体现社会进步的法律D、人权是法的体现和保障4、法系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借此概念可以对各国各地区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源进行考察比较。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中国目前是一国两制三法系B、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所以全国所有的地方均采用判例法C、美国属英美法系国家,所以全国所有的地方均采用判例法D、英美法系的判例江编与大际法系的法典都是成文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十四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

”这一法律规范属于以下何种规范?()A、禁止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任意性规范D、委任性规范6、当今,科学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广泛,科技进步不仅强劲地推动着经济的转型,也对法律系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科技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技的发展()A、扩大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对立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对法律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手段D、提高了法律实施的效率7、《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A、在当代中国法律部门中属宪法B、在当代中国法律部门中属于法律C、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属于宪法D、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属于宪法8、法律与宗教虽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因而,各自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般说来,法律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A、法律的产生远早于宗教B、法律的基础是人的理性的自觉力量,而宗教则不是C、法律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则相反D、法律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宗教规范则相反9、某甲因为自杀导致与妻子的婚姻法律关系终结,该原因属于()A、法律行为B、法律事件C、法律事实D、法律规定10、在当代西方社会,新闻舆论监督被称为继传统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后的“第四种权力”,监督功能非常强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