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试一、选择题(包括单项和多项,每小题3分,共30分)1、加强社会主义立法是()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必经途径③共产党的一切政策具体化、条文化的重要保证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条件2、“法令,这是号召人们去做大量事情的指令”,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者是()。
①马克思②恩格斯③列宁④毛泽东3、“法律的责任只是惩罚外部的行为”出自法学名著()。
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②《论住宅问题》③《论法的精神》④《德意志意识形态》4、作为法的渊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
①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②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自治条例③省会市、较大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④县级权力机关制定的有约束力的文件5、根据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①确定性规范②允许性规范③准用性规范④命令性规范6、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一种(:)。
①一般的社会关系②特殊的社会关系③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④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7、适用法律类推的必要条件是()。
①需要提倡和鼓励的行为②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③处理案件时应选择较相类似的条文④一律须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8、按照法律解释方式的不同,可将法律解释分为()。
①司法解释②系统解释③逻辑解释④历史解释9、我国执法机关中有()①中央人民政府②最高人民法院③地方人民政府④各级人民检察院10、社会主义国家法的主要渊源是()①宪法②法律③法令④法规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1、社会主义法的公共职能。
2、法产生的经济根源3、肯定性法律后果的内容。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科学含义。
三、论述题(共35分)1、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15分)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的效益价值。
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研究方向:法学各专业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立法(广义) 2.法律事实 3.法律制裁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将所选答案番号写在答题纸上)1.中国和西方封建制法相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有:①西方封建制法以成文法为主要渊源,中国封建制法以习惯法为主。
②西方一般设立有相对独立的司法机关,中国却没有。
③西方封建制法受宗教影响很大,中国宗教对法律影响甚微。
④西方法律维护皇权(或王权)至上,中国法律有利于诸埃割据⑤西方封建制法确认的刑罚文明,中国则残酷野蛮。
2.“法制”这个概念,①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②其含义是发展变化的,多角度的。
③在西方,其含义是统一的。
④必然同民主联系在一起。
⑤是近代才从西方引入中国的。
3.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在我国是指:①对是否属于违法行为的认定。
②对是否属于违法行为的否定。
③对一切属于法律末予规定的行为的否定。
④对构成违法行为的否定。
⑤对违法行为的撤销与制裁。
.4.认为法是“社会连带关系”的产物,法学是一门“社会工程学”的,①是西方19世纪末兴起的两个法学流派的观点。
②是狄骥和庞德的观点。
③是奥斯丁、凯尔森、哈特的观点;④是洛克、孟德斯鸠的观点。
⑤是同一学派的两个分支的观点,5.纵观古今中外的法律,我们发现,①社会是以法律为基础的。
②法律是以国家政权为前提的。
③法律任何时候都拥有极大权威的。
④法律的权威性是国家政权赋予与维护的。
⑤包含在法律之中的理性、正义是永恒不变的。
三、判断分析(每题4分,共20分)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文法》,从法的渊源的分类上,应属于“特别行政区的法”。
2、西方大际法系国家的法官办案的逻辑思维方式遵循归纳法。
3、新中国的法经历了由旧中国的法向社会主义法的转变。
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一级独立的国家权力机关。
5、我国公民必须依法享受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法和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与区别何在?五、论述题(20分)试论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99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法理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组名词4分,共20分)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2.法的形式和法的内容3.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4.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5.普通法与衡平法二、简答题(共30分)1.简述法律编纂的概念、特征及意义(8分)2.简述法理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10分)3.简述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及各项要求的具体内容。
(12分)三、论述题(共50分)试论我国的民主立法。
西南政法大学1997年法理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2分,共20分)1.法制2.法的概括性3;法律现象4.衡平法5.法的连续性与变动性6.法学体系7.基本法律8.行政和法规9.限制解释10.特别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析法的本质层次。
2.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法理学是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结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论述社会主义法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基础课试题1998年(含法理,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一、法理(70分)1、我国法律渊源包括()(1)宪法(2)公法(3)法律(4)国际条约(5)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是()(1)义务性规范(2)非确定性规范(3)授权性规范(4)强制性规范(5)准用性规范3、法律汇编()(1)可以改变原有法律的内容(2)不能改变原有法律的内容(3)是立法活动之一4)不一定由立法机关进行(5)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重要方式4、法治()(1)以民主为前提(2)与专制相对立(3)与人治相对立(4)产生于法律产生之时(5)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5、法律价值准则()(1)包括自由(2)包括平等(3)包括效益(4)包括秩序(6)包括法的阶级性质二、概念及其比较(5×4)1、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2、有权法律解释和无权法律解释3、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4、法律价值和法律作用三、判断分析(3×5)1、道德准则都能法律化2、法与宗教教规的适用原则是相同的3、法治最主要的应是强调全体人民遵纪守法4、法与其它规范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有无强制性5、法理学以法律现象中(原件中这里为“个”)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四、简述题(5×2)1、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主要区别2、违法的构成要件五、论述题(10×2)1、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2、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变化2000年综合法理学(70)一、多项选择(1×5)1、法的继承的内容包括()(1)法律原则(2)法律制度(3)法律技术(4)法律术语(5)法律传统2、法的自由价值是指法()(1)确认自由(2)体现自由(3)保障自由(4)限制自由(5)在特定情况下取消自由4、法典编撰()(1)可以改变原有法律的内容(2)不能增加新的内容(3)是重要的立法活动(4可以由非立法机关进行(5)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重要方式5、法律关系()(1)是国家意志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是法律规范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4)由国家强制力加以保障(5由法律行为引起其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概念及其比较(5×4)1、法学与法理学2、法律体系与法系3、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4、法的实施与法的实现三、判断分析(3×5)1、按照法的地位和内容,法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2、法是由政治支配的,所以政治不受法约束3、法的现代化的实质是从人治转向法治4、法治和法制不是同义词5、国际条约都是我国法的渊源四、简述题(5×2)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含义2、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意义五、论述题(10×2)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2001综合法理学(30)一、判断分析(4×2)1、“法律至上”与“法律万能”是同义异词。
2、实行法治离不开人的作用,所以“法治”与“人治”应当结合并用二、简述(6×2)1、法律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为什么要加强法律监督三、论述(10×1)试述“权利本位”2002综合法理学(30)一、概念比较题(5×1)法理学和理论法学二、判断分析题(5×1)平等要求合理的“差别对待”。
三、简述题(7×1)试述英美法系的基本特点四、论述题(13×1)试论法制与人治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