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2014版对比-2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2014版对比-2


0,+4 mm -2 mm ,+3 mm -2 mm ,+3 mm 平直段-0.5 mm,+1.0 平直段-0.5 mm,+1.0 mm;其余± 2.0mm mm;其余± 2.0mm 不应高出设计值2mm 不应高出设计值2mm 查照间隔大于或等于 查照间隔大于或等于 1391 mm 1391 mm,护背距离小 于或等于1348 mm ± 1.0 mm -2 mm,+3mm ± 1.0 mm -2 mm,+3mm -3.0 mm,+5.0 mm -3.0 mm,+5.0 mm ± 1.0 mm ± 1.0 mm ± 12 mm ± 20 mm 5 mm 可动心轨为± 3 mm,其 ± 余± 5 mm 1 mm ~2 mm 1 mm ~2 mm 1 mm ~3 mm 1 mm ~3 mm 无缺少、无松动 超过设计要求0~10% 正确齐全 ± 5mm ± 3mm <3mm ± 2mm 小于或等于设计要求 4mm不锁闭 4mm不锁闭 5mm不接通 无缺少、无松动 超过设计要求0~10% 正确齐全 ± 5mm ± 3mm <3mm ± 2mm 小于或等于设计要求 4mm不锁闭 6mm不锁闭 ——
±2.0mm ±1.0mm -1mm,+2mm ±2.0mm 固定辙叉: -1mm, +3mm 辙叉咽喉宽 可动心轨辙叉:1mm,+2mm 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缝隙 <0.2mm (直) 可动心轨其余部位与翼轨密贴缝隙 <1.0mm (直) 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缝隙 <0.2mm (曲) 可动心轨其余部位与翼轨密贴缝隙 <1.0mm (曲) 0.5 mm 心轨尖端、 20mm、35mm及50 mm断面 ± 处心轨与翼轨之间高差(降低值) 2.0mm 可动心轨辙叉牵引点处翼轨轨头内侧 ± 与长心轨工作边距离 2.5mm 牵引点处尖轨内侧轨腰与基本轨非工 ± 作边距离 2.5mm 牵引点处心轨内侧轨腰与翼轨非工作 ± 边距离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增加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降低 增加 相同
A类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辙叉跟端轨距 辙叉趾端轨距 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 可动心轨辙叉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 道岔全长 岔枕位置偏差 闭合状态下,尖轨轨底和辊轮的间隙 尖轨斥离状态下,尖轨轨底和滑床台 上表面的间隙 零部件 高强度螺栓扭矩 标记 转换杆件沿线路纵向偏移量偏差 转辙机外壳两端与直基本轨直线距离 各牵引点两侧锁闭框中心位置偏差 各牵引点外锁闭两侧锁闭量偏差 各牵引点转换阻力 第一牵引点处尖轨(心轨)与基本轨 (翼轨)的密贴检查 其余牵引点(密贴段)处尖轨(心 轨)与基本轨(翼轨)的密贴检查 牵引点间密贴检查
与2004 版区别 增加 相同 相同 提高 相同 降低 相同 提高 提高 提高 提高 提高 C类 A类
差别参数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0.2mm <1.0mm 尖轨机加工段直工作边和基本轨直密 1.0mm/10m,且最大不 贴边直线度 超过1.0mm 曲基本轨顶铁与直尖轨轨腰的缝隙 <1.0mm 直尖轨轨底与滑床台 牵引点两侧缝隙小于 0.5mm,其余部分小于 1.0mm,且大于或等于 0.5mm缝隙不应连续出 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 <0.2mm 缝隙 曲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缝隙 <1.0mm 直基本轨顶铁与曲尖轨轨腰的缝隙 <1.0mm 曲尖轨轨底与滑床台 牵引点两侧缝隙小于 0.5mm,其余部分小于 1.0mm,且大于或等于 0.5mm缝隙不应连续出 尖轨20mm、35mm及50 mm断面处与基本 ±0.5mm 轨之间高差(降低值) 转辙器部分最小轮缘槽宽65mm ≥0 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差 ±1.0mm 直尖轨固定端支距 ±1.0mm 曲尖轨固定端支距 直尖轨跟端支距 曲尖轨跟端支距 导曲线支距 尖轨跟端直股轨距 尖轨跟端曲股轨距 辙叉趾、跟端开口距 ±1.0mm ±2.0mm ±2.0mm
第 1 页,共 2 页
2014(报批稿)和TB/T 412-2004——附录A对比
序号 检验项目 37 38 39 牵引点处两翼轨轨头距离外侧面与轨 底外侧面相对距离 两翼轨轨头外侧面距离偏差 叉跟尖轨与短心轨密贴缝隙 160km/h<Vmax≤200 km/h 极限偏差及要求 ± 1.5mm ± 3mm 前端100mm范围缝隙小 于0.5mm,其余部位应 有缝隙,且小于1.0mm 牵引点两侧小于 0.5mm,其余部分小于 1.0mm,且大于或等于 0.5mm缝隙不应连续出 牵引点两侧小于0.5 mm,其余部分小于1.0 mm,且大于或等于0.5 mm缝隙不应连续出现 1.0mm/10m,且20mm 断面前心轨不应抗线。 <1 mm <1 mm <1 mm ± 4 mm 0,+4 mm ± 1.0 mm ± 1.0 mm Vmax≤160km/h 极限偏 检验 项别 差及要求 ± 1.5mm ± 3mm 前端100mm范围缝隙小 于0.5mm,其余部位应 有缝隙,且小于1.0mm 牵引点两侧小于 0.5mm,其余部分小于 1.0mm,且大于或等于 0.5mm缝隙不应连续出 牵引点两侧小于0.5 mm,其余部分小于1.0 mm,且大于或等于0.5 mm缝隙不应连续出现 1.5mm/10m,且20mm 断面前心轨不应抗线。 <1 mm <1 mm <1 mm ± 4 mm B B C
≤ ≤1.0
全长2.0,C类
≤1.0 缝隙小于1.0mm,且 大于或等于1.0mm缝 隙不应连续出现
A C C B
增加、提高≤0.2 增加、提高≤1.0 提高 ≤1.0 提高
缝隙小于1.0mm,且 大于或等于1.0mm缝 隙不应连续出现
B A B B C B C B B B B B A B A B B B B B
2014(报批稿)和TB/T 412-2004——附录A对比
序号 检验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道岔轨距 道岔铺设水平 道岔铺设高低 道岔方向 道岔始端轨距 尖轨尖端轨距 直尖轨轨头切削起点处轨距 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 缝隙 直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缝隙 160km/h<Vmax≤200 km/h 极限偏差及要求 直向:±1.0mm 侧向: -1mm, +2mm ≤3mm,导曲线不应有 反超高 2mm/10m 2mm/10m,目视成直线 ± 1.0mm ± 1.0mm ± 1.0mm Vmax≤160km/h 极限偏 检验 项别 差及要求 -2mm ,+3mm ≤3mm,导曲线不应有 反超高 3mm/10m 3mm/10m,目视成直线 -2mm,+3mm ± 1.0mm ± 1.0mm <0.2mm <1.0mm 1.5mm/10m,全长为两 段时,均小于1.0mm <1.0mm 缝隙小于1.0mm,且大 于或等于0.5mm缝隙不 应连续出现 <0.2mm <1.0mm <1.0mm 缝隙小于1.0mm,且大 于或等于0.5mm缝隙不 应连续出现 —— ≥0 ±1.0mm ±1.0mm ±1.0mm ±2.0mm ±2.0mm ±2.0mm -2mm,+3mm -2mm,+3mm ±2.0mm 固定辙叉:-1mm,+3mm 可动心轨辙叉:1mm,+2mm <0.2mm <1.0mm <0.2mm <1.0mm —— ± 2.0mm ± 2.5mm ± 2.5mm C C B B B B B A B B B B
B B C B C C B B C C C C C B B B A A A
增加 增加 降低 ±3 mm ,B类 可动心 相同 提高 增加 增加 相同 降低 相同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A类 ± 10 mm
第 2 页,共 2 页
与2004 版区别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差别参数
40
直向开通心轨轨底与台板缝隙
B
可动心
B
41
侧向开通心轨轨底与台板缝隙
可动心
B C C C C C B B B C A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 可动心轨长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可动心轨短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可动心轨叉跟尖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辙叉长度 可动心轨实际尖端至直股翼轨趾端的 距离 可动心轨尖端前1m轨距 可动心轨可弯中心后500mm轨距 护轨轮缘槽宽度 护轨顶面平直度 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
增加 增加 提高 提高 提高 提高 提高 提高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可动心
±1.5mm 120-160km/h,± 1.0mm; 120-160km/h,± 1.0mm; 120-160km/h,± 1.0mm; 120-160km/h,± 1.0mm; C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