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艺术思潮-答案

现代艺术思潮-答案

一、名词解释:1、未来主义:现代文艺思潮之一。

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

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

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2、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位于悉尼市区北部,是悉尼市地标建筑物,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一座贝壳形屋顶下方是结合剧院和厅室的水上综合建筑,其内部建筑结构则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建设共耗时14年,于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

3、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

1897年,法国政法决定,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建造一座纪念塔作为永久标志,由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以钢架构建而成,1889年完工,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地道普遍承认,它揭开了现代审美观念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起点之一。

4、纳比派:1891年出现于巴黎,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

这是一个为期很短的艺术运动,主要参加者是法国的画家和雕塑家。

“纳比”一词出自希伯来语,是先知的意思,取此名称的基本点旨在表明其信念、创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联系,纳比派的主要理论家德尼,将纳比派的特色归纳为两种变形的理论:“客观的变形,它基于纯美学,装饰概念,以及色彩和构图的技术要素;再就是主观的变形,它使画家个人的灵感得以发挥。

”5、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维也纳美术界持不同见解的青年艺术家成立了“维也纳造型艺术协会”,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形成了“维也纳分离派”,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其代表人物有画家克里姆特;建筑家和设计师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莫塞等人。

6、“青骑士”:是指德国一群创造抽象风格表现主义作品的艺术家,该集团由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和佛兰兹.马尔克(1880-1916)于1911年在慕尼黑创立,此派成员还有克利和奥格斯特.马克,青骑士是当时的前卫艺术运动,它与之前的桥社运动一起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光效应艺术:20世纪60年代流行与欧美的一种利用光学感觉加强绘画效果的抽象艺术,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造成幻觉效果,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画家有意大利比亚齐、英国人赖利、美国人莱因哈特和诺兰等。

8、构成主义:1910年代的构成主义是俄国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最初采用拼贴形式,运用不同材料制作悬挂的浮雕抽象构成物,后来将这一观念用于建筑和机械设计,代表艺术家塔特林,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构成主义对现代设计与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9、布朗库西:罗马尼亚雕刻家。

早年在国内接受教育训炼。

1904年移居巴黎后,作品逐渐显露其个人的风格特点。

重视“形”的单纯性和纯粹性,赋予“形”以相对独立的意义,以现代手法结合罗马尼亚民间木雕艺术特点,形成独特的象征主义风格,被视为现代抽象雕塑之父。

10、考尔德:是美国最受欢迎、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现代艺术家,是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之一。

他以创作风格独特的“活动雕塑”和“静态雕塑”驰名于世。

他的活动雕塑打破了雕塑的静态法则,并使之成为工业制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中。

11、多媒体艺术:多媒体艺术是20世纪诞生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以计算机、数码技术、录像和胶片技术相结合完成的艺术作品,它既是纯艺术的一种,也是电影、电视、广告和音乐画面的常用手段之一。

以数码技术为基点,兼容摄影、录像、视频、声音、装置、互动等综合手段进行创作。

是当代西方艺术的主流样式。

12、劳特累克:出生于法国阿尔比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作为艺术的革新者,他以描绘那些抓住并准确表现巴黎蒙巴特尔地区豪放不羁的艺术家们的生活特点的表演艺人而著称。

他的艺术是连接19世纪末实验性绘画和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主要桥梁。

13、荷兰风格派: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

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1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15、莫罗:法国画家。

莫罗是法国新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也有把他推为象征派领袖的。

早期作品属于些事手法与象征形象相结合的产物,后期作品狂放洒脱,其艺术反映了流行于19世纪末期的神秘主义,被认为是西方现代美术中过渡性的人物。

16、劳申伯格:美国艺术家,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把生活中的寻常之物——布片、报纸、垃圾等实物放进他的绘画中,创造出“结合绘画”,并逐渐发展为三度空间的“拼合艺术”,打破了美术即是幻想的传统观念。

其目的是要打破传统的绘画、雕塑与工艺的界限,把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东西,甚至废物与垃圾也当作素材而加以利用。

17、阿旺桥:位于法国南部布列塔尼半岛,1886年后印象画家高更到此居住,期间创作了《黄色基督》《听讲道后的幻觉》等作品,高更身边的一批青年艺术家组成“阿旺桥画派”,逐步开始和深入“综合主义”的探索,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装饰效果,强调二维模式。

18、莫迪利阿尼:典型的巴黎画派代表人物。

意大利著名画家。

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善于用线来表达体面关系,他的肖像具有统一的造型模式,拉伸人物线条,用极端的个性化来抒发内在心情。

19、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群山中,由勒·柯布西耶设计,1955年落成。

朗香教堂的设计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20、蓬皮杜艺术中心: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是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是以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的名字命名的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者是意大利的皮亚诺和英国的罗杰斯,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

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

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21、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

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22、贾科梅蒂:瑞士超现实以及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

早年画过素描和油画,成就最大的是雕刻。

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

他的雕塑、绘画及素描,都源于他对人物形象的独特观点,也反映出20世纪人类的软弱与不堪一击。

他的雕塑呈现典型的特色:孤瘦、单薄、高贵及颤动的诗意气质。

绘画多以亲友为描绘对象,色调偏暗沉。

素描则较为自由,但处处可见一位艺术家的苦心与才情。

令人动容的是,他那脆弱和保护姿态,以及那原型的即兴。

23、阿尔瓦·阿尔托: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

毕业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

1923年起,先后在芬兰的于韦斯屈莱市和土尔库市开设建筑事务所。

1928年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29年,按照新兴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同他人合作设计了为纪念土尔库建城 700周年而举办的展览会的建筑。

他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

24、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25、德·库宁:荷兰籍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新行动画派的大师之一,将人体作为绘画创作的主体,并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绘画世界,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风格融入自己的绘画中。

26、巴黎画派: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在巴黎诞生的艺术运动,作品基于写实的变形夸张,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作品蒙上神秘或忧伤的色彩,代表莫迪利阿尼、卢梭。

27、意大利超前卫派:1980年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同时期出现的艺术运动,从意大利文化传统中寻找资源,对历史上所有的画风进行质疑、嘲讽和肆意分解。

28、非形象艺术: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盛行于50年代的欧洲绘画运动,是抽象艺术的一种,主张形体服从于艺术家的表现冲动,从而与几何抽象的冷静的理性判然分明。

29、神秘现实主义:主要描绘存在于非理性时空中互不相关、表情呆滞的人物,以精确描绘细节见长。

被称为精密的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德尔沃、马格利特。

代表作《沉睡的维纳斯》。

30、米罗: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作品极具个人风格。

31、马克·托比:美国画家,以线性、抽象的风格而闻名,这种风格被称为“白色书写”代表作《在平原上书写》《宇宙的田野》等,都是以类似文字形式的白色线条为特色的作品。

32、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将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消费或未消费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