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小说阅读课件
考点四、理解小说标题
(一)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第四组)
标题是对文章内容或主旨的高度概括,理解 了标题,就对文章的主要含义有了大致理解。
首先,应明确标题类型: 1.对主要事件的概括:如《智取生辰纲》等大多 数文章 2.对主旨的概括:如《热爱生命》等
(二)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结尾段老者面对 小孙的不解,回答‘‘天使嘱语’’四字理解, 并说说文章以‘‘天使嘱语’’为标题的作用。
关于小说知识:
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 3、人物塑造: 正面 描写 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侧面描写:
4、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场景。)
小说标题作用
• 题型:有何作用?
3 标题的作用: (1)是小说行文线索(0.5分),全文的内容情节均 围绕“天使嘱语”展开(0.5分); (2)点明小说的主体内容(0.5分),小说主要是写 当年天使般女列车员的一句“嘱语”对小孩一生的激 励(0.5分); (3)饱含赞美之情(0.5分),深化小说“爱”的主 题(0.5分); (4)巧用比喻,设置悬念(0.5分),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0.5分); (答出上述任意三个方面给3分)设0.5分
3、品味语言特点:(第三组)(1
修辞手法2人物描写 3词语含义)细节
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 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作用:
(1)能展示人物内心。
(2)能表现人物性格。 (3)能反映当时人物处境。 (4)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列车远了,小孩还呆立在站台边, 一手拿着一朵鲜花,一手拿着一把糖 果,眼里闪着泪花。
本节课重点讲解有关小说四考点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二、揣对摩比人手物法形作象用 考点三、品味语言用:第一组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1阅读全文,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 小孩喜欢到附近小火车站玩· 发展:小孩在小站得到女列车员的鲜花、糖果
自由回答
有关学过小说课文
• • 《喂——出来》 • 《芦花荡》 • 《最后一课》 • 《故乡》 • 《孤独之旅》 • 《我的叔叔于勒》 • 《心声》
• 《智取生辰纲》 • 《杨修之死》 • 《范进中举》 • 《香菱学诗》 • 《孔乙己》 • 《变色龙》 • 《蒲柳人家》 • 《热爱生命》
知识储备
• (4)昔日在小孩眼中尊贵的客车被现代人蔑称为 “绿皮车”与一列列肚内冬暖夏凉“红皮车”和 圆滑的“子弹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社会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 们却忽略了这个偏僻的小镇,为下文“老者”对 小镇的关心与投资做铺垫。
对比事例作用:
(5)用小男孩昔日受人歧视,前途渺茫与多年后受 人尊重,成功富有构成鲜明对比,突出“天使嘱语” 对小男孩一生的激励及产生的重大影响,深化文章
解题方法
方法点拨: 1、对比:对比是一种写作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 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响 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 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事例作用:
• 1其他列车员对小男孩儿呵斥冷漠的态度与女列车 员对小男孩的和蔼关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 出女列车员的美丽优雅,温柔有爱心的美好形象。
理解:当年在小站天使般女列车员的一句 饱含关爱的嘱语,激励着卑微的小孩努力 读书,直至获得今天的成功(1分);当年的 小孩已经成才,他要在这里援建教学楼,把 这种真挚无私的爱传递、发扬光大,这是 对天使最好的回报。(1分)
小说标题
• 1.题型:有何作用? • 2.解题思路: • 常见作用:
1.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设置了悬念,。 2.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3.题目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 4.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 5 体现作者某种情感 6 交代小说相关内容
• 2 班上的同学歧视地叫他“地主仔”与女列车员 温柔的问他姓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女列车员对 小男孩的尊重与关爱。
对比事例作用:
• 1(3)小站昔日的忙碌尊贵与今日的萧条荒凉形 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 关心这个偏僻的地方,使得小镇日益贫穷落后, 为下文“老者”援建教学大楼做铺垫
5、环境: 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中考小说阅读考点梳理:
中考文学作品的阅读在每一套试卷中均有体现,出现频 率最高的是小说,其次就是散文。选文以课外为主,主要反映 人性美、人情美,赋分多在17分左右。考查点常有: 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相关段落大意(情节心情填充题)。 2.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 3.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6.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 7.对小说的艺术技巧,如表现手法(对比、夸张、以小见大) 的运用,或结构的布局、情节的设置等加以评价。 8.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9.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呆立”生动形象地写出小男孩听了 “天使”对自己说的话久久不能忘怀, 内心无比激动与感动(1分),并对未 来充满了憧憬(1分)。
“让我看看吧。”老者执意看一看。 他径直走上沧凉的站台,站在那里呆 立了好久。
“呆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者” 回忆起小时候与“天使”在小车站 相遇的美好情景(1分),想起“天 使”对自己说过的话,以及这些话 对自己一生的激励(1分
(1分)和“天使嘱语”(1分)。如 果回答:小孩在小站得到了女列车员 “好好读书”的嘱语(可得1分)。
小孩多年后成为成功人士,回到
高潮和结局: 小站(1分),决定援建(1
分)。
小结:解题的技巧在哪里?
问题2、本文运用了多处对比,试举一例,并分析 其作用 第二组
解答:
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和-----做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人或物的特点(心 理 性格 等) 作用: (1)增强讽刺效果。 (2)来揭露人物的矛盾及性格特征。 (3)通过对比更加突出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