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

黄陂七中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2015.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一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

……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

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

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6分)(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9分)2.材料一欧洲此间宗教冲突、民族屠杀,各国间的王位争夺战争,他们顾不上我们。

所以我们还经得起内部折腾,倒下去还能起来。

但是英国资产阶级英命和工业革命成功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到清朝末期,西方人过来了,如狼似虎,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在20世纪初可能就被西方人肢解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一和中国近代的历史,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成功后,“事情”有什么“不一样”。

“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6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说法是否得当,并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

(7分)3.材料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

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幸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丈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

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时,这场论战才平息下来,出现了较少地关心“战争罪行”、更多地注意引起战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性力蚤的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带兰兹·变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对一战爆发原因的认定及其目的。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6分)4.材料一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

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

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

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郑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

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材料二历时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搜失战舰14艘,价亡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11艘,伤亡3100余人。

《纽约时报》报道:“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一一《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的理解。

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的原因。

(11分)5.材料陈独秀撰文表示:“愚之私意,绝对承认加入协约国方面,则对内对外,于国家利多害少。

”李大钊一贯反对“中立”政策,主张对德宣战。

1917年2月9日,他在《甲寅》发表了《美德邦交既绝,我国不可不有所表示》一文,催促中国政府对德绝交、宣战。

1917年3月3日,梁启超在由他参与发起的、以推动政府与德国绝交为宗旨的“国民外交后援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称,倘若中国抓住参加协约国的机遇,力争收回若干业已失去的主权,则可“为我中华民国国际上开一新纪元”。

他特别强调,中国能否出席战后会议关系甚大。

他认为,固然,“我列席焉,所保全能几,诚未敢知,然若因未参战而不允列席,则多数国家为处分者,而我为被处分者,其时四顾无援,噬脐何及?”——《论莫理循在推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请回答:(1)从材料来看,陈独秀、李大钊和梁启超有何共同的要求?最终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参战得到了哪些好处。

(9分)6.材料一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7.12材料二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

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不会得救。

”,“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9分)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1 568 853 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3分)8.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

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

目前有关各国国会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

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消除争端的原则。

英、法、意、日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二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

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

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

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

日本早已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

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

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然而,将《五国条约》与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另外两个协议——《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相权衡,该条约的基地条款显得无足轻重。

《四国条约》规定,日本、美国、法国和英国不得干涉彼此在太平洋的属地。

《九国公约》规定。

所有对中国提出特权要求的国家必须尊重中国政治和领土的完整。

这种虚幻的保证使日本大受其利,在东亚确立了海上霸权。

——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9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是指何事?(6分)9.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

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

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