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十八)B卷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十八)B卷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十八)B卷一、基础和运用 (共8题;共47分)1. (4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yàn________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zhān________连,sǎ________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péng ________勃地奋飞……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B . 自电视剧《宫》《步步惊心》等播出以来,国内宫斗戏风靡一时。

C . 猎杀捕食动物的行为,是和“保护动物”的呼吁背道而驰的。

D .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更加多样。

3.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当的一组是()。

A . 《细菌的启示》的作者是当代学者郑也夫。

B . 《保修》的作者是台湾小说家星新一。

C . 《东施效颦活语词》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王蒙。

D . 《剃头匠》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陈震。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 . 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 .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 .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5.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 .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 .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6. (11分)名句积累与运用(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为政》)(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4)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设问修辞,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表达出心中浓浓的思想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以对比手法,强调“志”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2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而在促使气候变暖方面作用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生命力”很顽强,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少则50年、最长约200年都不会消失。

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材料二: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国民生产总值),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以“低碳生活”为主题,旨在使公众认识到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例如,随手关灯、回收废旧物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再如,调高空调温度,减少汽车的出行等,既节约了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使所耗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杨志曾说“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请依据材料一,二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列由同学提出的内容中,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哪一项,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理由。

A、少开车B、少乘电梯C、少用纸张D、少吃饭(3)结合材料三给“低碳生活”下定义。

(4)结合材料三,用两个关键词来诠释“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8. (4分)判断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小说集。

(2)《二十四孝图》着重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孝道。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 (20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

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

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

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不是。

”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

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势力使万物茁壮生长。

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

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

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

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

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

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老师回答说。

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讲(2)指出下面各句中的“爱”所指的含义:①爱在这里。

爱:_____________。

②爱就是花的香味吗?爱:_____________。

③爱是不是太阳?爱:_____________。

④爱有点像太阳没有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爱:_____________。

(3)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这句话中,“无数无形的线条”指的是__________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道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莎莉文老师不愧为一位教育艺术家,她引导海伦弄清什么是“爱”的典型事例,可见一斑。

归纳一下,她采用了抽象—具象—抽象的过程。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

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

“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

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

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

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

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

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

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

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

”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

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

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

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1)文章以游戏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