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1.什么是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如何评价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你认为中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什么位置?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使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更加扁平?答:①: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意思是: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不平等;然后,经历暂时没有大变动的时期;到经济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趋于平均。

如果我们以人均收入作为横坐标,表示经济增长,以人均收入差距作为纵坐标,这个假说可以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表示,这就是库兹涅茨曲线。

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当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或者工业化开始时,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轻;随着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污染物排放剧增,环境污染就会由低向高;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在某一时期达到临界点或者拐点,随后程度会逐渐减轻,环境质量又有所改善。

③:这是一种经验现象,中国还处于曲线的上行阶段,经济要发展,环境整体恶化趋势没有改变。

④::为了使曲线更加扁平,我们应当生态保护好给以奖励,对一般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依法取缔重污染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运用法律手段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禁止DDT的使用,设立技术标准,对于标准以外的不允许排放,对污染企业进行收税,运用科斯定理进行排污权交易。

2. 什么是庇古稅?有何具体应用?有何意义、局限性?答:①: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

②:如果庇古效应总是运作强烈,日本央行的政策接近零名义利率可能已经预计,日本通货紧缩的越快。

其他明显的证据对庇古效应来自日本可能是其长期的停滞,而消费支出价格下跌。

这一价格下跌将使消费者感受到更丰富的(和增加开支),但日本的消费者往往会报告说,他们宁愿延迟采购,预计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类似的,因为价格反向庇古效应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消费电子产品的贬值(这是有时被称为奥斯本效应)。

③:庇古税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污染产品征税,使污染环境的外部成本转化为生产污染产品的内在税收成本,从而降低私人的边际净收益并由此来决定其最终产量.其次,由于征税提高污染产品成本,降低了私人净收益预期,从而减少了产量,减少了污染。

第三,庇古税作为一种污染税,虽然是以调节为目的的,但毕竟能提供一部分税收收入,可专项用于环保事业。

即使作为一般税收收入,也可以相应减轻全国范围内的税收压力。

第四,庇古税会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清洁技术。

④:庇古税的实施难点在于,它的理想化动作,必须以税收t等于社会最优产出点上的边际外部成本为前提,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了解污染损失的准确货币值。

但这很困难,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污染的影响不仅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和滞后性,而且限于人类的认知水平,还具不确定性,而有的损失很难用货币来表示,譬如说物种的灭绝。

因此,在实践中,庇古税缺乏可行性。

一个变通办法是,通过设定环境标准来替代理论上的最佳点,并以此为目标来设计税率。

现实中的污染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思路。

事实上,只要对污染行为征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庇古税的作用,虽然税负不能完全等同于理论上的理想水平,但若实际税负与之越接近,则作用越明显。

3. 用图说明环境管理中征税手段的经济效应。

答:对非污染产品征税的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了梯形P O P1EA的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梯形P O P2CE的面积;⏹政府税收:增加了矩形P1P2CA的面积。

⏹整个社会的净福利:减少了三角形ACE的面积。

所以,征税一方面解决了社会收入的再分配而实现了公平目标,但是导致了效率损失对污染产品的征税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了梯形P O P1EA的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梯形P O P2CE的面积;⏹政府收益:政府税收,增加了矩形P1P2CA的面积;⏹环保收益:减少了(Q1-Q2)的污染产品的产量,由此带来的外部损害的减少是菱形ACEF的面积。

这个面积就是增加的社会收益。

⏹整个社会的净福利:增加了三角形ACE的面积。

⏹所以,对于具有负外部性的环境污染企业的征税一方面达到了环境保护目标,另一方面又实现了经济效率目标。

环境税或环境收费制度的应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收费标准偏低,宁可选择交纳排污费也不愿意保护环境;⏹几个收费的关系没有妥善处置,超标收费与排污收费、浓度收费与总量收费、单因子收费与多因子收费;⏹排污收费管理体制,一方面存在激励不充分,另一方面存在保护绩效奖励不足(保护太好就无费可收);⏹排污收费的良心效应负面作用;⏹排污收费中的寻租行为。

4. 什么是科斯定理?与庇古理论的关系?科斯定理有何应用?有何局限性?答:①: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②:二者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互补之处。

庇古税更加注重公平问题,谁造成的外部性谁交税或者谁受污染谁得到补偿;而科斯定理则更加注重效率问题,追求的是社会总体的效益最大化,而不顾利益分配问题。

庇古税注重政府的力量,而科斯定理注重市场的力量,在经济关系市场和政府总是弥补的关系,谁都不可能取代谁,关系是如何组合才能达到帕累托最有状态。

庇古税是从新古典框架,利用均衡来分析税收的问题;而科斯定理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③:二者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互补之处。

庇古税更加注重公平问题,谁造成的外部性谁交税或者谁受污染谁得到补偿;而科斯定理则更加注重效率问题,追求的是社会总体的效益最大化,而不顾利益分配问题。

庇古税注重政府的力量,而科斯定理注重市场的力量,在经济关系市场和政府总是弥补的关系,谁都不可能取代谁,关系是如何组合才能达到帕累托最有状态。

庇古税是从新古典框架,利用均衡来分析税收的问题;而科斯定理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④:西方学者认为,科斯定理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它的假设条件太苛刻。

只有当交易成本为零,才能出现科斯定理所说的结果。

而在现实中,交易成本不可能等于零。

其次,即使交易成本为零,现实中也存在西方学者所说的策略性行为。

由于存在策略性行为,就不会出现科斯定理所说的那种帕累托理想状态。

这种策略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们中国也有。

比如在城市里拆迁,经常碰到“钉子户”,你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他就是不搬迁。

这种行为就是策略性行为。

最后,科斯定理忽视了收入分配的效应。

这是最重要的理由。

科斯定理企图论证的是:不同产权的分配方式不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即:任何产权分配方式都会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5. 图示并说明最优污染水平模型,庇古稅与自愿协商手段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答:①:最优污染水平的涵义:经济理论为为污染控制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指南。

污染在很多场合是一种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也有一个最有值的问题。

有关最优污染水平的确立,可以用供求均衡来表示。

②:庇古稅与自愿协商手段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6.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内容、优点、局限性是什么?答:①: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②:1、有利于降低污染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2、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4、排污权交易更有利于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实现。

5、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存在有利于公民表达自己的意愿,扩大环保的群众基础。

③:相关立法不健全,难以实现排污量和交易量的准确监测,实施的困难很大,政府监管不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7.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两个特征会导致什么结果?答: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不是从所有权上去定义的,公共产品不等于公共财产,私人产品也不等于私人财产。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某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不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如,路灯。

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买单的人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而导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方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该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

如,国防。

这两个特征会导致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两种结果;“公地的悲剧”现象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如果一种资源的所有权没有排他功能,那么就会导致该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最终使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

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地的悲剧也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导致的外部效应形式。

每个理性人在计算个人成本收益时忽略了他的购买行为的社会成本,即他所增加的牲畜数将使所有其他牲畜的产量下降。

每增加额外的一头牲畜带来的私人成本小于相应的社会成本,其差额转嫁给了其他所有牧民。

同样,在环境污染中,个人排污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产生偏离。

“搭便车”是休谟提出,他认为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就会出现免费搭车者;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终结果是谁也享受不到公共产品。

8. 试对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进行比较。

答:1.市场价值法:⏹该方法是各种方法中使用最广,最易于理解的估值方法。

⏹大多数估值研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估值研究全部或部分的依赖这种方法。

⏹该方法以所观察到的市场行为为依据,容易被决策人员所理解。

⏹但是,当市场发育不良或存在严重扭曲时,它的局限性就表现出来了。

⏹由于不计算消费者剩余并且忽略了外部性的影响,市场价值法常常会低估真实的经济价值。

2.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的应用仍然集中在发达国家。

应用这两种方法需要较多的数据,同时,这两种方法都不涉及非使用价值,会低估总的经济价值。

3.假想市场法:⏹意愿调查法是很有用的方法,它的适用范围最广,因为它可以评估非使用价值。

但是它要求的数据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并且需要非常细心的策划和解释。

而且意愿调查法依赖于人们的观点,不以人们的市场行为为依据,在回答中会产生偏差。

同时,意愿调查法还取决于调查对象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并假定人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环境意识,这些条件有时并不容易达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