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0)
(一)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0)
• (疾病,重病)(《扁 鹊见蔡桓公》) •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窘)(《捕 蛇者说》) • ③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原毁》)(韩愈)//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毛病,缺点)(《训俭示康》)译文:别人都讥笑我 固执而不通达 但是我不觉得这是缺点。 • 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论语· 卫灵公》)//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 人病之。(担心,忧虑)(《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 币》)译文: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 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 ⑤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 货 殖列传》)注:粜,音tiào,卖粮食;末,不重要的事, 又指工商业。译文: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 利益就要受到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 (1--10)
课前任务安排
• 1、必修一----五文言文结合注释、笔 记等逐字逐句落实,并背诵默写要求 内容。课堂检测。 • 2、文言常见实词120个:每次至少落 实10个,向20个努力。 • 3、文言虚词18个,每次落实2—3个。 课堂默写其意义与用法。 • 4、文言句式:每次落实两种。
• 【察】九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石钟山 记》) •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赤壁之战》)译文: 刚才我考虑众人的议论,(是)想专门贻误将军。 •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弄清楚)(《曹刿论 战》)注: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 •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洁白的样子) (《屈原列传》)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 受脏物的污染呢? 注:汶汶,音mén,浑浊的样子。 •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齐桓晋文之 事》) • 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汉书· 东方朔》) • 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考察和推举) (《陈情表》)译文:前些时候太守逵考察并推举臣下为孝廉, 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注: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 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 含义不同。
【安】二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 地。”(安全)(《失街亭》)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 ④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⑤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回到哪里呢?//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哉!(哪里)(《陈涉世家》)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养生)(《曹刿论 战》) ⑧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论语· 季氏将伐颛 臾》) 译文:使归附的人民生活安定。 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论 语·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 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 【朝cháo】十
• ①朝服衣冠。(zhāo 早晨)(《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穿戴。 •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朝见, 朝拜)(《廉颇蔺相如列传》)//强国请服,弱国入 朝。(朝见,朝拜)(《过秦论》)译文:强国请求 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 ③期年不听朝。(政事)(《吕氏春秋》) •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蜀相》) • ⑤期年不听朝。(朝政)(《吕氏春秋》) • ⑦坐南朝北。(对、向)
• 【兵】七
•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 秦论》) •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③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兵法· 谋攻》)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 (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 方的)外交。注:伐交,击破(敌方)与别国的联 合。 • ④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史记· 伯夷列 传》) 译文: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 • 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
• 【倍】四
•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 违背)(《鸿门宴》) • ②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一倍,加倍)(《孙子兵法· 谋攻》)//然言其户 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照原数加一倍) (《治平篇》)注:视,比。 •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 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④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加倍)(《五蠹》) 译文:即使加倍赏赐和屡次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 乱。 • ⑤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背向) (《管子· 中匡》)译文:管仲回来,进院中,背靠 屏风而立,桓公不同他讲话。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归类
• 【爱】一
•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 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 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 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齐桓晋 文之事》)译文: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于 心不忍。 •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 ⑥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昭公二十年》)译文: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 哭泣道:“(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 ⑦爱(通“薆”)而不见,搔首踟蹰。(隐蔽,躲藏)(《诗 经· 邶风· 静女》)
• 【本】五
• 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种树郭橐驼 传》) • ②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 译文: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注:盖,通“盍”,何不。//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屈原列传》) • 译文:父母,是人的根本。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鱼我所欲也》) • ④本在冀州之南。(本来)(《愚公移山》) • ⑤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底本,稿本)(《〈指南 录〉后序》) • ⑥是无难,别具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奏本) (《狱中杂记》)(方苞) • 译文: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 • ⑦若止印三二本。(册)(《活板》) • ⑧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 ⑨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本源、考查)(《伶 官传序》)注:抑,或者。
• 【被】三
• ①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 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这是)大自然的现象,夏禹商 汤都遭受过。//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蒙受,遭受)(《荆轲刺秦王》) • 译文:(荆轲)受了八处伤。创chuāng,伤。//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蒙受、遭受)(《乌江自刎》) • 译文: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 传》) •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通“披”,穿在身上或 披在身上)(《陈涉世家》)注:坚,指铁甲;执,拿着、握着; 锐,指武器。译文:亲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为亲自作战。 • 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屈原列传》) • 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 ⑤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 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⑦去乱而被之以治。(施加,施及)(《荀子》) • 译文:除去混乱,再给它加上有秩序。
【鄙】六
•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为学》) • 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 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③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鄙人,自称的谦词) (《史记· 冯唐列传》)//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鄙人:鄙俗, 不开化的人)(《荆轲刺秦王》)译文:北方蛮夷地区 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 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注:假借,宽容,原 谅。//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鄙人: 乡下人)《史记· 李将军列传》译文:我见李将军,朴朴 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注:悛悛,质朴的样 子。 • 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司马光) •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 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 ⑥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训俭示康》)(司马光)// • 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辱) (《蝜蝂传》) • 译文: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 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 ⑦凡人不病则不畏惧。(生病)(《订鬼》) • ⑧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病梅馆 记》)注:夭梅病梅,把梅弄成奇形异状,弄成病态。 • ⑨在陈绝粮,从者病。(受困)(《论语》) • ⑩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劳累,疲劳)(《揠苗助 长》)译文: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