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16 社 戏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ɡ) 闹哄.(hōnɡ) 起哄.(hōnɡ)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jiòu)树 旺相.(xiànɡ) D.皎.洁(jǎo) 归省.(xǐnɡ)絮.(xù) 晌.午(sh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困惑 挑剔 胆怯 委曲 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 B.委实:实在 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隐隐约约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 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
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5.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6.“漂渺”通常写作 ,意思是 。 7.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1)所见: 。 (2)所闻: 。 (3)“我”对社戏的 之情。 8.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① ② 。 9.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0.为下列字注音。 菌( ) 莹( ) 瑶( ) 蹦( ) 11.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2.这段文字中写了很多人物,都是围绕小茅屋展开情节的,在横线上标清时间及人物。 盖了小茅屋。 , 和 照料小茅屋。 , 和 修葺小茅屋。 13.本段文字运用的记叙顺序是( ) A.按“我”寻找梨花姑娘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 B.按小茅屋的建、管、修的过程倒叙的。 C.通过梨花妹妹的回忆,插叙了小茅屋的建造,修建和保管的过程。搞清了小茅屋的主人。 14.画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试一试 15.思考一下下面句子里三个“实在”的意思,各指的是什么
这位村长很实在..,上台不久就给村里办了些实在..事,村民们实在感激这位村长。
参考答案 一、 5.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 6.缥缈 隐隐约约 7.(1)戏台在灯火中……满被红霞罩着了 (2)吹到耳边的又是横笛, 很悠扬 (3)留恋 8.比喻 ①突出航行之快 ②表现孩子的欢快的心情 9.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的驾船技术之高。 二、10.jūn yínɡ yáo bènɡ 11.比喻 12.十多年前,解放军 从那以后 梨花 梨花妹妹 第二天早晨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14.是画龙点睛之笔,点明文章主题。 15.①品德好;②对老百姓有利的事;③确实,从心理。
17 安塞腰鼓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安塞.(sài) 晦.暗(huì) 冗.杂(rǒnɡ) 羁.绊(jī)
B.烧灼.(shuó)闭塞.(sè) 磅.礴(pánɡ) 亢.奋(kànɡ) C.戛.然(jiá) 恬.静(tián)骤.雨(zhòu) 沉稳.(wěn) D.思绪.(xù) 震撼.(hàn) 淋漓.(lí) 飞溅.(jiàn) 2.解释下列词语。 羁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晦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这腰鼓,使____________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__了,使____________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_______了,使____________的世界立即变得____________了。 A.冰冷 B.恬静 C.燥热 D.亢奋 E.困倦 F.飞溅 4.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小心哟!)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 ) A.安静 B.舒适愉快 C.幽雅寂静 (2)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
A.踏实 B.质朴诚实 C.朴素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A.叹息看到的事物停止了 B.感叹到此为止 C.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加点词的意义同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终于把.我们说服了 B.他终于被.我们说服了
C.他终于让.我们说服了 D.他终于叫.我们说服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③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6.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7.“好一个安塞腰鼓!”能否改为“安塞腰鼓好啊!”为什么 8.第②段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形容后生们擂鼓的动作,突出的是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③段中运用了两个人称代词“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10.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1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1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画“ ”的形成三组反义词,有何作用 13.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14.“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中“壮阔”“豪放”“火烈”各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安塞腰鼓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4.(1)A (2)B (3)C 6.赞美了黄土高原养育了有无穷无尽力量的劳动人民。 7.不能,因为原句赞叹的语气强烈,有尽情赞美之意,而改句只是一般的说好,表达效果远比不上原句好。 8.有力 疾速 大起大落 生命的活力(意思对即可) 9.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 10.(1)说明因为生命的存在所以那么活跃强盛。 (2)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11.多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且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 12.反义词突出腰鼓的力量。 13.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犷、豪迈、开放的。 14.①场面 ②风格 ③气氛
18 竹 影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幽.暗(yōu) 弥.漫(mí) 挽.救(wǎn) B.惬.意(qiè) 闪烁.(shuò) 一缕.(lǚ) C.收藏.(cánɡ) 花瓣.(bàn) 乱撇.(piě) D.口头禅.(chán) 参差.(cēn) 参差.(c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