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3、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内在的心理力场:过去、现在形成的内 在需求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 外在的心理力场:外界的环境因素 B= f(P*E) 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 特征

二.个体行为规律

1、个体行为模式和特征
个体心理特征 对刺激的个人解释 行为反应
刺激
刺激反应机理
(余士维:优秀学生事件、 华南农大事件、同学们中的 一些现象)
二、组

特 点 和 层 次(P29)
特点:1由个人和群体组成 2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3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来实现 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三. 组织要素
1.有形要素: 人或团体 群体 部门 如工人 董事会 班组 党团 子公司 物质(条件) 如房子 领地(域)设备 工具 资金 材料 (任务 目标 对象) 如 人 物 产品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导论 个体行为
五.个性差异及测量 七.知觉与判断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意义 二.组织及要素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第二部分

四.个体行为规律 六.个性差异及管理
第三部分

激励
八.激励理论 九.内容型激励 十. 过程 型激励 十一.改造型激励 十二.激励的社会机制

例如砌砖:
行为主义者不是简单的统计工人 砌了多少块砖,而是体力、金钱 刺激和惩罚等各种因素影响而造 成的砌砖数量。
重要意义与缺点

对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 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具有 重要意义。 没有全面说明人的行为的全过程,把人 看作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

2、新华生主义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群体行为
十三.群体及群体功能 十四. 群体人际关系及群 体凝聚力与士气 十五. 沟通管理与团队建设
第五部分

领导行为
十六、领导理论 十七、领导行为理论 十八、领 导权变理论
第六部分 组织行为 十九、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 二十、组织变革与 组织文化 二十一、组织文化 二十二、学习型组 织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一.组织行为学概念
1. 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 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核心: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 一门学科 3.组织——群体——个人 比如,1+1会怎么样?(三个和尚故事)
2.计划性


(1)正式组织
(政府 机关 工厂 车间 科室 学校)
有正式的文件明文规定 有确定的目标分工
无官方规定的定型结构制度 有自己的核心人物 以情感为纽带心理协调好
有正式的结构编制目标纲领 有规定的权利 义务纪律
有共同的价值观习性爱好行为准则 有共同的利益及社交归属情感上的需要 往往无稳定的基础易冲突分化消亡

方法基础:
心理分析技术
群体动态分析方法
社会测量方法

《圣经》的《出埃及记》摩西带领一群 以色列入出走埃及,在出征途中,发生 了摩西的过重的带人任务与他的精力而 不相称的矛盾。摩西相当劳累,那一群 以色列人也相当劳累。于是,摩西的岳 父提出建议,要他改变花太多的时间去 管理太多人这个问题。还说,你现在这 样做法,你和跟随你的百姓都会累垮的。 要他从百姓中逃选出能人来,然后千人 一长,百人一长,50人一长和10人一长 地进行组织,大事你决定,所有小事由 他们自己审理。摩西听从了岳父的建议, 把队伍管得很有条理。
.控制 .分析和行动
第二部分 个体行为
第四章 个体行为规律
一.个体行为的解释理论
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创始人:华生(WATSON) 1913年《行为主义观点的 心理学》 1928年发展成较完整的行 为主义思想体系

心理学不是意识的科学,而是行为的科 学 理论目标: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刺激——反应”公式作为行为的解释 原则 反对内省法,主张观察法 简单的生理反应是其认为研究的简单的 心理学上的反应;复杂的反应,如研究 整个人的行为,是研究的重点

三.产生与发展: 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基础
学科基础——行为科学,产生于科学管理发达 之后,是四五十年前兴起的学科。科学管理 “机械”,过分重视组织静态,研究组织结构 等而忽视人的心理行为,封闭系统,经济人理 论。 行为科学的先驱——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理 论,工人工作情绪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非 正式组织对个体的影响。(霍桑实验)

1、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来分析研究 从单个组织成员的角度出发。这种研究方法把 重点放在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解释的基础上, 这些发展理论和解释探讨了个体行为以及个体 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过程的反应。
研究群体的功能,把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应用于研究组织中的群体。对群体层次分析所 产生的见解不同于通过研究个人单独工作所产 生的见解。 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目标。把重点放在社会学 规律的理论和概念之上。寻求理解组织与其环 境之间关系的影响。 并把重点放在组织结构和 组织设计如何影响组织效率方面(石墨与金刚 石) 三个角度研究相互补充。

世界上生命力最强一类是大学,另一类 是宗教组织。实际上最有生命力恰恰不 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组织,我希望这个问 题引起企业家的思考。我在老家的时候, 也有二句很充实的话叫做枣树三年不结 枣不算死,桃树四年都结桃不算活,我 希望中国企业更多是像枣树而不是桃树。 可惜的是现在中国桃树类的企业比较多。
2、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第二章
一.组织概念
组织及要素
1.原义:生物器官及其内部构造 Organization肌肉的条纹 织构 细胞 组织的宏观形态 《辽.食货志》吃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 一种客观事物结合的形态
2.延拓(特别是社会系统):
静态 自然界或社会要素按一定规则的组合形态

(结构形态角度,有一定的结构、相互牵连和作用)


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
理论基础 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文化的五点功能: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文化使 一个社会的价值更系统化;为社会的团结、组织 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为社会结构提 供材料和蓝图;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塑造社会和 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 (梯形图)
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一.组织行为学概念
1.分粥的故事;破窗理论 2.必要性(P12,第三段) (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调动人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是通过别人把事 办成)(唯利是图)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适当 的人放在适当位置,才能提高效率。(人的性 格)
(3)有助于改善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 力,向心力。 (4)有助于改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提 高领导水平。(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 带) (5)有助于个人取得成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无形要素

目标 任务(有的组织清楚,有的不清楚) (客观分布状态) 责权结构(一种固定的结构形态及按形态的分工层次) (约束性、规律性) 组织规范(责任、义务、权利、纪律、约束、观念) (联系形式) 沟通及联系 (作用力) 凝聚力(认同及依赖程度、元素间相互选择的倾向) (功能结构形式) 组织结构
刺激

绩效 评价与奖惩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美 华莱士提出)
组织中个体行为、绩效和有效性模型 P56
个体行为特征:
目的性、社会性、自主性、连续性 持久性、可塑性
2、个体心理与行为制约

知觉与行为:要使人们的行为更好地与 客观环境相适应(比如环境比较好,应 该产量高,员工薪酬待遇高,应该更卖 力,某教师上课的心态),必须充分了 解主客观不一致的原因,使人们的知觉 尽可能反映客观实际。
3、心理测验法 :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 密仪器,来测量被试者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
4、定性与定量法
5、案例法
6、情景模拟法:将被试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 中,由测试者观察其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 规范对测试行为进行评定。

7、系统法
8、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延伸话题: 1.人是组织发展的目的还是利润是组织发 展的目的?

《企业文化》作者狄尔和肯尼迪的调查 发现:1/3的企业以利润为企业发展的最 高目标,而这些企业利润状况并不理想; 2/3的企业不以利润,而以崇高的信念, 人的价值、理想为最高目标,却取得卓 越绩效。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 寻找中国企业的经营之道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行为模式:S——O——R 刺激——思维加工系统——行为

输入 输出
认为:思维加工系统即心理加工过程是 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 成语:视而不见;对牛弹琴,伏食如故

托尔曼观点:P52 斯金钠观点:P52 赫尔观点:P53 6条假设,11条定理 赫尔认为:生物迫力是人类行为的基本 动机因素



各国不同的分类
美小企业局(SBA-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定义小于以下人数的各行业的企业为小企业 制造业(0~1500人) 飞机1500人 计算机1000 家用吸尘器750人 男子服装200人 通心粉与面条250人 小企业占美工商活动组织的99%
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田径场上的故事) 跨文化研究的特点(P43) 3.2劳动力多元化:如在珠三角打工的民工 在长三角工作的人们。
3.3权变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