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化”和“四重”逐渐实现自我约束
单位:扶风第二高级中学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己来管好自己,这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
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本学期我就此问题实行“四化”与“四重”。
一、学习目标明确化
学生集体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有明确的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科学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个学期初我都将班级的阶段性目标、学期目标都告诉学生,如我们班本学期要在什么活动中力所能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等。
告诉学生目标使学生胸中有数。
同时,既有现实目标作为直接的推动力,还有理想目标作为最终抵达的目标,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在最佳状态。
二、管理制度科学民主化
“民主化和科学化是班级管理的两大法宝” 。
本学期我们班打破往老师制定制度约束学生的旧习,积极采纳学生建议,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制订工作。
使学生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
所制订的制度必须符合本
班特点,从实际出发,具有可行性。
我们班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制定了自己的班规、班训、班级目标,尤其是班级目标,学生们还针对自己的一些陋习制定制度管理自己。
班里的规章制度一经通过,坚决执行,不能出现放松现象。
班干部尤其应该严格要求,我们班的班委会也采用了民主选举,全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选举,再由教师权衡,选出班里的班委。
例如班长权明亮在学习上的认真刻苦,持之以恒的劲头为全班同学所佩服,具有带头作用。
班长张烨待人诚恳、讲诚信,在同学中很有威信。
这些民主选出的干部既认真负责,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能带动周围的同学,促进班风建设。
还可以实行岗位责任制。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自我管理的实现。
因此,把班里的大小事进行细化,分配到人。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管理,有事干,成为集体的主人主动的来管理班级,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四、分析问题主动化
对于班里出现的问题,我认为班主任不能被动地“堵”,而应主动地“导”。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无论是于犯错同学本身,还是参与分析、解决问题的其他同学,都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样一来远比批评某一位犯错误的同学,效果要好,受益范围要广。
五、学生问题自查化
为了改变长期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管班级、管学生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传统思想。
本学期班里的自律小标兵由全班同学轮流
担任,让学生自己检查,使学生体会到实施计划的严肃性、责任感,尤其是那些比较调皮的学生让他了解和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及时提出矫正偏差的意见,以求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四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树立
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主要抓“四个环节”:一是抓养成教育。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做好事光荣,违纪律可耻”的意识,从而形成习惯;二是明是非观念。
让学生明白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三是树立榜样;四是转化后进生。
包括道德上的后进生,学习上的后进生。
如果能转化这两类学生,他们会在班级工作中表现出色,可以影响一大批愿意受他们领导的、平时在是非面前动摇不定的同学,有力地加强正确舆论的教育与约束力。
二、重培养
学生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班主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一是“扶着走”:“扶着走”的关键是抓好“第一次”。
如第一次自主班会,班主任要耐心指导,细心指导。
二是“领着走”: 这是半扶半放阶段。
班干部有了一些经验以后,班主任可在各种具体工作之前,请班干部提前设想,提前安排,自己充当参谋。
三是“放开走”: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后,班主任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
并积极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从而使班干部队伍逐步成熟。
三、重建立
一是建立分级管理制度;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制;三是落实奖罚制度。
当然,在学生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中,主体作用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更不可忽视。
有了这些培养方法,我想无论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是会得到发展的。
四、重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取得家长的配合对教育学生起着关键的作用。
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和教师撑起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对教育学生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条件,内心世界,给予他们贴心的关心和爱护。
事实证明,我们付出的爱心也会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信赖,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让学生平时尽力杜绝攀比、迁就和包办代替,让他们在学校、家里表现一个样,不再出现学生在校能苦干,卫生、劳动、学习样样强,一到家就了“小皇帝”的角色,什么也不愿干,什么也不想干,一切家长都包办的局面,我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信赖,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现在90后出生的孩子既聪明又伶俐,但身上也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
如:不会关爱他人、学习缺乏主动性、集体观念不强、劳动意识单薄等诸多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就逐一显现出
来,但是只要把学生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当中,就能激发出学生内心世界的强大动力,促使他不断地严格要求,积极上进。
在工作中,我积极地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作为班主任,我本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思路,想尽办法给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的机会,努力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
在班中,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责任到人。
如设立日光灯管理员,课桌管理员,包干区管理员,窗户管理员,墙砖管理员等等,并且有检查、有汇报的制度。
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所以对每个学生来说,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服务意识,还让他们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感。
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自我的锻炼,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发现好的行为及时奖励。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约束自己的行为。
慢慢地,学生养成了老师不在与在一个样的好习惯,都能自觉地做自己的事情,具有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职责不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改造学生,而是唤醒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良知和潜在的能力.可见,同伴之间的影响有时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说教。
利用榜样模范作用感染学生。
班级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教学生学会管理。
管是为了不管,让学生自管。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性格倔强,自我管理能力差,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习实践中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在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在情境中,激励学生自我管理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要注意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渐养成,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相信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办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