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发电厂技术标准YD/J 00x—2003起重机检修规程1. 2×15t门式启闭机检修规程1.1 检修周期及质量标准xx发电厂2003年3月1日批准 2003年4月1日实施YD/J 00x—20031.2 用途及使用范围与技术规范1.2.1 用途及使用范围本门式启闭机用于我厂水轮机尾水闸门的起闭,可沿平面纵向移动,利用抓梁起吊与吊运尾水管检修闸门,检修闸门共四扇,一扇闸门由两节组成,用于堵机组尾水。
门机系在室外工作,气象特征为:最低温度 -40℃多年平均最低温度 -17.5℃最大风速 24米/秒工作风速 15米/秒1.2.2 主要技术规范与机械特性1.2.2.1 主要技术规范YD/J 00x—2003门机外形尺寸(mm):长×宽×高=7000×5435×90551.2.2.2 机械特性:1.2.3 机器的组成部分操作室、起重部分、限位装置、动滑轮部分、高度指示及主控部分、负荷继电器、行走运动部分、活节联轴器、主从动轮、门架部分、机房、电缆卷筒、夹轨器。
2. 50/10t桥式起重机检修规程2.1 检修周期2.2.1 一般注意事项2.2.1.1 检修时吊车要开到安装间,小车开到端部后,切断电源。
2.2.1.2 在检修位置应架设平台,绑好栏杆,铺好跳板,并应牢固可靠。
2.2.1.3 工作人员上吊车检修前,需经身体检查,检查身体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2.2.1.4 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地方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使用的工具应放在平稳的地点,必要时要系上绳子,以防掉下。
2.2.1.5 分解时,应详细检查设备有无缺陷,各部零件有无缺少,并作记录。
2.2.1.6 所有零部件,分解前应作记号、记录、组装时应恢复原位。
2.2.1.7 所有紧固件应紧固可靠,不得松动。
YD/J 00x—20032.2.1.8 键与键槽配合应紧固,松动者应重新配置。
2.2.2 轨道与桥架的检修2.2.2.1 检修轨道压板螺栓和两轨的联接螺栓应无松动。
检查轨道侧面与车轮磨损情况,并作好记录,终点限位开关应良好。
2.2.2.2 检查大车轨道跨距偏差±4mm,用水准仪测量大车轨道标高,其偏差为±4mm。
同一断面小车两轨道偏差应小于3mm。
轨道接头横向偏差小于1mm。
接头间隙为≤2mm,否则应进行修理。
2.2.2.3 桥架焊接铆接冒处光滑平整,焊缝无开裂现象,铆钉无松动。
2.2.2.4 行驶检查,在行驶时,车轮不啃轨,车轮同时与轨面接触。
2.2.3 主、副钩及悬吊装置检查2.2.3.1 悬吊装置检修时,应将其落在安装间地面所铺设的木方上,安置牢固。
2.2.3.2 主钩滑轮及悬吊装置检查把滑轮两端大板拆下,在轴的一端垫木方或铜棒,用大锤将轴打出。
(用压机顶出也可)当顶到第一个滑轮快露出时,将第一个滑轮支撑继续顶轴,至将滑轮取出为止,停止顶轴。
然后将滑轮取下,则顺次将其它滑轮从该轴缝隙内取下,做好相应的位置记号。
检查:检查清扫滑轮,轴套应无毛刺,滑痕及严重损伤,用刮刀修理。
滑轮表面应无毛刺伤痕裂纹,如有应用刮刀修理,如有裂纹,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处理,焊接或更换新轮。
滑轮槽不均匀磨损不超过3mm,若重新车削时,其轮缘厚度不应小于原厚度的80%。
浮轮轴及滑轮各处清扫干净,处理完毕后,在滑轮轴套内涂以黄甘油,按拆卸相反顺序依次将滑轮装入,滑轮支撑好后再将轴打入(或顶入)到原位置,将轴两端卡板装好。
用手盘动滑轮,应转动灵活。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另一组滑轮检修。
滑轮组侧面滑轮进行检修时,一定先拆下挡块和挡板,然后抽出滑轮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同前,检修处理合格后,装入原位。
2.2.3.3 检查吊钩颈部止推轴承、滚柱情况,隔离体及座圈情况。
润滑油“质”和“量”合格。
2.2.3.4 吊具外罩与滑轮间距离应保持在10cm左右,过小应调正。
2.2.3.5 将吊钩、滑轮组、吊钩横梁、吊钩钢板、吊钩侧板表面清扫干净,用10-20倍放大镜检查,其表面无裂纹。
轴磨损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3-5%,钩的危险断面及轴颈处永久变形,不得超过断面高度的10-20%,2.2.3.6 滑轮检查完毕,吊起离开地面木方,用手扳动吊钩,应绕其本身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
2.2.4 卷筒与钢丝绳检修2.2.4.1 主钩放在地面上,将钢丝绳全部退出,直到固定端露出为止,将卷筒螺旋槽的油污清扫干净,同时检查钢丝绳,绳头压板应紧固。
紧固螺丝的销紧钢片完好,位置正确。
卷筒轴中心线应平行于小车架支承面,其允许偏差小于1/1000,卷筒的磨损不得超过壁厚的10%。
2.2.4.2 检查钢丝绳时,应将钢丝绳清扫干净,清扫工作可在钢丝绳起落过程中进行。
检查钢丝绳上应无明显的伤痕、烧损、凹陷、松散、打结等现象,否则按标准报废,钢丝绳的钢丝磨损或锈蚀达到原直径40%时,或钢丝绳受过严重火灾或局部电火烧过时,应及时报废,钢丝绳的断丝数量不多,但断丝增加很快者,应换新的,钢丝绳受冲击负荷后,这段钢丝绳较原来的长度延长或超过0.5%者,应将该段钢丝绳切去。
钢丝绳的接扣,可靠无松动现象,每两年涂油一次。
YD/J 00x —2003钢 丝 绳 的 结 构2.2.4.3 新换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6。
2.2.5 传动轴与联轴节检修2.2.5.1 传动轴各部应擦拭干净、轴颈部分应用汽油清洗干净后再装轴瓦。
2.2.5.2 传动轴倾斜值应小于1/1000,各传动轴应转动灵活。
2.2.5.3 大车运行机构及传动轴检修时应进行校直检查,轴的挠度不应大于0.5mm/m 。
2.2.5.4 联轴器调整后,应用直尺与塞尺在法兰周围等分4点处测量法兰面间隙和外圆的不同心度。
若系弹性联轴器,检查各螺钉的橡胶圆应完好无缺。
2.2.6.1 制动器检修的一般注意事项。
1) 制动器上的油污,应清扫干净,检修完毕应涂防护漆。
2) 制动器各部零件应完整,开口销合适,轴销应无严重磨损,否则应更换。
3) 制动器闸瓦衬料应固定,在闸瓦上的埋头铆钉没入衬料表面深度,应不小于衬料厚的1/4。
4) 制动器闸瓦中心与控制轴中心应同心,允许偏差不得超过0.3mm ,闸瓦衬料与制动轮其正常工作间隙为1-1.5mm ,松开状态下,制动轮不平行度与倾斜度在轮宽100mm 上不得超过0.1mm ,制动时闸瓦整个瓦面应紧贴在制动轮上。
5) 弹性好,各轴部分应灵活。
6) 调整轴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要求1.5mm 。
7) 制动轮表面允许磨损量为原厚度的30%,擦伤或沟痕等深度不得大于0.5mm ,否则应更换。
K =P (钢丝绳破断力)YD/J 00x—20038) 经常检查制动盘与闸瓦的磨损与两瓦的退程是否均匀,其退程超过规定值时应调整。
9) 制动器动作无噪音,制动盘工作时发热,温度不超过200℃。
10) 制动闸瓦磨损到原始厚度的50%时应更换。
超过25%时,埋头螺钉应没入衬料厚度的1/2。
11) 主弹簧的弹力调整,以保证足够的制动力矩和使制动平稳可靠。
2.2.6.3 制动器弹簧调整长度的公差值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短程制动器调整:WZ-200 调整衔铁行程,用一个扳手把住螺母,用另一个扳手转动推杆方尾,直达到下列标准为止:调整主弹簧,其目的在于使制动器产生相当的制动力矩,弹簧长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安装长度误差不得超过2.2.6.3的表文规定。
调整方法:用扳手把住主弹簧的固定螺母,用另一扳手转动推杆,调整弹簧长度后须用三个螺母将弹簧压住,此处为了防止弹簧松动,须用另一个螺母将上述二个螺母锁紧。
调整制动盘与制动瓦间隙的方法:用扳手把住螺母,然后转动推杆,使衔铁与铁心接触,然后用调整螺栓调整二制动瓦与制动盘间的间隙相等,以后用调整螺母将调整螺栓固定,所有松动的螺母也应重新拧紧。
2.2.6.4 长程制动器调整JWZ-300 调整衔铁行程,调整时须使制动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均匀,闸体未磨损前,制动瓦与制磁铁行程调整方法是:转动连接螺母,就可以调整左右制动杠杆相对位置。
制动瓦未磨损前,磁铁应有25%的额定行程作为预备行程。
调整制动瓦和制动盘之间的间隙相等时只须旋转调整螺栓就可以了。
2.2.6.5 制动器的试验当制动器调整好后,应以每分钟5次的接电进行试验,检查制动是否平稳,制动力矩是否满足要求。
制动时电磁铁是否有噪音,不超过K180℃。
2.2.7 轴承检查2.2.7.1 起重机上的所有轴承,润滑必须正常。
2.2.7.2 轴承发热,温度不超过70℃。
2.2.7.3 轴承密封良好。
YD/J 00x—20032.2.7.4 检修时轴承密封圈的油污应清除。
并将其在煤油中清洗干净、擦干,并重新在溶化的润滑脂中浸透。
2.2.7.5 滚动轴承应能轻松的转动,转动时不应有振动及噪音,装入润滑脂,达容积的2/3。
2.2.8 齿轮传动检修2.2.8.1 除去齿轮上的油污,检查齿轮表面情况、磨损程度及咬合的正确性。
2.2.8.2 减速箱结合面应严密不漏。
2.2.8.3 减速箱油质应合格,油位正常,放油时应注意油色及油内是否有杂物。
2.2.8.4 减速箱换油时,必须将油箱内部及齿轮上的油污,沉淀物清洗干净,待干后再注入新油。
2.2.9车轮检查2.2.9.1 车轮表面应光滑,没有凹入和压痕,如有这样的缺陷,不应超过3mm,对有缺陷进行车削的轮与其它轮的直径偏差不得超过1/1000D。
2.2.9.2 检查大小车运行时是否啃轨,如有应检查原因进行消除。
2.2.9.3 滚动面的磨损,不得超过轮圈厚的15-20%。
轮缘磨损不超过原厚度的50%,轮缘部分不应有裂纹,否则应更换。
2.2.9.4 小车轮的拆卸步骤:将需更换的车轮驶至斜度为0.003的楔铁上。
在平衡梁和小车间放一垫板,将小车驶至原位,移去楔铁,松开角形轴承箱的固定螺母,即可将车轮部件及角形轴承箱一起拆下。
2.2.9.5 大车轮装置步骤把小车开到一边相限位置,将压机放在另一端平衡架,将桥梁提升100-120mm,在主动及从动平衡架下,垫上90-100mm的垫板。
车轮总提升高度从轨道算起应不小于90mm。
移去压机,以便使各车轮部件从平衡架上卸下来。
拆开角形轴承箱的固定螺栓,就可以将车轮部件和角形轴承箱一起卸下。
注意:枕木架可作为压机的支柱,枕木安装时应使大车轨道面低于枕木的平面。
在压机顶的下面必须用厚度40-60mm的钢板支承垫起来。
2.3 润滑系统2.3.1 一般概念2.3.1.1 作用原理及技术性能本起重机采用集中润滑系统,它能保证机构各摩擦部位有足够的润滑油。
这种装置是由一个给油站供给几十个润滑点,并且可以做到自动供给所需要的油量,由于采用了集中润滑系统,可以使维护工作大大简化,减少了由于缺乏润滑剂而造成机构的严重磨损,以至损坏,因而提高起重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