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检修规程1

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检修规程1

厂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年月日目录电动单梁起重机检修规程 (4)1总则 (4)1.1适用范围 (4)1.2结构简述 (4)1.3技术性能 (4)2完好标准 (4)2.1零部件 (4)2.2运行性能 (5)2.3技术资料 (5)2.4设备及环境 (5)3设备维护 (5)3.1日常维护 (5)3.2定期检查 (5)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6)3.4紧急情况停车 (7)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7)4.1检修周期 (7)4.2检修内容 (7)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8)5.1检修方法简述 (8)5.2检修质量标准 (10)6试车与验收 (10)6.1试车前准备工作 (13)6.2试车 (13)6.2验收 (13)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3)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13)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4)7.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14)电动单梁起重机检修规程1.总则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克什克腾煤制气项目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检修。

1.2结构简述1.2.1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基本构造1.2.2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基本构造,由金属结构部分、传动机构和安全、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3技术性能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是PVCf分厂的重要起重运输机械,担负转化装置区、精馏装置的设备检修或物料吊运工作。

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1。

表12.完好标准2.1零、部件2.1.1 主体完整,零、部件齐全。

电缆滑线整齐,行走灵活。

2.1.2轨道终点有安全挡,吊钩、电动葫芦升高有限位开关,制动器,工和灵活可靠。

2.1.3钢丝绳磨损均匀,质量符合GB1102《圆股钢丝绳》要求。

2.1.4照明、信呼和其它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符合要求。

2.1.5防腐、防雨、接地等设施完善、可靠、符合技术要求。

2.1.6各部连接件螺栓、紧固、齐全、符合技术要求。

2.1.7在起重机的明显位置有清晰标牌,标牌应有下述内容:名称、型号、额定起重能力、制造厂名、日期等。

大、小钩有安全标志。

2.2运行性能2.2.1设备润滑系统畅通,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颠簸、和杂音等不正常现象。

2.2.3各部温度、转速、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技术要求。

2.2.4起重能力要定期检验,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2.3.1 出厂技术文件、质量检验合格证、安装和使用说明书等档案资料齐全。

2.3.2设备运行记录、缺陷记录、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准确。

2.3.3设备易损件有图纸。

2.3.4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4设备及环境2.4.1设备整洁,轨道无杂物,密封点无泄漏。

2.4.2环境宽敞、采光良好、运行安全。

3.设备的维护3.1日常维护3.1.1检查钢丝绳有无破股断丝、打结、扭曲,在卷筒上和滑轮中缠绕否正常,有无脱槽、串槽等现象。

对端部的固定连接。

平衡滑轮处的安全性作出判断。

3.1.2检查吊钩是否有裂纹、永久性变形、扳钩心轴、衬套有无磨损、吊具是否完整可靠。

3.1.3检查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

3.1.4检查各部件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可靠。

3.1.5各润滑点定期润滑,使之具有良好的润滑状态、消除泄漏现象。

3.1.6检查减速机、电动机及轴承座的温度、声响等状态。

3.1.7检查控制器各对触头的接触是否良好,开闭顺序是否符合正常要求。

3.1.8检查各种安全保护外壳是否可靠,扶梯、平台、栏杆是否牢固。

3.1-9在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应检查防风夹轨器或起重机锚定装置是否牢固有效,防雨、防腐是否良好。

3.2定期检查3.2.1吊钩螺母防松装置3.2.2各制动器闸瓦和销轴的磨损状况。

3.2.3钢丝绳工作表面的磨损、润滑、及压板螺栓紧固状况,润滑时特别注意不易看到和不易接近的部位,如平衡滑轮处的钢丝绳。

3.2.4检查各电气设备接线、导电滑块(滑轮)与滑线接触及绝缘子完好。

3.2.5检查电动机、减速器、角型轴承座等底座的地脚螺栓紧固情况。

3.2.6检查起重机金属结构件的变形、裂纹、腐蚀、焊缝、及铆钉、螺栓等连接情况。

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2。

3.4紧急情况停车3.4.1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a.有异常声响;b.起升机构的钢丝绳从卷筒上或滑轮上脱落;c.钢丝绳扭曲、打结或整股折断;d.在运行中,某零、部件发生脱落、失控或损坏;e.指挥人员发出“紧急停车”信号,或在4.2检修内容特殊情况下,非指挥人员发出“紧急停车”信号;f.操作规程规定的其他必须紧急停车的情况。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检修周期检修周期,根据设备运行及维护检查情况确定。

4.2检修内容4.2.1小修4.2.1.1检查电动单梁起重机各部联结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

4.2.1.2检查桥架及金属结构是否有裂纹。

4.2.1.3检查钢丝绳是否断股或变形。

4.2.1.4检查接触器及限位开关等在运行中所发出声音是否正常。

4.2.1.5清除电动单梁起重机各电气设备内部的灰尘及附着物。

4.2.1.6更换电动单梁起重机减速机润滑油。

4.2.2中修内容4.2.2.1检查制动器上的螺栓是否松动。

4.2.2.2检查制动垫片磨损状况。

4.2.2.3检查各轴承是否缺油。

4.2.2.4各部电气设备进行清理,电机轴承加油,各种磨损部件或无法修理的部件应更换。

4.2.2.5检查各联轴器的磨损情况。

4.2.3大修内容4.2.3.1更换吊钩及滑轮组,推力轴承。

4.2.3.2更换钢丝绳圈筒。

4.2.3.3减速机进行全面检修,更换各部磨损部件。

4.2.3.4更换各电气设备中的磨损部件。

4.2.3.5更换大车及小车的制动器。

4.2.3.6检查或更换大车及小车车轮和车轮轴。

5.检修质量技术要求5.1检修方法简述5.1.1桥架5.1.1.1检查、测量主梁上拱度、水平旁弯度、腹板的波浪变形、桥架的对角线差等。

5.1.1.2桥架变形达到如下数值时应进行修理:a.当起升机构载额定负荷的小车位于主粱的跨中时,主梁下沉挠度在水平线以下超过L/700 (1为起重机跨长,下同),或无载小车位于桥架的端都、主梁下挠度在水平线以下超过L/l000;b.桥式起重机主梁水平度误差大于L/2000,门式起重机主梁水平度误差大于L/3000;c.箱形梁桥架对角线差大于Smm,桁架粱桥架对角线差大亍l00mm;d. 桁架结构单片桥架的垂直度误差大于H/lOOO(H为桥架高度);e.桁架节点间主要压杆的直线误差大于2mm;f.门式起重机的支腿垂直度误差大于H/2000(H为支腿度);g.主梁上盏板水平度误差大于B/200(B为上盖板宽度);h.主粱腹板垂直度误差大于H/200(H为腹板高度);i.腹板波浪变形最大波峰超出表3所规定的数值。

5.1.2运行轨道5. 1.2.1运行机构啃轨的修复。

5.1.2.2由于主梁下沉、小车轨距变形引起啃轨时,修复主粱变形,调整小车轨距偏差至要求范围。

5.1.2.3出于桥架变形、大车轮水平度、垂直度及对角线长超差引起大车啃轨时,修复桥架,调整大车轮。

5.1.2.4桥架变形不大而啃轨时,应调车轮。

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是:尽量调整被动轮,调整前用千斤顶将端梁顶起至车轮悬空。

调整水平度,在垂直键板加垫;调整垂直度,在水平键板加垫。

空载时两轮应调成如图所示向外倾斜形式。

5.1.2.5小车四轮不在一个平面上的修复在水平垫板上加垫,调整小车轮的高低差,使四个小轮在一个水平面内。

5.1.3 吊钩5.1.3.1 吊钩一般用20号优质碳索结构钢制成,不得使用铸造的吊钩;扳钩一般用A3、C3钢或16Mn钢制成。

5.1.3.2吊钩宜设有防止重物意外脱钩的保险装置。

5.1.3.3 吊钩必须按要求进行负荷检验。

5.1.3.4吊钩上的缺陷不得补焊,表面应光滑清洁无剥裂、锐角、毛刺、裂纹等。

5.1.3.5 吊钩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

a.裂纹;b.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c.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d.扭转变形超过10°;e.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

5.1.3.6 扳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报废衬套;扳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报废心轴。

5.1.4 抓斗5.1.4.1抓斗各部损坏后,不得加厚或加大尺寸。

5.1.4.2各交点轴磨损超过原直径的10%时,更换油。

5.1.4.3轴套壁厚磨损超过50%时,更换轴套。

5.1.4.4连接刀口板铆钉磨损后更换铆钉时,采用轮流更换法,防止斗口板或刀口板变形及孔眼错位。

5.1.5 滑轮5.1.5.1 滑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则予报废:a.裂纹或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b.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20%;c.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

5.1.5.2滑轮槽面上的砂眼而面积不大于2mm²、深度不超过壁厚的25%、数量不超过2个时,可补焊处理。

5.1.5.3滑轮轴孔支承面上有砂眼而面积不超过全部支承面的10%、深度不超过轮壳的25%时,可补焊。

5.1.5.4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5.1.5.5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

5.1.6 齿式联轴器5.1.6.1齿根上有一处疲劳裂纹或轮齿崩裂时,应予更换。

5.1.6.2运行机构轮齿厚度磨损达到原齿厚的20%时,起升机构的轮齿齿厚磨损到原齿厚的10%(吊运危险物品时为10%)时,应更换。

5.1.6.3两轴的对中偏差及外齿轴套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表7表求。

5.1.7弹性柱销联轴器5.1.7.1 弹性圈应紧固,柱销受力应均匀。

5.1.7.2 轴线允许倾斜角不大于0’’40’。

5.1.7.3 两轴的对中偏差及连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表8要求。

5.1.8 车轮5.1.8.1 车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a.车轮有裂缝;b.轮缘磨损超过厚度50%;c.车轮端面均匀磨损或加工后超过原厚度的30%;d.主动轮磨损超过0.005D(D为车轮直径)时,应拆下加工修理,且要求两轮直径差小于0.005D,主动轮磨损至比原直径小10mm时,应报废。

5.1.8.2 车轮轮面和轮缘在加工发现的铸造缺陷,在下列范围内应允许补焊:a.深度不大于轮围和轮缘的20%;b.面积不大于3cm²;c.数量不超过两处;5.1.8.3 车轮装配面上铸造缺陷在下列范围内时,允许用电焊补焊:a. 深度不大于轮载厚度的20%;b.面积不大于2cm²;c.数量为一处。

5.1.9轴承5.1.9.1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滚道应无坑疤、锈蚀、斑点,应转动自如,无杂音。

5.1.9.2轴承和轮轴配合采用H7/m6或H7/k6,轴承与轴承座之间配合宜采用M7/h6。

5.1.9.3轴承热装时严禁用火焰直接加热,可用100—120℃油加热15分钟再行热装,或用轴承加热器热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