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1-12章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1-12章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消费心理学习题库2017.12第一章复习题一、单选1、对消费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对消费者概念的界定也就不同,本课程研究的消费者范畴指的是()A、广义消费者B、狭义消费者C、现实消费者D、潜在消费者2、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需求,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消费者指的是()A、广义消费者B、狭义消费者C、现实消费者D、潜在消费者3、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的是()A、恩格尔B、莫温C、所罗门D、美国市场营销协会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目的是帮助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掌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从而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决策参考,这体现了该学科的()A、综合性特征B、经济性特征C、发展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5、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心理学科分会B、1901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出版《广告心理学》一书C、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泰勒制”6、最早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学者是()A、凡勃仑B、斯科特C、闵斯特伯格D、约翰华生7、最早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著作是()A、《有闲阶级论》B、《广告心理学》C、《广告原理》D、《工业心理学》8、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指的()A、凡勃仑B、斯科特C、闵斯特伯格D、约翰华生9、首先提出将心理学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的是()A、斯科特B、卢因C、科特勒D、法约尔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形成潜在的消费需求?()A、需求意识不明确B、购买欲望不强烈C、购买能力不足D、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E、无需求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性质上的特点有()A、综合性B、宏观性C、应用性D、发展性E、微观性3、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A、消费者的购买行为B、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C、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D、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心理E、消费者心理与社会环境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学科来源有()A、心理学B、社会学C、市场营销学D、经济学E、人类学5、个人消费的二重性指的是()A、宏观性B、微观性C、自然性D、社会性E、发展性6、本课程研究的消费者指的是狭义的消费者概念,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A、生产消费者B、生活消费者C、现实消费者D、潜在消费者E、以上所有选项都对三、判断1、狭义的消费专指个人消费,马克思称之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

()2、消费者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企业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狭义的消费者,也就是现实消费者。

()3、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即为消费心理,又称消费者心理。

()4、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为实现预定消费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

()5、消费心理学学科诞生的标志是1969年消费者研究协会的正式成立。

()7、消费者心理是其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其心理的表现。

()8、市场营销既是适应消费者心理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消费者心理加以引导哦,促成其行为实现的过程。

()四、名词解释。

3、消费者心理4、消费者行为五、简答题1、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心理是一种纯粹的内部心理活动,是不可见的;消费者行为是一种外部表现,是可见的。

从发生时间上看,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发生。

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消费者心理支配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行为发生的基础,而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心理的外在表现。

2、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六、论述题七、案例分析题:“佳佳”和“乖乖”的不同命运“佳佳”和“乖乖”是香脆小点心的商标,曾经相继风靡70年代的台湾市场,并掀起过一阵流行热潮,致使同类食品蜂拥而上,多得不胜枚举。

然而时至今日,率先上市的佳佳在轰动一时之后销声匿迹了,而竞争对手乖乖却经久不衰。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呢?经考查,佳佳上市前作过周密的准备,并以巨额的广告申明:销售对象是青少年,尤其是恋爱男女,还包括失恋者——广告中有一句话是“失恋的人爱吃佳佳”。

显然,佳佳把希望寄托在“情人的嘴巴上”。

而且做成的是咖喱味,并采用了大盒包装。

乖乖则是以儿童为目标,以甜味与咖喱味抗衡,用廉价的小包装上市,去吸引敏感而又冲动的孩子们的小嘴,叫他们在举手之间吃完,嘴里留下余香。

这就促使疼爱孩子们的家长重复购买。

为了刺激消费者,乖乖的广告在截了当地说“吃”,“吃得个个笑逐颜开!”可见,佳佳和乖乖有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大小的包装、不同的口味风格和不同的广告宣传。

正是这几个不同,也最终决定了两个竞争者的不同命运。

乖乖征服了佳佳,佳佳昙花一现。

消费心理研究指出,在购买活动中,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心理现象,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需要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首先,从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来看,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的心理基础是对商品已有的认识,但并不是任何商品都能引起消费者的认知的。

心理实验证明,商品只有某些属性或总体形象对消费者具有一定强度的刺激以后,才被选为认知对象的。

如果刺激达不到强度或超过了感觉阈限的承受度,都不会引起消费者认知系统的兴奋。

商品对消费者刺激强弱的影响因素较多。

以佳佳和乖乖为例,商品包装规格大小、消费对象的设计、宣传语言的选择均对消费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刺激,佳佳采用大盒包装,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基本心理定势是“试试看”,诺大一包不知底细的食品,消费者颇费踌躇,往往不予问津;而消费对象限于恋爱情人,又赶走了一批消费者;再加上广告语中的“失恋者爱吃佳佳”一语,又使一部分消费者在“与我无关”的心理驱动下,对佳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乖乖的设计就颇有吸引力:一是廉价小包装,消费者在“好坏不论,试试再说”的心理指导下,愿意一试,因为量小,品尝不佳损失也不大;再者广告突出了“吃”字,吃的开心,开心的吃,正是消费者满足食欲刺激的兴奋点。

两相对比,乖乖以适度。

恰当的刺激,引起了消费认知,在市场竞争中,最终击败了佳佳。

其次,从消费心理活动的情感过程来看,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完成对商品的认知过程后,具备了购买的可能性,但消费行为的发生,还需要消费者情感过程的参与,积极的情感如喜欢、热爱、愉快,可以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反之,消极的情感如厌恶、反感、失望等,会打消购买欲望。

佳佳的口味设计,咖喱的辣味与恋爱情调中的轻松与甜蜜不太相宜。

未免有扫兴。

再加上“失恋的人爱吃佳佳”这种晦气的印象,给人以消极性的情感刺激。

因此,它最终败下阵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了。

在商品购买心理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这两个阶段,佳佳都未能给消费者造成充分的良性情感刺激度,失去了顾客的爱心;而乖乖则给人以充分的积极情绪的心理刺激,大获消费者青睐。

因此,消费者在意志过程的决断中。

舍谁取谁,已在不言之中了。

思考题1.你同意上述的分析吗?为什么?2.从以上案例中你认为消费者三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试就某一产品的成功销售分析消费者心理过程的变化。

第二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体系一、单选题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会需要D、尊重需要2、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个生理因素变量中,影响最为直接的变量是()A、生理特征B、健康状况C、生理需要D、身体机能的健全程度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A、生理因素B、生理特征C、个性心理D、心理因素4、人们自觉确立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过程是()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5、下列因素中属于社会环境的因素是()A、地理区域B、人口状况C、资源条件D、理化环境6、下列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诸多因素中,属于自然环境类的一个因素是()A、资源条件B、社会阶层C、经济环境D、文化环境二、多选题1、卢因的人类一般行为模式理论把影响人类行为的诸多因素划分为两大类,即()A、生理需要B、心理过程C、个性心理D、个人内在因素E、外部环境因素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内在因素有()A、生理因素B、自然因素C、心理因素D、社会因素E、社会群体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A、生理因素B、生理需要C、心理因素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生理因素主要有()A、生理需要B、社会需要C、生理特征D、健康状况E、生理机能健全程度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E、个性心理6、消费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包括()A、个性倾向性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E、个性心理特征7、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A、地理区域B、气候条件C、资源状况D、理化环境E、人口环境8、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A、社会群体B、经济环境C、政治法律D、科技环境E、文化环境三、判断题1、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行为方式、指向和强度主要受消费者个人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社会需要是其中最基本最本质的需要。

()3、消费者行为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其社会需要。

()4、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共性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相互联系的具体过程,共同支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环境诸因素中,经济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

()四、案例分析: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1988——1990年,中国消费者陷入非正常购物怪圈,一些消费者家庭消费支出打破了计划性,不是量入为出,而是有钱就花,为了追赶消费潮流盲目地把货币变成商品;一些消费者家庭没有摆好即期消费和中远期消费的关系,在市场上超常购物,有的消费者无消费目的地多买多存,影响了中远期消费;一些消费者的购物心理短时期内出现逆向转移,购买心理动机由求稳、求全、求廉、求实发展为随多、喜新、争胜、保值,又发展为求稳、求全、选择、求廉。

这个非正常的购物圈,不仅圈住了消费者正常消费的手脚,也制约了我国消费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正常运行,许多生产企业由此陷入困境,企业销售人员竭尽全力进行推销,仍没有减轻企业产成品货满为患、资金占压过多无法运营的压力。

1990年以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出现了变化,人们在购买行为上出现了“十买十不买”。

十买是:(1)名牌、质高、价格适中的商品买;(2)新潮、时代感强的商品买;(3)新颖别致、有特色的商品买;(4)迎合消费者喜庆、吉祥心理的商品买;(5)名优土特商品买;(6)拾遗补缺商品买;(7)卫生、方便、节省时间的商品买;(8)落实保修的商品买;(9)价廉物美的商品买;(10)日用小商品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