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复习题
1.建国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
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党中央毛主席,应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和朝鲜劳动党金日成主席、朝鲜人民的要求,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我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只是由当时特定的世界环境决定的。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如果当时朝鲜半岛全部落入美国人手中,整个东北亚就全部落入了美国人的手中,东北地区就要直接面对美军和美国人的渗透,对首都北京来说也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历史意义:(1)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同时,国内开展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朝鲜战争则使中国的力量和地位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普遍承认: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成功进入联合国,成为世界秩序的执定者和维护者之一,便是朝鲜战争的影响使然。

牵制了美国,为后来的援越战争创造了条件。

一旦朝鲜沦落,东北中国就直接和美国亲密接触了,后来中国就不可能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援越战争中去了。

.
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作战经验、造就了一批军事指挥人才,我军的作战能力、战术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2.反右扩大化的原因何在,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原因:
一、对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

右派分子的进攻“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并不是普
遍的,全国性的”,而毛泽东却把它“看成是‘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
二、下达划分右派的标准晚了。

直到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才定出一个统一的《划分
右派分子的标准》,于10月15日下发,而此时省市以上机关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的反右斗争已基本结束了。

三、不应把整风和“肃反”弄在一起。

1957年3月17日,毛泽东曾正确地指出:“整
风没有什么可怕,我们在延安做过,它不跟肃反联系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

”可惜,这次整风运动,恰恰又和“肃反”(反右)联系起来了。

反右开始后,毛泽东不只一次指出:“反右派就是肃反”,“新式肃反”。

教训:没有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的矛盾;没有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没有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斯文化,必须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确保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简析大跃进的原因及其主要教训。

原因:一、高指标。

中央原定58年粮食产量3920亿斤,但由于“大跃进”是以反“右倾保守”的“大辩论”开路的,谁把指标定得低了,就有可能被打成“右倾保守”而被“拔白旗”,因而各地的指标越报越高。

二、大炼钢铁的过高指标挤压农业。

三是人民公社的“共产风”。

一方面是“吃大锅饭”,“更加剧了农村的灾难”。

另一方面是“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


教训:首先,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

其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4.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何在,造成什么后果?
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
1.对历史纷扰的不同认识是导致转向的根本因素。

许多考证表明: 毛泽东和彭德怀两人在历史上有些矛盾和成见, 有很多历史疙瘩没有解开。

虽然这些历史矛盾和争论属于非原则
性的, 但却是日后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 特别是重大历史问题上的分歧是引发最终转向的根本原因;
2.党内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是导致转向的重要条件。

在党的发展史上, 毛泽东几乎就是正确领导的化身, 长期以来毛泽东在党内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发生分歧时, 大家都习惯于服从毛泽东的意见;
3.国际形势的骤变以及对里通外国的过分敏感是导致转向的背景因素;
4.有关领导人的个性弱点和少数野心家的推波助澜是导致转向的助推剂。

庐山会议后期之所以出现一边倒、众人群起围攻的局面,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彭德怀那种个性弱点的必然结果, 尤其失去控制地与毛泽东牵扯到骂娘问题上, 使与会者震惊异常, 容易形成墙倒众人推的群体效应,这是酿成彭德怀庐山悲剧的人际因素。

造成的后果:
首先, 庐山会议打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进程, 从事实上中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中共八大所形成的正确路线。

庐山会议本以纠左开始, 反以反右结束, 结束了大跃进以后的纠左历程, 反而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右倾政治运动, 将本来可以早些结束的大跃进又向后持续了一年多, 使本来可以早些解决的建设和分歧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反而进一步加深和恶化, 加剧了随后到来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困难。

其次, 庐山会议使反右派运动以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一步升级。

再次, 庐山会议使本来已经不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不正常, 加剧了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5.试析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深刻教训。

原因: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
毛做为执政党领袖,极为关注党和政权的巩固,高度警惕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但是他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形成了带有空想色彩的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构想。

毛将中共党内的不同意见视为修正主义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认为在追求公平、完美的社会主义的努力中受到来自党内领导层的严重阻碍,党内形成了独立王国或资产阶级司令部,因此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和毛泽东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完全搞清楚。

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一直处在探索中;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被严重削弱以致被破坏。

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不是很容易肃清的。

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

“文革”的爆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苏联背景。

这种背景一方面使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论战,它是毛泽东同志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理论不断“左”倾的极其重要的“助剂”。

另一方面,赫鲁晓夫在苏联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其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为毛泽东提供了“现代修正主义”的蓝本,使毛泽东进一步看到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的事实上的危险,终于发动了一场以“反修防修”为目的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教训:
1.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对社会致意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做科学仍系正确的区分两类(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矛盾.
3.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必须进一步建全社会主义民主
和社会主义法制.
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成果及其意义是什么?
成果:1.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3.恢复正确的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解决了若干重大历史是非问题
6.强调民主法治建设,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7.正确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开端 9.统一祖国的方针 10.建立新的外交路线意义:第一,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第二,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三,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四,停止使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第五,提出了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第六,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第七,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第八,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

《决议》在列举了这八大成果后写道:“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