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总课时
2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刘占国
年级
九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
材
分
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个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并逐步深入。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把空气作为较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有关空气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课题教学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课后完成。
○这两节课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这样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4.物理性质
空气的保护
1.形成原因
2.主要污染物质
3.保护空气的措施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讨论教材中的问题。根据讨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后口答
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
讨论。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巩固旧知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汇报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形成一个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今后既便于全面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又便于物质间的对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危害有助于培养他们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
点
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主要污染物及保护措施
难
点
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主要污染物及保护措施
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小结】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1.下列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海水C.可口可乐D.清洁的空气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B.液态氧C.冰水混合物D汽水
【讨论】P29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过程方法
1.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来自的自然资源;□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
5min
新课讲授
15min
随堂练习
5min
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15
总结交流
4min
问题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问题二: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定义是什么?
收集资料分组讨论
【课前布置任务】收集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
(过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你能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图片说说各成分的用途吗?
△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得到提高。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布置作业
1min
阅读P31-32资料收集我们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并用照片、漫画、短文等方式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展示】有关空气被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等
组织学生讨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出示】P30讨论题
【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思考问题并回答
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